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对于图书情报事业是否是个新概念?

2022-03-30彭亮柯平

现代情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赋能组织管理技术发展

彭亮 柯平

摘 要:[目的/意义]赋能已成为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热点,但对于新发展阶段的图书情报事业是否是个新概念?文章通过研究来分析该術语对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影响,为未来赋能在图书情报事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赋能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基于组织管理视角对比管理、结构和心理赋能,基于技术发展视角对比数字和知识赋能。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双视角赋能与图书情报事业的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异同点,其中,管理的相关领域包括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服务的相关领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结果/结论]通过比较后得出赋能对于图书情报事业是个新概念,并从多维度应用方向、多元化应用主体和双螺旋应用顺序3个方面思考双视角赋能应用于图书情报事业的方式,以期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范式变革,推动图书情报事业的方法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赋能;图书情报事业;组织管理;技术发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2.04.001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2)04-0003-08

Abstract:[Purpose/Meaning]Empowermen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but is it a new concept for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This paper hope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is term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term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Method/Process]In the study,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Empowerment were sorted out and discriminated,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ment,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igital and knowledge empowerment were compa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The effect of double perspective that can assign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ervice field were discussed.The related fields of management include library management,emergency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and the related fields of service includ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reading therapy,health information service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etc.[Results/Conclusions]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empowerment is a new concept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empowerment can be applied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It mainly includes the multi-dimensional application direction,diversified application subjects and spiral application sequence of Empowerment,promoting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 research paradigm change,pushing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cause.

Key words:empowerment;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ause;organization management;technology development

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将面临新面貌和新使命,学科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将面临新面貌和新使命,图书情报事业的学科内涵与理论体系构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情报事业的学科战略规划也相应进行改变,亟需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思想来完善学科建设和发展。已有学者指出,“赋能(Empowerment)”与国外图书馆行业组织、政策活动的理念密切相连,对新环境下图书馆行业发展具有特别的指向性作用[1]。但对于图书情报事业,赋能究竟是新概念或只是旧概念在新的情境和场景下重新被利用,这就需要梳理赋能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研究赋能与图书情报事业相关领域的关系,从而探索赋能在图书情报事业的具体应用特点。

1 赋能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源起

关于赋能的定义主要有3种情形,①强调过程。剑桥大辞典提到,赋能是指“个人在追求目标和掌控外界环境时,获得自由和权利的过程”[2];John L等综合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归纳出“赋能是一个过程,即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控制感增强和有尊严的参与社区”[3]。②是过程和结果的集合论,Swift C等认为赋能是主观体验和客观实践的结合,同时融合了过程和目标[4],Zimmerman M A提出包含赋能过程和结果的理论模型,强调参与感、控制力和自我觉察是赋能的重要特征[5]。③强调行动或状态,韦氏词典给出两个定义,一是“赋予人或事物能力的行为或活动:授予其能力、权利或权威来实施不同的行动或责任”;另一个解释专指“赋能的状态:具备能力、权利或权威去实施行动”[6]。国内与赋能的相似概念包括赋能授权、赋权、增权赋能、还权赋能、增权和还权等,但是内涵各不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外部授权,更看重内部的能力增长。从属加种差定义的方法来看,被定义概念的属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集合”,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于其他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是“自发的内部能力的增加”[7],所以文章认为,赋能是指个人、组织和团体主动增加能力和意愿来实施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从赋能的多学科起源看,目前主要归为3种说法:一是1971年巴西学者Freire P从教育学角度提出用教育赋能受压迫的人[8];二是1984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Rappapon J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赋能是个人、组织和社群掌控自身发展的一种机制[9];三是20世纪80年代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对授权、决策权下放的管理思想研究奠定了赋能理论的雏形[10-11]。不同学科的赋能起源都是希望被赋能者自身能力得以提高,不过不同学科对赋能的研究类型的侧重点不一样,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对于赋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知识管理等概念和应用研究。赋能的其他类型研究多见于管理学、组织学与心理学,主要集中于赋能及其相关赋能量表的开发,也有学者提出资源赋能、文化赋能[12]、赋能评估[13]等概念。

2 组织管理与技术发展视角的赋能比较

目前,关于赋能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分析视角。一个是组织管理的分析视角,主要集中于心理赋能(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管理赋能(Leadership Empowerment)和结构赋能(Structured Empowerment);另一个是技术发展的分析视角,经过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是数字赋能(Digital Empowerment)、知识赋能(Knowledge Empowerment)、智慧赋能(Wisdom Empowerment)[14]。

