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审美特质

2022-03-29卢亚苏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剪纸江苏颜色

卢亚苏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童寯于《江南园林志》中记载道:“天下之物,不外乎形色而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国色彩缤纷,色从远古时就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心理,培育人们的审美能力。研究表明,在人类拥有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中,视觉的作用相对比较突显,人类有70%~80%的信息获取都来源于它,而其中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美感体验,也无怪乎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合适恰当地运用色彩能够极大地刺激观者的感官,激发观者的情绪,调动起观者的视觉审美感受。

审美是感知、欣赏、评判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作为动词,“审”有详细、周密、审查、详究考察的意思。而“审”需要人作为主体审美者进行参与,才能促发和完成“审”的行为。同时,也不能缺少可供人进行审美的物或者客观对象,两者相互配合,美的物吸引人进行感知和欣赏,并进行评价,由此就构成了我们说的“审美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这些特色不但体现在建筑、工艺、美食、戏曲等方面,还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文化。

一、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地域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文化形成了它独有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它独有的色彩,可以说地域色彩是一个地域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文化沉淀的写照。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色彩要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心理、饮食、文化等需要,也要符合大多数民众的审美。

江苏处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在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中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而江苏得益于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势,成为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可谓是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从地域上来看,江苏大致分苏南和苏北,总体上呈现南秀北雄的特点。江苏各个城市都有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分为“三大区域”,主要是指以南京故都文化和吴文化为代表的苏南、以楚汉文化为代表的苏北、以淮扬文化为代表的苏中。

(一)苏南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六朝古都,依山傍水,沿长江、群山和平原交汇的最好区域建城,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现有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6处。传统工艺中有南京云锦、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金箔锻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仿古牙雕、金陵竹刻等省级“非遗”代表作。由于南京是古都,曾是皇家定都之地,所以在地域色彩上体现了皇家喜爱的明亮、鲜艳、浓郁的色彩,有着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审美格调。以南京云锦为例,色调鲜明,用色大胆,常用红、黄、蓝、绿、紫等富丽堂皇又极具冲击力的色彩,皇帝龙袍常用的“云龙云锦”(如图1)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整个画面包含了黄、白、赤、青、玄这五色,其中,黄色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显现出皇家对黄色的喜爱,又使用了红色、白色、黑色、青色做对比,整个图案颜色鲜明、华丽、庄重。

图1 《云龙云锦图》

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吴文化以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吴侬细语”为主,以围绕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为主要区域,也发掘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统计,苏州有6项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其中传统技艺3项:缂丝、宋锦、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33项入选国家级,包括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制扇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泥塑、苏州灯彩等。截至目前,无锡有国家级“非遗”11 项,省级51 项;常州有国家级“非遗”13 项,省级有53项。以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主要以桃红、蓝色、大红、绿色等为基本色,鲜亮妍丽,而其中的桃红色与“桃花坞”的这个名字互相呼应。《洋灯美人》(如图2)中以湖色、桃红、紫色为主,体现了江南隽秀柔美的审美特征。

(二)苏北

长江将江苏主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地,苏南在长江以南,靠近上海,和长江以北、靠近鲁豫皖的苏北在风土人情与地理面貌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苏南地区风景有着江南的秀美,苏北地区则有着北方的质朴。苏北以楚汉文化为主,包含徐州、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地区,既是江苏地域主要文化代表之一,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曾有“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的说法。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它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现有9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8 项省级“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徐州剪纸是江苏剪纸的代表之一,注重色彩搭配,不直接运用物象的自然色,而是借助色彩的象征性,增添作品的感染力和装饰性,它分为南派剪纸和北派剪纸,南派剪纸由于吸收了其他区域剪纸的特色,风格偏精巧细致,色彩更加丰富,有红色、黑色、蓝色等(如图3);北派剪纸的造型和色彩的变化没有南派剪纸丰富,以传统的单色饱和度高的红色为主(如图4),充斥着粗犷的力量感,更符合徐州文化的气质,也更受民众喜欢。

