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中交椅的形态演变研究

2022-03-29成欣馨

天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胡床古典家具荷叶

成欣馨 陈 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交椅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交椅的形成,离不开胡床的引进,交椅源于胡床,胡床对宋元明清时期交椅的形成的影响是显著的。胡床发展成交椅有一个演进的历程。因此,本文以时间线为线索,对交椅的演变历程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是东方绘画的代表,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中国传统绘画如同中国古典家具一样,通过悠久的历史积累,沉淀出极具价值的文化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绘画与家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关系密切,中国古典家具中有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中亦有家具,两者相辅相成。

由于中国家具材料容易损耗、难以留存的特性,现今能看到的古典家具的实物仅仅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极小一部分,时间越久远,所留存下来的家具实物也就越少。因此,要想对中国古典家具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就必须借助其他的资料——中国传统绘画。绘画不像家具那般难以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留下了大量资料,其中也包括许多关于家具的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中国传统家具的结构、造型、装饰等多种重要的信息,值得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也正因如此,中国的古典家具以及文化才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本文所指的中国传统绘画不仅包括纸画、绢画等,还将岩画、壁画以及木刻版画等也归纳其中。

二、交椅的原型——汉代胡床的出现

谈及交椅形态的重大转变,离不开外来家具——“胡床”的引入,这对我国古代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影响。胡床是典型的外来家具。受战争频发、人口不断迁徙以及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由中国境内外的胡人慢慢将其带入中原。在西方并不称其为“胡床”,是传入中原后,古人才将其命名为“胡床”,之所以冠以“胡”字,是因为“胡”字打头的词语都是指外来事物,如胡椒、胡萝卜、胡琴等[1]。最早有关“胡床”的记载是汉代应劭的《风俗通》:“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2]说明“胡床”至少是汉灵帝在位时就出现了,并获得了汉灵帝的青睐,后来平民也开始效仿,故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但此时的“胡床”没有出现具体的图像,仅有文字的记载。

有关“胡床”的形态,可以从梁庾肩吾《咏胡床应教》这首诗中窥探一二:“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初征。何如淄馆下,淹留奉盛明。”[3]从诗中可以看到“胡床”不同于传统卧床直立的四足,必须将四足倾斜且交叉斜置才能使之稳立,说明它是通过控制折动轴的展开闭合来达到使用和折叠的功能。近年来出土的考古画像以及石窟壁画可证实诗中所描述的胡床形象:如敦煌莫高窟第420窟的隋代“商人遇盗”壁画中出现的“胡床”形象(如图1)、河北磁县东陈村的东魏赵胡仁墓发掘的持“胡床”陶俑[4](如图2)等,这些图像均说明“胡床”是一件可折可挂并且适合垂脚而坐的坐具。

图1 敦煌莫高窟420窟“坐胡床武士”

图2 河北磁县东陈村的东魏赵胡仁墓中的持“胡床”者

之后,到了隋朝,“胡床”被改名为“交床”。据《贞观政要》记载:“岁贞观四年,太宗曰: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5]由于隋炀帝的猜疑和厌恶,“胡”字成为当时需要避讳的汉字之一,胡床也因此改名为交床。

三、交椅初变期——宋元时期交椅的产生

宋元时期为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内,完全完成了由席地跪坐向垂足立坐的转变。

唐代是我国坐具发生较大变化的时代[6],唐明皇时对交床进行了改进,在原有样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靠背,使之不仅可坐,亦可卧可倚,并称之为“逍遥座”。不过这些只限于文字资料的记载,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出现。发展至宋代已经完成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转变,“胡床”历经演变定型至宋代晚期[7],具有折叠结构的交椅就诞生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交椅根据靠背的形态差别,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直形搭脑式、圆形搭脑式以及“太师椅”式。

(一)直形搭脑式交椅

此种类型的交椅又可分为横向靠背式和竖向靠背式。首先,横向靠背式的交椅在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墓壁画《蔡顺图》中有所呈现,椅身虽接近百分之八十的部分都被人物遮挡,但亦能看出这把椅子为一个无扶手、有靠背、搭脑左右端为如意头、足为两横木的交椅(如图3)。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店铺中所呈现的交椅也属于此种类型(如图4)。其次,竖向靠背式在宋人萧照《中兴祯应图》第五段、第六段中都有出现(如图5)。图像形态表现得十分清楚。此种竖向靠背是打槽后进行装板,做法相较横向靠背要进步一点,使用起来也更加舒适。这种工序和做法,经元代一直延续至明清。