围绕组织管理视角赋能的文献进行梳理,在Zimmerman M A的赋能理论基础上,结合学者的认可度及应用较多的赋能维度、测量量表和模型,包括Laschinger H K等的结构赋能维度和量表[15],整合视角的领导赋能行为和Ahearne M等的领导行为测量量表[16],Spreizer G M的心理赋能维度[17],Thomas K W等个体心理授权形成机制模型[18],对结构赋能、管理赋能和心理赋能进行整理成表1。Kanter R M是较早提出结构赋能理论的学者,结构赋能指的是将权力赋予员工的管理政策与实践,不足是员工感受的忽视[19];心理赋能方面,Conger J A等利用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的内涵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个体赋能,定义为员工的动机过程[20];管理赋能集中于领导行为的研究,包括行为对工作结果和态度、工作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21]。无论是结构赋能还是管理赋能,最终目的都是对心理赋能产生影响。

数字赋能是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予人们能力[26]。知识赋能是通过激活知识主体内在潜能,使其知识活化,提升其知识认知及转化能力,重塑其自身知识体系并转化为知识创新动力,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价值化[27]。知识管理能为企业员工和高等教育机构人员赋能[28-29]。在知识的DIKW理论中,将Wisdom作为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关系中的最高层次。人工智能技术丰富知识服务方式和手段,但只是呈现智能状态,还未达到智慧的程度,情报智慧是指融入情报意识与情报方法的高级思维能力[30],目前智慧赋能的相关研究受技术和文化两種话语体系的影响,理论角度来源多样化,其概念并未完全成型,故文章暂未讨论智慧赋能,只选取数字赋能、知识赋能的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3 组织管理视角下赋能与图书情报事业的相关领域

组织管理视角下的赋能是指组织给成员赋权、加强敏捷度和调整适应能力、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31]。组织管理视角下赋能与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等图书情报管理,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等图书情报服务,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但是概念和内涵不一致,组织管理视角下赋能理念是否可以作为图书情报管理和服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值得探讨。

3.1 赋能与图书情报管理

从组织管理视角来看,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等现有研究和实践采用赋能理论,如《国际图联战略规划(2019—2024)》的战略方向强调“赋能图书馆界”。赋能的学科来源之一是管理学,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等也借鉴管理学理论,那赋能与图书情报管理必定会有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就需要从二者的发展来辨析。

赋能与图书馆管理方面。东莞图书馆和深圳龙岗图书馆的卓越绩效管理,佛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的项目制管理,安徽省图书馆、嘉定图书馆、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图书馆管理中的典型案例。管理者将管理学特别是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的资源和权力面临分配时,一部分人群分配的增加必定是伴随着另一部分人群分配的减少,但结构赋能和管理赋能强调的共同分享让总体的资源和权力增加,所以赋能是非零和博弈,形成1+1大于2的效果[32]。传统的管理只允许员工做出日常的决定,不允许重大权力分享或参与更高级别的决策,管理与赋能的内涵不一致,对于组织和员工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强调人本主义,需要融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过去的工作标准及规章制度、评估等图书馆管理都是通过外在的督促来促进组织的科学管理以及发展,而赋能更强调内在能力的提升。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标准的调查研究证明其能影响管理者的主动性,提升学校图书馆员的领导能力和责任[33];赋能评估(Empowerment Evaluation)在多个评估领域使用,促进优势能力的获得[34]。赋能理论有效迎合新时代图书馆管理的需求。

赋能与应急管理方面。情报对于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应急管理场景下的应急情报研判,国家和个人等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模式,区块链与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安全情报研究、信息安全管理和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与应用都是情报学研究的重点,应急管理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流程,以政府和公共部门为主要主体。相对于传统的应急管理上传下达的繁琐流程导致决策滞后和应急迟缓,大数据赋能的背景下公共危机决策主体从精英决策向多元决策转变[35],面对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赋能更看重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共创,心理、管理和结构赋能从多方面为转型和变革提供动力来应对危机和变革,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习惯、态度、观念和愿望决定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多少。随着全球突发事件中“黑天鹅”与“灰犀牛”等高影响力和低概率事件频发,图书情报事业的应急管理可以引进赋能理念,优化突发事件的治理思路,也为应急情报服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新的视角,拓宽应急管理的主体到个人形成每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让我干”变为“我要干”,加强韧性思维,支持独立思考和决策权,从而鼓励每个人主动创新应急管理的发展模式和内容。由此可见,赋能可以作为图书情报事业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3.2 赋能与图书情报服务