图3 南派剪纸作品《三猫美如西施》

图4 《北派王桂英剪纸作品》

(三)苏中

苏中是指江苏省的中部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个地级市,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淮扬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高邮龙虬庄遗址,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带来了经济繁荣,还衍生出丰厚的独具苏中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扬州城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文化兴盛,人杰地灵。截止到目前,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剪纸(扬州剪纸)、雕版印刷技艺 、扬州玉雕等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共19项,入选省级“非遗”目录共62项。以扬州漆器为例,扬州漆艺最有代表性的雕漆嵌玉、嵌软硬螺钿,工艺精巧,因地处江南,受到江南文人的熏陶和影响,具有文人雅致的书卷气,色彩清新典雅。同时在清代扬州又作为宫廷皇家漆器制作的主要地域,受到皇家气息的渗透,色彩除了清新还多了华贵雅正。扬州漆作黑白分明,体现了中国文人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大案》,这种皇家的龙纹加云纹比较繁复,做不好比较容易艳俗、细琐,但这件漆作呈现了一种隽美淡雅的文人气息,堪称精品(如图5、图6)。

图5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大案》

图6 云龙纹

南通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蓝印花布的蓝色,古人称之为“青”。在中国传统五色观里,五色对应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生为正色,相克为间色,而青是正色,属于东方的颜色,东方属木,木又为春,也就是青色。然而据学者考证史书,自汉代以后穿青色服饰的人地位一般不高,因而低品阶官员和庶民都可着青色。中国蓝印花布很多,都是蓝白二色,各个地区因蓝色染料提取原料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而南通地处江苏,选用的是吴蓝作为原料,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五·蓝》记载:“吴蓝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种之。”这里的吴人就是指江苏一带的居民。南通蓝印花布使用简单的蓝白两色,对比鲜明的色彩,显出素雅、委婉、深沉的审美情趣。

二、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情感化

正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既以色主情又以情观色,赋予色彩生命质感并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得色彩本身仿佛也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梁一儒先生曾在《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对色彩这样描述:“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

对色彩的喜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和天性,包括对古代无法染制出的纯色与单色的肯定、对鲜艳颜色的崇尚等。色彩对人们的情感、心理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众多的传统工艺色彩都体现了其情感色彩,同时也加强了色彩的审美功能。中国传统工艺的色彩有时会背离色彩的本来色相,而是根据受众的审美喜好赋予色彩象征含义,加入人们的主观感知,表达视觉的愉悦与传达精神的感悟,而不是对自然界所见色彩的再现与模仿。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吉祥与守护

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生活中不论是皇家还是民众都喜欢用单色与纯色,这些色彩对比强烈,引人注意,更会引发人们的联想,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浓烈的色彩中寄托了民众对生活的期望,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意愿。

以江苏惠山泥人为例,其素有 “三分坯子七分彩”之说 ,这表明色彩在泥人制作中占重要地位。惠山泥人设色遵循了中国传统五色观,大面积运用明艳的原色,如红、黄 、蓝 、绿 等,形成了浓郁艳丽的色彩效果。泥玩具大阿福的用色充满了喜庆吉祥(如图7)。

图7 《大阿福》

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主要表现当地民俗生活、流行的戏文故事和驱邪祈福等民间传统内容,通常以暖色调的桃红、大红为主来表现吉祥喜庆的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

徐州北派剪纸以传统的单色饱和度高的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看作辟邪、守护的首选,体现了喜庆幸福、吉祥如意、乐观向上的象征性传统色彩观,富有浓郁的江苏地域审美情感色彩。

(二)尊敬与谦卑

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并慢慢形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社会关系,而色彩艺术在此时也开始逐渐形成了宫廷色彩及民间色彩两种不同的代表各自阶层的艺术派别。宫廷是为了宣扬其权力的至高无上,在色彩运用中喜好华贵的颜色,比如红、黄、紫等。民间则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或是对劳苦生活的慰藉,更喜爱鲜艳、夸张又淳朴的色彩。汉魏以后,统治阶层以色表示尊卑地位,规定黄、朱(红)、紫、黑等颜色多为上层统治阶层使用,而青、白、绿等颜色则是下层官吏和大众百姓使用。尤其是黄色,是中央之色,只有皇亲国戚才可以使用,代表了对皇家的尊敬,意在维护统治。

