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2022-03-29卫桂霞
卫桂霞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PICC是现阶段治疗尤其是ICU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治疗过程中所需的静脉通道,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1-2]。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是一系列循证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旨在解决一些临床难题。这是一种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为有固有风险的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服务。PICC导管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为危重患者提供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入营养、补充液体、治疗药物等[3-4]。但是,PICC导管置管是一种有创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临床报道显示,在PICC导管置管引起的并发症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概率约为12%,死亡概率较高,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5-6]。为更好地治疗患者,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概率,有必要配合相关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研究探析了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老年PICC导管置管治疗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集束化护理组年龄61~79岁,平均(65.26±5.27)岁,男∶女=28 ∶12。对照组年龄62~80 岁,平均(65.21±2.92)岁,男∶女=29∶1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内容如下。第一,遴选医院优秀护理人员组成PICC导管置管护理小组,小组主要成员包括组长、检查护理人员和感染监测护理人员。在正式护理之前,团队成员需要接受培训,包括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原因、诊断标准以及PICC导管置管和换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二,教育和培训。由于管理架构和感染控制理念不同,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指南的了解远远不够。或者由于工作繁忙、成本控制等原因,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7-8]。专科护士利用国际循证医学的强大数据和香港医院同行的成就,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方式包括小组讲座、床边演示和经验分享。第三,严格手部卫生。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遵从性,每名拥有7项标准洗手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严格考核。每张病床旁边都放置快速手部消毒剂,床盆比例为2∶1,为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提供了便利。标明快速手消毒剂开封时间,每月统计接收和使用量,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及时总结和反馈。第四,置管前准备。PICC导管置管前,护士应做好手消毒工作,确保手卫生,避免感染,并用10%碘伏对患者确认的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第五,PICC导管置管护理。在PICC导管置管过程中,为确保无菌环境,医护人员应穿无菌防护服,用无菌布覆盖患者全身,只显露穿刺点。PICC导管置管完成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病情,负责检查的护理人员需要每周帮助患者更好地护理,一般为2~3次。如果发现患者有渗液污染、渗血现象,需要及时更换相关物品,并详细记录更换信息。第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同时护士要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第七,PICC导管置管检查表。由管床护士对医师进行全过程检查,检查导管是否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检查项目包括术前洗手、穿隔离服、消毒剂、消毒范围、穿刺点、穿刺点、穿刺后垃圾分类等,最终由穿刺者签字核实。定期统计检查结果,重复不达标的将与绩效工资挂钩。这一监管措施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不良习惯,从强制改变到逐步养成良好的自然习惯。第八,日常评估留置PICC导管的必要性。如果不需要留置PICC导管,应尽快移除。据悉,留置PICC导管的时间与感染发生率有直接关系[9-10],指南中也有明确规定,但这一策略最难推广。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外周静脉穿刺通常比较困难,需要注射的药物种类繁多。这让医护人员认为留置PICC导管是必要的。因此,制定了PICC导管置管的每日评估表,以更好评估置管必要性,尽早拔除。第九,导管日常维护检查。成立ICU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监督管理,护士长检查穿刺点及换药是否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统一使用一次性敷料袋,佩戴无菌手套,选择合适敷料,每周更换2次透明敷料,每日更换1次纱布敷料。如果敷料湿了、松了或脏了,要及时更换,用碘伏消毒皮肤,在穿刺点周围≥消毒至少5 cm,用乙醇擦洗外导管,用无菌治疗毛巾包裹外导管和三通,保持三通接头清洁,发现污垢或残血时及时更换,制定图文并茂的PICC导管每个腔的分布和使用指南,打印成彩色图片后放在每张床上。定期统计检查结果,重复不合格与绩效工资挂钩。第十,感染监测。建立ICU-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针对性监测,每日评估导管穿刺口,如周围皮肤红肿、压痛或出现化脓性分泌物以及临床感染体征,如不明原因发热,须排除其他感染源。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抽血进行细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负面情绪分值(0~50分,越低越好);满意度;PICC导管留置时间;VAS评分(0~10分,越低越好);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此类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后,集束化护理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s)
2.2 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集束化护理组的满意度是(95.01± 3.56)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2.77±2.21)分。
2.3 PICC导管留置时间、VAS评分 集束化护理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VAS评分比较(±s)
2.4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护理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有3例,占7.50%,而对照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10例,占25.00%。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PICC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血流感染也成为医源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因素,占医源性感染的20%~30%,病死率为12%~15%,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是指血管内插管的感染现象。患者感染后出现发热、寒战、高血压等症状,血培养不止1次阳性。血液培养检测到的微生物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11-12]。
集束化护理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属于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的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尽可能优化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护理模式,它可以收集相关的促进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全面的护理。从PICC导管置管操作、心理护理、PICC导管置管后穿刺点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和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3-1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PICC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与护理方法、消毒、导管选择、换药护理等因素直接相关。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降低感染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5-16]。同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的进步和发展。集束化护理是循证医学与护理模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护理方法,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老年PICC导管置管治疗患者的护理,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充分考虑并发症预防,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17-18]。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组负面情绪分值、满意度、PICC导管留置时间、VAS评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PICC导管置管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