赋能理论与图书情报事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目标一致,公共文化服务或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为了促进城乡、人群、区域等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其与管理、结构赋能增加人的素养和能力的方式有何不同?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是为了增加人的身心健康,与心理赋能如何区分值得探讨。

赋能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或均等化,还是可及性或可达性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都是为了促使人民均等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赋能的理论源头和演进内涵也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有天然的联系,但是公共文化服务更多依托于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能力等来发挥作用,赋能更强调人民素质提高和技能提升来发挥作用,两者作用机制的侧重点不同,如荣获2021年IFLA国际图书馆营销奖的济南市图书馆“泉城书房——‘快递小哥’阅读驿站”项目,体现出图书馆通过平等包容的服务来培养快递员等群体的文化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生活幸福感。阿根廷的Bebeteca儿童图书馆培训家长成为阅读调解员,为被孤立的残疾儿童家庭赋能[36]。组织管理视角赋能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赋能与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方面。阅读疗法是指“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37]。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健康信息学的理论指导下,健康信息服务围绕健康信息的采集、识别和利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特别是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采纳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心理赋能的角度来看,阅读疗法和心理赋能的目的一致,有助于增加人的自我效能感、自主权和自信心,故阅读疗法可以作为用户心理赋能的方法之一。从结构赋能来看,健康信息服务为人们提供真实可用的信息来源。阅读、健康信息是组织管理视角赋能的方法之一,赋能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阅读疗法和健康信息服务的发展,已有研究包括心理赋能的理论来完善阅读疗法等领域深入发展,基于赋能量表来研究和改善特殊人群或慢性病病人的心理体验,研究健康信息行为的改变等。

4 技术发展视角下赋能与图书情报事业的相关领域

数智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着“数字鸿沟”等众多与技术相关联的研究问题,无论是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图书情报管理领域,还是信息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图书情报服务领域,两者与数字赋能、知识赋能的异同处值得仔细分析。

4.1 赋能与图书情报管理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图书情报管理均重视技术使用,而技术发展视角赋能也依托数字化技术,那二者对于技术的使用是相同还是不同呢?信息管理属于硬科学,可操作性强,比如国家提出新基建的概念,社会就明确如何去着力发展;而知识管理属于软科学,操作难度较大,面对社会转型的需求无法给出快速的解决方案和取得明显的效果,处于这个时期,赋能与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赋能与信息管理方面。信息管理不只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LIBER)2022年的研究策略为“可互操作和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支持可持续知识,并与机构服务无缝连接,产生可查找的、可访问的、可互操作的和可重用的(FAIR)研究数据”[38]。数字中国战略下,场景化的智能技术、泛在化的智能空间、虚实结合的馆藏资源等打造图书情报机构,让图书情报机构成为社会交流与情境体验中心,但如何提供多元服务,切实改善用户体验感,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离不开数字赋能。赋能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对组织能力获得或提升的重要作用[39]。数字赋能固然强调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利用,但不是所有的技術和工具都适合机构和用户的发展。如果想对用户产生影响和对社会产生价值,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技术和工具。数字赋能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体现信息管理是实现数字赋能的技术方法之一。

赋能与知识管理方面。知识管理的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知识转换SECI模型,该理论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不断创造新知识,与知识赋能的运作过程有相似之处,但知识赋能的赋能结果强调赋能主体与赋能客体形成价值共创。知识赋能视角下,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有利于赋能的实现,已有研究包括知识管理和赋能的中介变量,如组织记忆[40];隐性知识与心理赋能的关系,发现隐性知识共享对心理赋能有直接显著的影响[41],知识的应用对心理赋能有作用,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等知识管理过程对心理赋能没有显著关系[42]。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提高与升华[43]。知识管理为知识赋能的手段或方法,知识赋能是知识管理的目标。赋能新概念的提出迎合了社会需求,也是面对知识管理转型的有力方法。

4.2 赋能与图书情报服务

信息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图书情报服务与技术发展视角赋能是为了帮助人们如何更好地适应技术的新环境,尤其是弱势群体,那二者的实施方式和作用机理是否一致值得进一步研究。