南京云锦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贡品,其多是上层统治阶层(宫廷和王公贵族)才能使用。皇家讲究庄严、隆重的气场,决定了云锦纹样的样式内容,也要求其配色鲜艳明亮,体现一种华丽、富贵、庄严的审美特质。故一般采用明朝服饰制度规定的颜色,如红、蓝、黄色,充分体现了等级划分的符号学特征。

如果说南京云锦体现了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尊”,那么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南通蓝印花布的蓝则展现了大众百姓的“卑”。其实在中国古代青的使用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蓝,在中国传统色彩中青是一种包含多色的颜色,“青”指草木初生的颜色(绿),形容天空、脸色和染织物的颜色(蓝),表达“黑而有光泽”美感的颜色(黑)。在传统的五色观里,青与白、黑、赤、黄一起,组成“五色”,被古人尊为“正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随着明朝开始执行严格的礼制色彩,而明朝又不喜紫,故一不能穿代表帝王的黄,二不能穿象征天地的黑,三不能穿紫和绿,四不能穿明朝的尚色(赤)。这在《明史》和《皇明制书》中都有详细记录,但庶人在婚嫁迎娶时可用赤色系(大红色)。而“正色”中的青色、蓝色等较为低调、沉着,加上自古对青的喜爱,就成为下层官员和平民大众的常用色彩。而古代蓝色颜料的提取、染色工艺是众多颜色里比较容易的,也是价格比较低廉的,这就使蓝色在民间流行。

三、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程式化

所谓“程”就是“规章、法式”,“程式”就是“规定下来的一般格式”。这里的程式化是指传统色彩选择遵循一定的标准,体现了当地的审美倾向。由于地区文化内涵的同质性,区域色彩在此基础上就有了很大程度的相通性和共同性。程式化是基于人民长时间实践经验积累而成,是对生活中自然色彩的概括、提炼和归纳,是对造物色彩进行分类梳理,把握其规律性,总结出这些色彩符号的特征和功能。

江苏地区传统色彩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及实践后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色彩搭配方式。比如桃花坞木版年画自从采用套色印刷,替代了人工填色,一版一色,这使得桃花坞木版年画颜色的搭配模式比较固定,也是用几种固定的颜色,用色有限,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一幅年画作品中一般会出现五六套颜色,通常以桃红、蓝色、大红、绿色为主,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十套颜色。颜色的搭配也流传出许多口诀,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多年的经验中依据地域文化和大众的审美喜好总结出的配色规律,编成口诀“红靠黄,亮晃晃”,用红配黄来表达传统节日里欢乐的气氛。“红搭绿,一块玉”,这里用桃红色或洋红色搭配粉绿色,颜色对比鲜明,艳丽雅致。“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用紫色搭配绿色,极具浓厚的装饰性。“想要精,加点青”,采用大块色中套夹小块对比色的方式,使用金、银色来衬托大色块,整体体现了色彩搭配程式化的特点。

徐州剪纸在色彩上主要有单色和套色两大类。单色剪纸大部分以红色、黑色为主要装饰颜色,此外,徐州南派剪纸还出现少量蓝、绿、灰等颜色。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也表现了徐州剪纸对传统五色观的运用。红色是赤色系中的一种颜色,在五行里表示火,火有驱赶野兽的作用,在民间也被认为有辟邪、护身的效果。红色剪纸往往运用在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的时候,能传达出喜庆的情感,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也是正色之一,代表着权力、高贵。徐州剪纸中套色作品不多,套色需要定一个主色调,配色不可繁杂,讲究少而精,注意色彩搭配的对比与调和。徐州剪纸的程式化反映了徐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出粗犷而又弥漫着淳朴气息的审美特质,体现了当地人们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总之,程式化是江苏传统色彩的一个显见特征,它将纷繁的造物色彩加以类型化、归纳化处理,这极大地方便了色彩的应用,也更利于识别和记忆。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传统色彩文化影响深远。通过对江苏地区传统色彩的审美特质的梳理,总结出三大审美特质,但关于江苏地区传统色彩实例调研方面仍有欠缺。本文关于江苏地区传统色彩审美特质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探析,其实该领域还值得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剪纸江苏颜色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剪纸
数读江苏
江苏
剪纸
剪纸
特殊颜色的水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