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乡村小学校本研修机制的实践探索

2022-03-30覃金霞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校本研修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论述乡村小学通过厘清“2条主线”、实施“3大工程”、推进“4课研究”构建校本研修“234”操作样式,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乡村小学 校本研修 操作样式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57-04

校本研修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教育界对校本研修机制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城市大中小学,农村小学对校本研修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2019年,我校申报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小学1+X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作为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以南宁市上林县为例”的子课题,尝试以我校为例,从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极度欠缺的难点出发,努力探索基于理论学习(“1”)的多种方式(“X”)的校本研修样式,着力促进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便明确提出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整体规划。十多年来,尽管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已与城市学校差别不大,但师资水平依然差距很大。因此,依托教育科研,探索提高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校本研修策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激活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内容,围绕学校不同学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总结相关研究成果,进而持续不断地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方式。为了清楚地把握我校校本研修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

一、调研乡村小学校本研修及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我们的问卷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学校目前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方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师的能力提升,二是校本教研的哪些方式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方面更有效,三是教师在提升能力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问卷共设计了27道题目,其中单选题16题、多选题10题、开放题1题。向全校76名教师发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达97%。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80%以上的教师觉得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育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比较薄弱,希望学校通过开发校内研修资源、引进校外优秀资源,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机制;70%以上的教师更加喜欢同事交流、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等校本研修形式,60%以上的教师喜欢专家指导研讨;81%的教师希望骨干教师能够引领自己提高专业水平,69%的教师希望通过加入校本研修团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60%的教师希望通过搭建教师专业技能展示平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以下几项多选题中,可见教师对我校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态度:在多选题“校本研修你喜欢的形式”的回收问卷中,各选项选择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教研组活动(说课、备课与评课)51人、研究课研讨50人、专家或名师讲座42人、校际合作与交流38人、课题研究34人、论坛或读书沙龙中的交流15人、其他3人;在多选题“你觉得参加哪些教研活动更有效”的回收问卷中,各选项选择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教研组集体备课57人、研究课与集体研讨55人、同事之间交流55人、基本功培训51人、有专家指导的研讨47人、其他6人;在多选题“你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回收问卷中,各选项选择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先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60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60人、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46人、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35人、品德的培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32人、粉笔字与语言表达等授课基本功31人。

二、构建乡村小学校本研修“234”操作样式

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改革管理能力。基于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校通过厘清“2条主线”、实施“3大工程”、推进“4课研究”,初步构建了乡村小学校本研修的“234”操作样式,如图1所示。

所谓“2条主线”,分别指向教师教龄线和课堂线,用以牵动整个学校的校本研修操作。首先,不同教齡的教师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因此,我们按教龄将全校教师分为新手教师(6年以下教龄)、中青年教师(6—19年教龄)、老教师(20年以上教龄或获得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三个层级,通过对全体教师强化理论学习,对应三个层级分别实施“3大工程”即“渡河工程”“汇水工程”“文昌工程”,以“1+X”的方式整体推进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其次,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集中体现在课堂。因此,我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通过“4课研究”——新手教师的汇报课、中青年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结对师徒的汇报课,引导全校教师扎根课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实践、强化教学反思,逐渐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在校本研修“234”操作样式中,“1+X”作为校本研修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1”——理论学习

我们认为,不管哪个层级的教师,都应具备扎实的理论修养。我们所设计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教育法律法规等。理论学习的方式,包括个人自学、集体研修和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

(二)“X”——三大工程

1.渡河工程。“渡河”一词,源于上林县三里镇著名的自治区级非遗文化“渡河公”,是三里镇独有的壮家风俗:每年端午节,三里镇居民都会带着彩布缝制、寓意平安健康的“渡河公”——怀抱金黄南瓜的明朝装束的小布人,到汇水河边放渡,用来寄托人们祈祷风调雨顺、富足安康的心愿。我们用“渡河工程”来命名新手教师培养工程,寄寓了我校对新手教师从“受教育者”顺利过渡为“合格教育者”的美好心愿。

新手教师热情奔放、思维灵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比较熟练。他们能够自然地接受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欠缺教学经验和方法,需要依赖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教学过程理性有余、灵活性不足。针对新手教师的以上特点,我校设立“渡河工程”,引导老教师与新手教师结为师徒对子,通过组织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开展学科说课和上课比赛等形式,促进新手教师尽快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并尽快渡过“适应期”,成长为自己教育生涯的“掌舵人”。

