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评的一致性

2022-03-30董媛

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董媛

小学美术欣赏课程蕴藏丰富的美术教学内涵,教学期间应重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正了解,确保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不是浮于表面,而是体验到美的本质。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核心,践行教学评一致性,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给予学生与教学目标一致的评价,实现对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理解力的有效培养,设置的思考问题则需要有启发性功能。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学习和评价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实现有效教学,除了要有理性的思辨外,还要推论证据。教育目标实现才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依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命题时专家的命题目标都应完全一致,测评主要面向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形成的美术品质,学生学的内容才是测评的关键内容。做到教学评价的统一性,和教师的课程素质与教学评价素养都有重要关联,教师要有良好的课程素养,坚持并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选择教学素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并有效实施。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和良好适应,实施的评价也能以教学目標为基础,顺利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任务。在课堂上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确保与目标相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实现对小学生的科学指导。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教师的高效授课,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着眼点,关注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行为,因此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观认为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课堂上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并不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堂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力的发挥,促进学生有效构建美术知识体系。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思想也比较天马行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产生。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有无限的可能,不像数学课问题有固定的解。因此,教师设计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能发生变化,采用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使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二)素材内容

践行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评一致,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选好教学的题材和内容,确保选择的教学题材和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进一步有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在课堂上增加美术欣赏内容,不能仅仅以教师的喜好进行选择,不能过分追求“纯艺术”,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起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作用,适应学生的美术心理倾向。选择学生欣赏的题材和内容,应保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接近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选择的美术题材和内容富有情趣,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真正理解。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的题材和内容时,要注意归纳和分类。学生在课前可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欣赏题材和内容。教师要做好对美术内容和题材的加工工作,做好“童化”加工。另外教师应选择由学生群体创作的美术作品,对美术课堂上欣赏内容作为补充。

(三)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带来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有四个教学阶段,分别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感受、运用美术思维理解意象、情感升华的心境共鸣。教师应加强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视觉受到冲击,对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认识,感受到作品的美。教师创建合适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体验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创建的情境是美术作品的外在因素,包括现象、意象感受。将其内化成学生的内在审美感受,就成功实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外在情境的创设。所创设的情境具备的特征是形象化、多样化,且令人感到别具一格。这样学生的思想才更容易受外在情境的感染,进而让学生内在产生丰富的艺术感受,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艺术审美能力也获得增强。

比如,在教授“诗配画”时,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室里悬挂有代表性的诗配画作品,这些作品有古代,也有近代,还有现代的美术作品。这样学生上课进入教室后,马上就被这些画所吸引,对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除了欣赏实际的诗配画作品以外,教师还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以加强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刺激,此时学生的心理有了强烈的波动,情感体验也更为强烈。教师通过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效渲染了课堂上学习“诗配画”的气氛,学习产生情感联想,在理解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独特艺术时也更容易。

三、美术课堂学习活动

(一)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学校美术课堂欣赏教育中,要对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予以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被动进行的,而是应确保学生能积极参加绘画鉴赏,当学生积极投入绘画欣赏课时,学生的创作潜力就会被有效激活。学校教师在绘画欣赏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的客体,实现这二者的统一结合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主动投入绘画鉴赏教学的活动,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深刻的体验,进而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在绘画欣赏教学上,学校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往往过多、过细,事实上这并不科学,学生难以对美术作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形成。

比如,在教授“奇思妙想”时,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是课前预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美术素材和资料,学生课前做了预习,能实现有备而“赏”,促进学生的思想更为接近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学生收集的内容主要与造型和表现有关,画家的作品往往打破时空的局限性,采用生活中一些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作画,在收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有效启发。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出示要欣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仔细“读画”,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感觉描述出来,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和直觉能促进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形成。教师还需对学生作出科学的引导,当学生不知该如何欣赏美术作品时,指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以及给人的感觉,让学生体味观赏美术作品所产生的情绪。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学习活动,让学生能深入思考和研究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头脑中的疑问,在此期间自主投入讨论和交流活动,获得自主发展。