赋能与信息素养方面。信息素养概括为“反思性发现信息,理解信息如何被生产和评价,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合乎伦理地参与学习社群”[44]。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民众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风险信息、应急管理信息的甄别有助于民众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生存,提高安全观念。信息素养教育正是通过赋予公民必要的信息相关能力,助力他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而对其赋能[45]。Makinen M强调数字赋能过程中数字设备的使用,提高个人和社区在信息社会作为有影响力的参与者能力[46]。赋能的研究应用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真正改善特定人群或领域的生存状况、竞争力,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iSchool)教授Morgan G.Ames等研究全球儿童数字可及性不断加剧的不平等现象,其著作《The Life,Death,and Legacy of One Laptop per Child》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孩子一台笔记本电脑”项目尝试全面改革数字教育[47]。数字赋能以信息素养为依托,故信息素养可以作为赋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赋能与数字素养方面。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JISC)认为,数字素养是指“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生存、学习及工作所需的能力,包括利用数字工具开展学术研究、撰写报告及批判性思考等能力[48],研究主题涉及数字素养评价、数字包容等[49]。数字赋能的现有应用研究涉及运用ICT等缩小数字鸿沟、消减数字化贫困,为少数边缘群体用户[50]以及老人[51]等弱势群体赋能;提高图书馆使用者的数字素养[52];探索数字赋能嵌入及数字素养培育,注重数字平台赋能建设[53];数字人文方向,从平台设计、技术培训和跨学科合作角度为学者提供赋能[54]。图书情报事业需与数字化技术发展同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消除数字鸿沟,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服务效率。其中,数字素养可作为赋能的重要手段,而赋能是数字素养的目的之一。

5 组织管理与技术发展视角的赋能应用于图书情报事业的思考

由上述阐述可知,赋能对于图书情报事业是个新概念,下文重点探讨组织管理与技术发展视角的赋能如何应用于图书情报事业,双视角的赋能不是孤立的,尝试从多维度应用方向、多元化应用主体和双螺旋应用顺序来相互作用于图书情报事业。

5.1 赋能的多维度应用方向

无论是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等图书情报管理领域,还是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图书情报服务领域,赋能理论有助于打通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相融合的桥梁。同时,赋能是图书情报机构实现创新发展的主动选择,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要求,彰显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赋能理论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图书情报事业利用创新的赋能理念来达到群众多层次和分众化的精神需求,如减少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困问题。服务质量、效果和效率是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视角的赋能利用数智技术加速变革,帮助特殊群体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如增强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和个人隐私观念。图书情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自身价值,赋能促进图书情报事业影响用户和改变用户,提升用户的能力和信心。

5.2 赋能的多元化应用主体

图书情报事业的赋能主体包括哪些?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行业联盟和图书馆明确提出赋能的新概念和理念,研究者也提出图书馆作为“赋能发动机”(Empowerment Engines)[55],技术赋能适用于应急情报服务[56]。组织层面,图书情报事业的国际组织、行业联盟都能成为图书情报事业的赋能主体,各主体间进行协商交流;个人层面,为了完成信息管理,政府部门和企业设置了首席信息官(CIO),为了实现知识管理,在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中间设置了知识主管(CKO),图书情报事业的赋能是否需要设置专门的赋能师来开展呢?赋能发展的萌芽期可设置专门的赋能师来进行图书情报机构内的赋能规划,但是进入赋能发展的成熟期,机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成为赋能的主体;人工智能层面,伴随着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的兴起,也将出现智能系统成为赋能的主体。所以赋能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个人、组织和人工智能的共同配合。

5.3 赋能的双螺旋应用顺序

组织管理视角赋能和技术视角赋能是否有先后顺序?发展的优先级不一定是绝对的,赋能的应用顺序也不是固定的或递进式的,可以借鉴双向牵引推动的双螺旋结构共同促进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双螺旋结构源自生物学,目前已经被运用到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用以解释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生一体的二元关系,双螺旋结构的每根链条单独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另一个链条[57]。在双视角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视角赋能为技术视角赋能指明方向,技术视角赋能为组织管理视角赋能提供工具,组织管理赋能和技术赋能互相作用又能加速彼此上升的速度。双视角赋能同步实施的场景中需要有不同侧重点,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在技术发展好的情况下从管理、结构和心理开展赋能;基础条件较弱的地区,可以先从硬件设施设备的发展开始,优先发展技术赋能。同样地,不是一种视角的赋能完成后才开始另一种视角的赋能,同一个机构内部,不同部门在不同階段实施不同视角的赋能,组织管理视角的赋能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化到技术赋能的途径,管理赋能、结构赋能、数字赋能和知识赋能最后作用于心理赋能,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应用顺序。