2.汇水工程。“汇”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一种器具,引申为河流会合。三里镇边汇水河,汇集了沿岸数条支流。我们用“汇水工程”命名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旨在引导中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汇聚百家之长,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心骨,肩负着科研兴校的重任。他们的心智渐趋成熟,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而且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处理课堂内外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时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他们还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职业的满足。针对中青年教师的以上特点,我校设立“汇水工程”,引导中青年教师通过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加强团队建设和教育科研,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尽快由“教学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3.文昌工程。“文昌”取“文韵昌盛”之义。我们用“文昌工程”命名老教师培养工程,希望老教师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学好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基于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就自我,造福一方学子。

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他们都有较高的期待和满意度。但经验丰富也容易导致老教师思维定式,不利于教学创新。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老教师亟须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针对老教师的这些特点,我校设立“文昌工程”,引导老教师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在学习和历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成功经验传导给更多的乡村教师,实现“文韵昌盛”的目标。

三、强化乡村小学校本研修制度管理

为了高效落实“1+X”校本研修机制,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修制度,并为校内的每一个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以制度化管理引导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一)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保障校本研修品质

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对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两年来,我校在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群策群力,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

1.细化业务学习的过程管理。过去,我校教师主要靠个人自學提升业务能力,学校也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教师外出学习,但从未对教师自学及外出培训提出任何具体要求。新的校本研修制度,规定教师可以采用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两种方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个人自学,由教导处推荐读书目录,教师自行选取目录内的书籍阅读,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学校外派教师学习,教师学完返校后,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学习内容及收获,并利用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向组内教师汇报学习收获;外派观课者,须在教研组内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上汇报课。

2.提高观课评课的质量要求。过去,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观课教师只需填写听评课记录表,到集体评课环节,通常先由执教老师做教后反思、再由同年级中心发言人主评、最后由其他老师自由评课,对一般教师观课评课未做过多要求。现在,听课评课表中增添了一项“反思”内容,要求听课教师除了听课评课,还要对所听的课进行书面教学反思;集体评课时,要求每一个教师均按照“1+2+1”的方式进行评课,即说出1种理论、2个优点、1条建议。

3.优化校本教研的研磨流程。校本教研通常包括集体备课和校内公开课两种形式。

根据新的校本研修制度,各学科须按照“五步骤教研法”开展集体备课:第一步为“准备阶段”,第二步为“分析阶段”,第三步为“创造阶段(编写教案)”,第四步为“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第五步为“总结阶段(课后交流与反思)”。

过去,校内公开课按“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的流程进行,且教研课不定主题,由执教老师自由选课备课。新制度要求,校内公开课须按照“个人主备—集体备课—说课—试教—磨课—上课—评课”的流程进行,增加了“说课”“试教”“磨课”三个环节,优化了公开课的研磨流程,强化了优质课的孵化过程。骨干教师的送教下乡示范课、比赛课,还要在此基础上多试多磨,并围绕某一教育教学专题开展研讨,要求每一个参与者做好相关记录。

(二)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收集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梳理教师成长轨迹,提炼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经验,有利于学校形成一批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档案的内容设置应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相结合,如此方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和谐统一,清晰地呈现一定时期内学校某一学科领域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专业成长的轨迹,同时增强每一个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和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教师成长档案主要收集以下内容:第一,信息篇,包括教师的教育感言、基本信息;第二,理想篇,包括教师的个人成长三年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第三,求索篇,包括教师个人读书计划、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第四,教研篇,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故事、课题研究等;第五,成果篇,包括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成果,用图表方式呈现。此外,各年级组长还要负责收集该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及PPT,汇编成学校的优秀教案集;针对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还会请专业摄影师拍摄成光盘版课例集,分享给全校教师观摩学习。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学科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先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60篇、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篇,有35个优秀课例获奖、8个科研课题喜获结题。尽管如此,我们的研究依然有待深入:因为理论学习的专业书籍较少,导致我们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且现有理论对校本研修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繁重的管理和教学事务,使一些教师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导致我们收集上来的一些教师的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有些敷衍。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下一阶段将加大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力度,继续强化教师的全员理论学习和读书交流,继续收集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实践策略和方法提炼,以更为扎实的校本研修,有效推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乐传永,张夫伟.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27-31.

[2]闫建璋,王宁.四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106-11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以南宁市上林县为例”(立项编号:2019A054)的子课题暨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乡村小学‘1+X’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9C869)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包括覃金霞、蓝萍、黄家秀、李春凤、卢英花、肖绍智、刘依瞬、韦莹、覃黄权、蒙莹、韦金光、覃杨兰、李有平、黄光兴、韦东才等。

作者简介:覃金霞(1983— ),广西上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管理与数学教学。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校本研修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最美“乡下人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让信息技术走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