图3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墓壁画《蔡顺图》中蔡顺坐的交椅

图4 《清明上河图》局部中药铺柜台前的交椅

图5 《中兴祯应图》第五段(左)、第六段(右)中有直形搭脑、竖向靠背的交椅

(二)圆形搭脑式交椅

圆形搭脑又被称为“栲栳圈”,是我国古代木工匠师的一种新的创造。宋人所绘的《焦荫击球图》中主妇后背所使用的交椅就属于这一类。圆形的椅圈,绳编的软坐屉,可开可合的折叠结构,都绘制得十分清楚(如图6)。这种有圆形椅圈的交椅或许就是最早称作“栲栳样”的交椅。

图6 《焦荫击球图》局部中有圆形搭脑式的交椅

(三)“太师椅”式交椅

“太师椅”是指有荷叶托首的交椅。这种功能齐备、构造复杂的太师椅是三种交椅中较晚的一种,它出现于南宋,《春游晚归图》画中,有一个侍从背着一把荷叶形枕托的竖向圈背的折叠交椅(如图7)。据张端义记载:“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堰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旨有之,遂号太师样。”[8]此种交椅曾经作为一种家具新式样流行一时,宋人笔记中多有记录。

图7 《春游晚归图》局部中一侍从肩扛“太师椅”式交椅

四、交椅成型期——明清时期交椅走向成熟

家具发展至明代时期,呈现出造型雅致的特点。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原因在于此时海禁开放,使得对外贸易频繁,输入了大量的优质木材。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十分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且除了匠人制作家具外,文人雅士也参与到家具设计当中,极大提高了家具的发展水平,使得家具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交椅便成了明清时期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坐具之一。

明代的交椅在沿袭宋元时期交椅形制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完善。这一时期的直后背交椅不再多见,圆后背形式的交椅成为主流。在宋元时期流行的圈背交椅搭脑上的荷叶形枕托在这一时期已经不多见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如明刊本《三才图绘》和明仇英绘的《梧竹草堂图》都有显示,都有荷叶形托首,但两者亦略有差别。这两把交椅均为方形靠背和扶手,前者为“黑漆躺椅”(如图8),它像一把仿荷叶搭脑的“太师椅”,因为它搭脑枕托比较长,就好似一个筒瓦一样;后者(如图9)是一把扶手偏长且带荷叶托首的交椅。这一时期,还在交椅前面附加脚踏:如《明太祖朱元璋坐像图轴》中,朱元璋就是坐的这种带脚踏的交椅(如图10);又如,明唐寅的《李端端图》中,有一把前横木带脚踏的交椅(如图11)。明代的交椅不仅拥有典雅的形态,而且还有科学的结构。这一时期的交椅从形制、结构、材料、工艺技术等各方面达到了顶峰[9]。

图8 明刊本《三才图绘》中的“黑漆躺椅”

图9 明仇英《梧竹草堂图》局部中带荷叶托首的交椅

图10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图轴》中带脚踏的交椅

图11 《李端端图》局部中带脚踏的交椅

到了清代初期,在继承明代家具特点的基础之上,继续创新发展,最后形成了特有的清式风格,呈现出既沉稳又华贵、既复杂又精美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交椅继续沿袭明代交椅的形制,到中晚期时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的交椅。这一时期“太师椅”式交椅变得尤为常见,如清郎世宁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中的交椅(如图12),带脚踏,靠背伸出多段成荷叶托首式,扶手、靠背以及“X”型腿足连接处都饰有十分繁杂且华丽的装饰,各部件处还髹以金漆。这也是受西方影响之故,所以清代交椅在造型上强调威严庄重的势态,在装饰上注重繁华靓丽之感。明人尚简朴,清人喜华美,简洁之物往往更受世人接受与喜爱,因此过分重视装饰的清式家具时期被世人称为古典家具发展的衰退期。

图12 清郎世宁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局部中的交椅

五、结语

交椅是以汉代传入的胡床为原型逐渐演变而来的,至唐明皇时期为胡床加上靠背,成为“逍遥座”;宋元时期为交椅的创新期与变化期,发展成直形搭脑式、圆形搭脑式以及“太师椅”式这三种类型的交椅;到明代走向巅峰,在继承宋元风格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出现了脚踏;最后到清代时,过分强调装饰使得交椅的发展渐渐步入尾声。根据交椅的形态演变,总结得出交椅在古代是一种等级比较高的家具,只提供给王侯将相等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首先是军人在外打仗或是达官贵族外出郊游时使用,后来传入上层社会的室内,设在厅堂,由一家之主所用,成了身份、地位、权势以及富贵的象征。交椅的发展可谓贯穿整个中国古典家具史,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家具进行研究,能够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和家具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胡床古典家具荷叶
胡风东渐
——胡床与文化适应现象
荷叶像什么
胡床考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荷叶圆圆
浅谈胡床形式的演变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