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促进法”开启“依法带娃”时代
2022-03-30高子提
高子提
“法不入家门”成为过去式
近年来,许多未成年人或误入歧途,或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悲剧,追根溯源后会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0—6岁是一个人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出生后的前6年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基础和生命底色。如果家长因不懂家庭教育,采取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如果家长过于强势,会导致孩子怯懦畏缩,而过于宠溺或放任不管,会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任性妄为,无论是长期压抑本我还是缺失亲情的抚慰,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发展,也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睦,还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怎样做合格的家长,是每一位家长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今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法定责任,对其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
家庭教育立法的出发点是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个家庭的发展、为规范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引导与支持,用法律的形式撑起家庭教育的“保护伞”。可以说,“法不入家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已成为过去式。
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人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家庭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法不当、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情”与“责”之间找寻平衡点,将法律的种子种在每一个家长心中。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如,韩国家庭注重以儒教为中心,在家庭教育中重视称赞、鼓励等正相教育;澳大利亚在《1975年家庭法》《1995年家庭法改革法案》中明文规定:“子女的最大利益是父母和法院皆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家庭教育旨在建立契约精神,注重儿童的兴趣与特长培养;美国的法律规定12 岁以下的儿童在家必须要有监护人陪伴、放学以后不能独自在家等一系列重视儿童安全与权利的条例,还规定了家长需要行使的义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则立足于国情,明确规定了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中的职责。
明确教育责任,树立家教观念
家长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做睿智的教育者。在心理疾病患者逐渐低龄化的当下,家长在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重视心理健康。“内卷”“赢在起跑线”等词汇反映了传统中国式教育的揠苗助长,家长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值,不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家庭教育陷入功利循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是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为的就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然而,一些家长仍然放不下“攒班”“刷题”的焦虑,对于如何利用好孩子多出来的时间缺乏规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从3岁起,模仿就成为其学习的主要方式。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久、最亲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孩子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基础,成年后的为人处世、结婚后与伴侣的相处模式都可以追踪到儿童时期的家庭氛圍。因此,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身负教育与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责任,但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容错,这都是需要更正的。
家长摆正心态,展示合理期待
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家长向孩子展示合理的期望对其成长有促进作用。在合理的阈值内,家长的期望值越高,越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物极必反,一旦设立的目标高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会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或对学习有厌倦情绪。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的缺陷,我国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以智育成绩定论孩子的发展是片面的。在当今大环境下,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更要摆正心态,合理期待,在“五育并举”的框架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教方式正面为主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旦家长的情绪长期处于暴躁易怒的状态,孩子会随之不安、慌乱甚至憎恨,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营造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赞赏。
情感是在交流与沟通中逐渐深厚的,亲子之间更是如此。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的是父母,所需所求皆由父母满足,由此产生信任、依赖的情感。建立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家长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精神追求的引导。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因此,家长要留给孩子充足的相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要倾听孩子的多种声音。换位思考,把孩子的角色定位为朋友,平视而非俯视,用肯定与赞扬、尊重与支持赢得孩子的尊重。
审视自我,做终身学习者
家庭教育中,家长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同时也在和孩子共同成长。教什么、怎么教,对于家长而言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首先自身需具备相应的知识,陪伴孩子成长其实也是家长不断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迅速更迭要求家长储备前沿知识、具有广博视野,因此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当于开了一堂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公开课。除了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也能促使他们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把教育重心调整到如何更好地立德树人上。
孩子是天生的命题者,他们有着无穷的创造可能,家长只有转变自己的认知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审视自我,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确,一个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构成了民族的兴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家庭教育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家庭教育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相信通过国家的重视与支持、社会的努力与推动,一定会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1+1>2”的效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