6 结 语

虽然以往的研究者讨论了赋能来源及其应用,但很少研究与辨析概念。概念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导致赋能的概念模糊不清,引发赋能的内涵和外延难以辨别。大家总习惯于使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视角来理解赋能,故会出现与现有概念混淆的情形。本文对赋能的研究,为图书情报事业提供有用的基础,特别是赋能与类似概念区分对于赋能在图书情报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根据已有的讨论,能够得出以下结论:①赋能确实是一个全新和独特的概念;②赋能内涵的唯一性否定了与上述任何图书情报事业领域的替换;③赋能能为上述任何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理论和方法;④赋能在图书情报事业的应用遵循多维度的应用方向、多元化的应用主体和双螺旋应用顺序。由此可以看出,赋能是图书情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组织管理视角和技术发展视角驱动图书情报事业创新,激发图书情报事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升图书情报事业效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肖鹏,赵庆香,方晨.从“赋能”到“技术赋能”: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图书馆(学)核心概念体系[J].图书馆建设,2021,(2):43-49.

[2]Cambridge Dictionary.Empowerment[EB/OL].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empowerment,2021-12-03.

[3]John L,Peggy H.The Process of Empowerment: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J].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1993,12(1):5-22.

[4]Swift C,Levin G.Empowerment:An Emerging Mental Health Technology[J].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1987,8(1-2):71-94.

[5]Zimmerman M A.Empowerment Theory[M]//Handbook of Community Psychology.Boston,MA:Springer,2000:43-47.

[6]Merriam-Webster.Empowerment[EB/OL].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empowerment,2021-12-03.

[7]李学文.中国袖珍百科全书 哲学、逻辑学卷[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489.

[8]Freire P.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50th Anniversary Edition)[M].New York:Bloomsbury Academic,2018:71-86.

[9]Rappapon J.Studies in Empowerment: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J].Prevention in Human Services,1984,3(2-3):1-7.

[10]Kanter R M.Men and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 Revisited[J].Management Review,1987,(2):325.

[11]翟秀娟.企业文化自信:文化对组织的赋能 ——基于信誉楼的案例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12]周文辉,李兵,周依芳,等.创业平台赋能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海尔+雷神”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8,30(12):276-284.

[13]Fetterman D.Empowerment Evaluation[J].Evaluation Practice,1994,15(1):1-15.

[14]柯平,彭亮.圖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4):48-60.

[15]Laschinger H K,Sabiston J A,Kutszcher L.Empowerment and Staff Nurse Decision Involvement in Nursing Work Environments:Testing Kanters Theory of Structural Power in Organizations[J].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1997,20(4):341-352.

[16]王惊.双视角下积极追随原型对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和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7]Lee M,Koh J.Is Empowerment Really a New Concep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1,12(4):684-695.

[18]陈亮,沈文竹,郑伟波,等.自我赋能时代背景下“心理授权”的三十年研究述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3):37-52.

[19]翟秀娟.企业文化自信:文化对组织的赋能[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20]Conger J A,Kanungo R N.The Empowerment Process: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71-482.

[21]刘益颖.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22]Laschinger H S,Finegan J E,Shamian J,et al.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Workplace Empowerment on Work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4,25(4):527-545.

[23]Ahearne M,Mathieu J,Rapp A.To Empower or Not to Empower Your Sales For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Empowerment Behavior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5):945-955.

[24]Spreizer G M.Individu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442-1465.

[25]Thomas K W,Velthouse B A.Cognitive Elements of Empowerment:An“Interpretive”Model of Intrinsic Task Moti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4):666-681.

[26]陈海贝,卓翔芝.数字赋能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9,39(6):53-60,132.

[27]张翠娟,柯平,姚伟.后知识服务时代的知识管理:从数字赋能到知识赋能[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9):17-23,6.

[28]Reiter J.Does Training or Knowledge Change the Perception of Employee Empowerment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D].Ann Arbo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Empire State College,2005.

[29]Kaveh H,Saman S.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Empowerment:A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Sheikhesmaeili Saman.Kybernetes,2016,45(2):337-355.

[30]张海涛,周红磊,张鑫蕊,等.情报智慧赋能:重大突发事件的态势感知[J].情报科学,2020,38(9):9-13,22.

[31]McChrystal S,Collins T,Silverman D,et al.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M] .林爽喆,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63-286.

