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活动中培育幼儿音乐创编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2-03-30黄苹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幼儿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音乐创编能力的重要性,并聚焦音乐创编能力的培养给出可行性操作建议,包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融入音乐元素、让音乐创编随时发生,优化音乐活动教学设计、培养幼儿音乐创编意识,拓展音乐自主游戏、培育幼儿音乐创编能力,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让幼儿感受民歌创编趣味等。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创编能力 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94-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音乐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音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以及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可以有效地启发和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6岁幼儿的智力和思维发展最为迅速,这个时期是由感知运动阶段逐渐向前运算阶段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音乐活动中培育幼儿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音乐活动设计,培育幼儿音乐创编意识

古典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着更高的启示。”可见,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潜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音乐学习的过程恰是幼儿进行感受、鉴别、判断和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指导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整体感知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形式,巧妙设计和开展创造性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戏(游戏)”“乐(活跃)”“变(创新)”,通过游戏融入、情境创设、实践操作等形式打造幼儿喜爱的音乐课堂,培养幼儿的音乐创编意识。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利用说唱、表演、游戏等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小矮人与大巨人》时,教师先利用“戏(游戏)”设计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再基于“乐(活跃)”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最后围绕“变(创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创新元素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发展视听想象能力,培养音乐创编意识。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听一听、跳一跳、唱一唱、编一编,将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对培养幼儿音乐创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如,歌曲的艺术处理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不是简单的音乐再现。歌曲《种瓜》的第一句歌词是“我在墙根下,种了一棵瓜”。一名幼儿说:“老师,我们家的瓜不是种在墙根下,而是种在菜园里。”这名幼儿打开了“话题”,其他幼儿便开始讨论瓜种在哪里最适宜生长。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可适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在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歌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不要求幼儿根据歌曲处理的规范和标准来操作,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和思考,给他们展示音乐创造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幼儿音乐学习的宽度,增强音乐教学的深度。

教师应遵循音乐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实践性、情感性、律动性、发展性原则,注重对音乐的识读、演唱、演奏,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幼儿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有利于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创编的乐趣,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拓展音乐自主游戏,培育幼儿音乐创编能力

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音乐自主游戏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和开展音乐游戏。生活中的音乐自主游戏无处不在,具有内容自主、材料多样、形式灵活的特点。音乐自主游戏不存在固定的游戏内容,教师可以在音乐室、班级角色表演区、音乐区、艺术长廊等活动空间,投放大量富有童趣的、具有创造元素的音乐游戏玩具和教具,为幼儿开展音乐自主游戏创造空间,同时引导幼儿在自由选择和自主探索中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自主游戏,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创编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每一样会发出声响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的乐器,而乐器又是培养幼儿乐感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自制音乐玩具和教具。如,以竹子和竹制品作为主要原材料,可以制作成实用、有趣、安全、简单易操作的音乐游戏玩具和教具,幼儿用这些教具和玩具进行敲、打、摇、拍、抖、刮奏、打击等,在音乐自主游戏中进行声音表演、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音乐教具和玩具发出的不同声音,提高声音的敏感度,增强节奏感,提高音乐创编能力。

“莫扎特效应”理论认为:音乐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某种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又依赖于对音乐各个成分的認知。跨班音乐自主游戏是指打破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音乐活动形式,让幼儿自主、自由、自在地玩音乐游戏,并在音乐游戏中收获快乐,提升艺术素养。在跨班音乐自主游戏“奇妙的合奏”中,不同班级的两个女孩儿利用废旧塑料瓶共同制作了一个大锤子,并用大锤子以不同的节奏敲打家用垃圾篮的底部,尝试演奏儿歌《种瓜》。这时,一个小男孩拿着易拉罐做成的大锤子走了过来,对两个女孩儿说:“用这个敲打,声音肯定不一样。”于是,三个孩子的“合奏”开始了。虽然他们演奏同一首歌曲,但是一个打2/4拍、一个打4/4拍、一个打2/2拍,伴奏却不太整齐。“合奏”结束,其中一个小女孩说:“合奏太乱了,怎么办呢?”正当三个孩子出现合奏分歧、音乐游戏无法继续时,教师适时介入,对他们说:“如果把篮子的顺序重新调整一下,拍打方式也做一下调整,按2/4拍敲打,试试效果如何?”三个孩子受到启发,开始讨论家用垃圾篮的摆放顺序,交流如何按照固定的节拍进行敲打。孩子们在即兴创编活动中,经历了创新的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的过程,将2/4拍的抽象概念与声音的长短、强弱联系起来,通过用手敲打“乐器”的方式,完成由感知动作到体会节奏的过渡。当孩子们能够感知节拍的时值概念时,他们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合奏了。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融入音乐元素,让音乐创编随时发生

