APP下载

见贤思齐

2022-03-30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2年3期
关键词:华歆管宁颜之推

瑶瑶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国学讲堂。本期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古代大文学家、教育家的思想。他的名字叫颜之推,他所论述的是如何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提升自己。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吾生於乱世,长於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注释

1.流离播越:流转迁徙,居无定所。

2.神情未定:精神意识还未定型。

3.款狎:指朋友间关系十分亲密。

4.操履:指操行,品德。

5.艺能:指技艺,本领。

6.颜、闵之徒: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颜回和闵损都是古时知名的贤德之人。

本篇节选自《颜氏家训·慕贤篇》。《颜氏家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者颜之推所创作的,记述了自己的经历、思想,用以劝诫、教导子孙。在“慕贤”这一篇中,颜之推主要论述了人应当多与贤明之人为伴,积极学习别人优点和长处的道理。选文大意如下:

我出生在乱世,在兵慌马乱中成长,流离辗转,见识过很多人,遇上名流贤者,没有一次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和仰慕。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意识还没有定型,与亲密的朋友来往,受到熏陶感染,别人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有意去学,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言行自然而然地和别人相似,何况别人的德行和本领,是更为明显易学的东西呢!所以和贤者在一起,就像待在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己也带上芬芳;与恶人在一起,就像待在卖鲍鱼的店里,时间一久自己也散发着腥臭。墨子曾看到别人浸染丝线,感叹丝线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就是这个道理,君子必须谨慎交友。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不过颜回、闵损那样的人,怎会常有,只要有能超过自己的地方,就足以珍惜了。

颜之推从自己飘零一生的经历出发,告诫后辈们要谨慎地与人结交,多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圣人,只要对方有超越自己的长处,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拓展延伸

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就应当不斷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看到的不足,以此警醒自己。古人对于这一点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很多有识之士对待交友都很严格谨慎,以此来保证自己多与贤德之人为伴,而不会受小人的影响,走上歪门邪路。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故事。

割席断交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 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下地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这时,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咣”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很好奇,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只见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块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实在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也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吵嚷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后来,管宁继续专心读书做学问。汉末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前往辽东,在当地讲解《诗经》《尚书》,不问世事,颇受当地人民爱戴。曹操和辽东本地诸侯公孙康都曾慕名征召过管宁,但他视高官厚禄如无物,坚持避世讲学。

华歆则不同,他在天下大乱后先后投靠袁术、孙策,得到重用。孙策死后,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召他去许昌任职。于是华歆又转投曹操,一路做到了尚书令、御史大夫的高位,还在曹操征讨孙权时担任军师,在曹魏政权中如鱼得水,最终出任魏国太尉,被封博平县侯。

比较二人的经历,不难发现华歆很早就暴露出贪慕荣华富贵,追求功名利禄的性格特点,而管宁则是一个一心向学,淡泊名利的人。割席断交,表明的不仅是管宁对华歆个人的态度,更是他对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不屑,是他气节和志向的一个标志。

猜你喜欢

华歆管宁颜之推
急不相弃
急不相弃
钱穆眼中的三国第一人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急不相弃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
割席分坐新编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管宁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