[32]赵柯然,王延飞.国家科技情报治理中的赋能评估研究[J].情报学报,2018,37(8):768-773.

[33]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Research Examines AASL Standards Impact on Administrator Initiative[EB/OL].https://www.ala.org/news/member-news/2021/12/research-examines-aasl-standards-impact-administrator-initiative,2021-12-22.

[34]趙柯然,王延飞.国家科技情报治理中的赋能评估研究[J].情报学报,2018,37(8):768-773.

[35]周芳检.“数据—智慧”决策模型:大数据赋能的城市公共危机决策创新[J].图书与情报,2021,(1):108-115.

[36]Library Map of the World.Bebeteca Empowers Families an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with Inclusive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gramme[EB/OL].https://librarymap.ifla.org/stories/Argentina/BEBETECA-EMPOWERS-FAMILIES-AND-CHILDREN-WITH-DISABILITIES-WITH-INCL-USIVE-EARLY-CHILDHOOD-DEVELOPMENT-PROGRAMME/158,2021-12-22.

[37]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2.

[38]Libereurope.Strategy[EB/OL].https://libereurope.eu/strategy/,2021-12-03.

[39]单宇,许晖,周连喜,等.数智赋能: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如何形成?——基于林清轩转危为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3):84-104,7.

[40]Feiz D,Soltani M D,Farsizadeh H.The Effect of Knowledge Shar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Mediated By Organizational Memory[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9,44(1):13-19.

[41]Monavvarian A,Asgari N,Hajilouei L.The Role of Im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in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f Employees Studied Case:Business Management Staff,South Pars Gas Complex Comp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2014,4(9):542-549.

[42]Kalajahi M,Janani H.Effect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Empower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Northwestern of Ir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Studies,2015,5(8):921-924.

[43]党跃武,谭祥金.信息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8-89.

[44]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y.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R/OL].Chicago: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y,2015.http:/ /www.ala.org /acrl /standards/il- framework,2021-12-06.

[45]于良芝,王俊麗.基于信息素养基础结构的信息素养教育赋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5):4-19.

[46]Mkinen M.Digital Empowerment as a Process Forenhancing Citizens Participation[J].E-learning,2006,3(3):381-395.

[47]Berkeley.School Professors Receive Jacobs Foundation CERES Subaward to Improve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hildren[EB/OL].https://www.ischool.berkeley.edu/news/2021/i-school-professors-receive-jacobs-foundation-ceres-subaward-improve-digital-technologies,2022-01-09.

[48]Jisc.Developing Digital Literacies:Briefing Paper in Support of JISC Grant Funding 4/11[EB/OL].http://www.jisc.ac.uk/media/documents/funding/2011/04/Briefingpaper.pdf,2021-12-29.

[49]朱红艳,蒋鑫.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8):52-59.

[50]Mehra B,Merkel C,Bishop A P.The Internet for Empowerment of Minority and Marginalized Users[J].NewMedia and Society,2004,6(6):781-802.

[51]Hill R,Betts L R,Gardner S E.Older Adult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y:(Dis)Empowerment,Wellbeing,and Inclus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8:415-423.

[52]Gómez-Hernández J A,Hernández-Pedreo M,Romero-Sánchez E.Social and Digital Empowerment of Vulnerable Library Users of the Murcia Regional Library,Spain[J].El Profesional de la Información,2017,26(1):20-32.

[53]聂云霞,龙家庆,周丽.数字赋能视域下非遗档案资源的整合及保存: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9,(6):79-86.

[54]练靖雯,王筱纶,赵宇翔.数字人文学者的技术就绪度调研及数字赋能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9,39(11):1-13.

[55]Hakala-Ausperk C.Empower,Engage,Energize:A Conversation with Rebekkah Smith Aldrich[J].Public Libraries,2020,59(1):59-62.

[56]王莉娜,胡广伟,刘建霞.数据赋能视角下应急情报服务价值共创过程及能力提升——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21,(1):23-33.

[57]詹承豫,高叶,李治博.应急管理中技术赋能的双螺旋机理研究——以人脸识别技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应用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21,(7):68-78.

(责任编辑:郭沫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绩效和成效集成的公共图书馆评估理论与评估标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ATQ002)。

作者简介:彭亮(1988-),女,馆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柯平(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文献学,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赋能组织管理技术发展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林木种苗发展策略
周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设现状与经验
美国空基反导拦截系统的发展浅析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分组合作教学在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应用
主从钥匙类型锁具专利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