陶行知先生的现代人文学教育思想认为:将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立劳动能力。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以一种有目标有意识的方式去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音乐创编能力。例如,在选择早操音乐时,要选择那些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动静结合,又能够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音乐。在幼儿排队时,教师通过开展音乐游戏,可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根据歌曲《我是勇敢小兵兵》创编歌词“我是勇敢小兵兵,我会排排队”,同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排排队,站站好”。这种富含音乐游戏元素的做法,不但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还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创编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思维的源泉。”在开展班级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区域计划和游戏需要,播放相应的音乐,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如:幼儿在表演环保时装秀时,都是沿着直线行走,表演时间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教师如果播放节奏感强、活泼有趣的音乐《地球之歌》,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敏锐性和变通力,表演花样定会变得丰富起来。在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究时,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师幼互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利用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的曲子,以问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小朋友,你好吗?你玩得开心吗?”,引导幼儿参与歌词创编,增加师幼互动和交流,培育幼儿的歌词创编意识。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教师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审美、教育、认知、娱乐的综合教育功能。

四、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让幼儿感受民歌创编趣味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挖掘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利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开展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音乐创编能力的重要手段。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的“歌圩节”,以节日为契机,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幼儿园可以开展“大手拉小手,情浓三月三”“欢乐三月三,五彩艺术风”等主题活动,通过山歌对唱、跳竹竿舞、抛绣球等,引导幼儿探索壮族民歌的特色与价值;幼儿学唱民歌《什么结籽高又高》《采茶歌》,可以在欣赏和演唱民歌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中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歌。幼儿在“红色嘉年华,歡乐三月三”系列主题活动中,可以了解广西各少数民族民歌的唱腔、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特点,还可以尝试创编民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会了用民歌对唱:

“什么危险不能做咧,不能做咧”

“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咧,不能吃咧”

……

这种寓教于乐的音乐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少数民族歌曲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重视民间音乐材料的使用,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在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土民间音乐具有地域性特点,拥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绚丽多彩的舞台服装、独特的唱腔,无不彰显着本土文化神奇的魅力。在幼儿音乐课中,教师可以将本土民间音乐融入教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幼儿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可以领略到本土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舞狮表演中体会到中国鼓节奏的强弱快慢,在与木偶戏的接触中了解木偶的操作方法,熟悉民间音乐的基本唱法,以及铜锣鼓镲乐器的奏乐形式。幼儿了解本土民间音乐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本地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庭、社会等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民间戏曲进校园”“小木偶,大世界”“打钱尺”等活动,对内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家长进课堂”“顺唱之声”“主题晨会”等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幼儿在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中,通过模仿、传承和创新艺术表现形式,重新构建音乐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话剧教学,有利于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调动幼儿参与音乐创编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幼儿欣赏著名话剧、戏曲视频《武松打虎》《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白蛇传》,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戏曲和文化;幼儿学做简单的戏剧表演动作、演唱简短的歌曲片段,可以在欣赏和学习民间音乐时,充分感知美、欣赏美,进而传播美和创造美。

3—6岁是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期。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在音乐活动中培育幼儿的音乐创编意识,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引导幼儿在歌唱、舞蹈、音乐游戏、音乐表演等活动中发散思维,提高音乐创编能力。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形成创造意识,还可以促进幼儿掌握音乐知识,体会音乐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主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美]唐·坎贝尔.莫扎特效应[M].高慧雯,王玲月,娟子,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黄苹(1984— ),广西北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幼儿教育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科艺结合视角下的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情理交融夯实绘画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