在教授“奇思妙想”时,学生深入探究绘画作品的表现方法,体会绘画作品中多种元素相互之间的联系,展现新意。学习过程中,学生欣赏多个美术作品,包括《比利牛斯山之城》《莫斯科的英国人》等。《比利牛斯山之城》属于有关联的物相组合作品,欣赏期间,学生需思考作品中的哪一处最新奇。《莫斯科的英国人》属于无关联的物相组合作品,欣赏过程中,学生需思考这幅作品给人的感受是什么,不同物象的组合采用了什么方法。作品表现了画家强烈的主观意识,物象的大小有明显区别,大物象小物象穿插使用。

(二)交流表达和互动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产生某种感觉,教师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觉除了有视觉以外,还可以从听、嗅、尝、触这四方面入手,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实施多元对话教学模式,可利用人的五官感受,创造丰富的互动话题,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作品之间的个性对话。为优化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经历看、听、摸、闻、嘗、想的体验过程,这种真切的体验与被动体验的情境效果更好,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有全方位、立体的感知,在此条件下,学生对作品更容易产生深入的理解。之后方便开展个性对话学习活动,学生把自己五官领会到的知识表达出来,积极与其他人交流沟通,进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比如,教师开展“画味觉、画嗅觉”的教学活动,以“点线面”的美术专题教学活动为载体,准备方便教学的教具,如油画棒、炫彩棒、柠檬、苦咖啡、香水等,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聆听时感到心情愉悦又轻松。学生把双眼闭上,全身心沉浸在轻松悠扬的音乐中,教室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刺激着学生的嗅觉,学生用手触摸,也就产生了触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五官都受到了刺激,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看到柠檬时,会联想到什么颜色呢?如果是自己来画,要采用什么方法画呢?此时学生产生了很多想法,认为黄色、绿色、蓝色等会联想到柠檬的酸味。在教师出示中药时,学生就联想到了苦味,联想到能表示苦味的颜色有棕色、黑色和灰色。学生完成思想表达、情感交流、想法互动后,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了作品《甜丝丝》,围绕构图、色彩、笔触展开交流。作品用画点的方式表示甜味,画面上的颜色有黄色、红色、蓝色和粉色,在学生欣赏时,教师将音乐换成了节奏感比较强的风格,表现了活力、生命力,画面上利用了点线面装饰的方法,进一步向学生展示表现味觉、嗅觉的表现方式,以点线面图片为主。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展示西餐厅、咖啡厅的色彩标志,期间小学生积极进行表达、交流和互动,美术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都有所增强。

四、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一)注重鼓励和赏识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教师鼓励学生深入体会美术作品。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需点评回答并表扬,这样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成功地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会导致教师评价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励作用。评价要起到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开动脑筋,上课期间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要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开展学习活动能获得良好结果与成效。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改变和获得的成长与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的主流形式是以人为本激励,在此条件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夸奖和社会交往是驱动学生学习的两个基本动机。激励是一种比较详细的评价形式,激励性语言有唤醒和鼓舞的作用,促进被评价者主动参与学习,也是对客体价值的一种重新评估。教师赏识并鼓舞学生,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认可的,让学生心中有希望和憧憬,把学生培养成有自信的人。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氛围,学生能自主探索,也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美术课程创造性强,也有很大的表现空间,能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二)关注过程性评价

对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环节经常能听到教师表扬学生 “你的画真棒”“你画得真不错”,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布置美术学习任务,让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这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教师总是为学生布置非常简单的学习任务,会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美术课堂,而教师经常给予学生夸赞和表扬,也容易导致学生骄傲自满。如果教师长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也只面向学习结果,则有可能导致学生投机取巧,只关注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为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保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防止学生产生功利性心理。美术课堂的教学评价可借助各种各样有美术特色的物品,如小红花、智慧星星、教师手绘的书签等。开展低年级的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一些“争红花” “夺红旗”的美术主题学习活动,丰富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使小学生爱上美术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端正,能积极探索和发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课堂学习的素材和内容,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则需体现科学性,教师注重鼓励和赏识学生,关注过程性评价,端正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上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掌握美术欣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美术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感悟三角形的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