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储存降损措施*
2022-03-29徐丽娟李文强
徐丽娟 李文强
(中央储备粮日照直属库有限公司 276830)
1 进口大豆储存特性
1.1 进口大豆质量现状
进口大豆质量与国产大豆相比,品质差异较大,杂质含量普遍高于国产大豆1%标准,杂质主要为豆荚、豆杆、豆皮、异种粮粒、人造颗粒杂、无使用价值的大豆颗粒(如碳化豆)等。由于进口大豆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疏水性较强,导致颗粒局部水分高于国产大豆,耐储性差,易发热、生霉和走油赤变,在储存过程中局部或整仓极易发生发热、生虫、板结、生霉。
1.2 进口大豆储存难点
南美国家由于地处南半球,处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大豆在4月~5月收割,经过2个多月的海上运输,多次中转导致破碎粒增多,完整粒率降低、热损失粒增高,品质下降,途中易发生浸水、霉变、板结、发热碳化等,造成大豆质量进一步下降,到港后入库时机多为7、8月高温高湿季节,入库过程中粮堆极易出现30℃~40℃的高温点,粮情不稳定,存在较大储粮安全隐患。
2 进口大豆储存降损措施
2.1 入库前准备
2.1.1 做好质量调查、组织人员培训、制定入库方案。
2.1.2 做好设施设备保养、维护、调校。
2.1.3 合理设置风道、减少粮堆阻力,提高通风效果。宜加密地上笼通风道,将空气途径比从1.5降为1.2,建议通风笼直径为60 cm以上。
2.1.4 进行仓内外两次消毒、彻底灭杀害虫、严格空仓验收流程。
2.2 入库过程管理
2.2.1 多点卸料,结合人工清杂、清扫,尽量减少自动分级。
2.2.2 入库过程中在杂质易聚集区预埋通风引流管(采用外径Φ90 PVC管,管四周开2 mm圆孔,管道长度与粮面高度相近),增大通风效果。
2.2.3 合理调配车辆,加快入仓速度,入满后及时平仓。减少外界高温、害虫对粮食影响。
2.3 日常储存管理
2.3.1 夏季管理
2.3.1.1 夏季入库大豆采取“先平后保、分阶段通风”的措施
(1)“平”即平衡粮温,在入库期间利用夜间相对较低气温适时通风平衡粮温,同时通过移动测温电缆及时对粮温进行检测,对高温粮及时翻挖降温处理。
(2)后“保”,就是保粮食安全,粮温平衡后及时进行磷化铝熏蒸,浓度控制在300 mL/m3以上,密闭时间35 d左右,能有效熏杀害虫和抑制霉菌生长,期间要及时关注粮温变化,确保储粮安全。
(3)分阶段通风,第一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开始通风降温,利用夜间温度低的有利时机,进行轴流风机上行吸出式通风。白天关闭通风口,开启仓窗进行粮堆表面自然散湿通风,待底层粮温降低到15℃左右,上层粮温22℃左右时停止通风,通风时间约20 d左右,平均粮温能降低10℃左右。第二阶段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再利用轴流风机进行下行式正压通风,待底层粮温降低到13℃以下,上层粮温10℃左右即停止通风,通风时间约15 d左右,平均粮温能降低14℃左右。对于相对高温点找准原因后下单管风机进行处理。通风结束水分减量0.2个百分点,进入正常保管阶段。
2.3.1.2 正常储存期大豆度夏采取“保控温、勤检查、早防治”的措施
(1)“保控温”即保住冬季低温冷源,延缓粮堆温度过快上升。2月下旬对仓房进行密闭,营造粮堆低温储粮环境,实现低温储粮、减少干物质损耗、保持储粮品质、抑制储粮害虫和霉菌发育,力争少用药、不用药、免熏蒸。
(2)“勤检查”以微机检测为依据,增加夏季查仓频次,采取脚踩等感官检测方法查找储粮隐患。特别是加强害虫检查,注意害虫发生部位、种类、虫龄,做好综合防治,并做到检查有记录、分析有比较。
(3)“早防治”即无虫早防,有虫早治,抑制害虫的繁殖和蔓延。由于夏季粮堆表层相对温度较高,大多数害虫生活在粮堆表层,对蛾类和书虱定期进行喷洒甲基嘧啶磷、粮面拌硅藻土等方法进行防治。
2.3.2 秋冬季管理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储粮微生物和害虫不适宜发育繁殖,降低了对储粮安全的威胁。但也不能放松对粮情的关注和监测。秋冬季节采取的措施是“查隐患、适通风、治结露、蓄冷源”。
2.3.2.1 “查隐患”即以测温数据为参考对相对高温点及上次高温点进行检查。
(1)查虫害情况。刚进入秋季粮堆中下层粮温还没有降低,一般在22℃~28℃。对于局部虫害的处置,采取的措施一是“围歼法”,即确定虫害的范围,在周围下投药管投药,粮面盖薄膜进行熏杀。二是“驱散法”,通过对虫粮部位下通风管降温,驱散害虫聚集,使害虫处于休眠状态,保证粮食安全。
(2)查结露。在季节转换时期,加强对粮堆表层、墙壁、墙角及水分偏高点等重点部位的检查,特别是对大豆采取手摸、脚踩或测水分的方法判断有无结露,查清结露产生的具体原因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2.3.2.2 “适通风”即根据粮温与气温情况,适时开展通风。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逐步降低粮堆表层温度,防止因外界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引起表层结露。通风方式主要以自然通风、轴流风机粮面通风为主。
2.3.2.3 “治结露”即对结露部位进行处置,采取的措施主要为“翻”和“排”。“翻”就是通过设备或人力翻倒粮面,根据结露情况确定翻动深度及频次,最好隔一天翻动一次。大豆结露层一般在粮面以下30 cm~50 cm;“排”就是在翻动过程中及时排出粮堆湿热空气。因虫害引起中下层粮堆发热导致的内部结露,首先要圈定范围,杀虫后通风处理,尽量避免二次熏蒸。
2.3.2.4 “蓄冷源”即利用冬季低温对粮堆进行通风蓄冷,为来年夏季内环流控温打好基础。我公司屋面菱镁板隔热的高大平房仓,在大豆蓄冷操作中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来年有出库计划的,蓄冷粮温目标值:平均粮温≤15℃,最高粮温≤20℃;二是来年没有出库计划的蓄冷粮温目标值:平均粮温≤12℃,最高粮温≤16℃。从而实现低温绿色储粮,降损减耗。
3 2017~2019年度进口大豆储存数据分析
3.1 不同出库年份大豆损耗率分析
2017~2019年度出库的进口大豆损耗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2017年、2018年、2019年出库的进口大豆储存损耗率与进口国别、入库时间和储存周期相关。
表1 2017~2019年出库的进口大豆损耗情况
3.2 不同国别进口大豆储存损耗率
不同国别进口大豆出库时的损耗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国别进口大豆储存损耗情况
由表2可知,美国进口大豆储存损耗率最低,阿根廷最高。造成不同国别进口大豆储存损耗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入库时间和入库水分的不同。由此可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优先进口美国大豆。
4 结论
4.1 储存进口大豆时,宜将空气途径比降为1.2。
4.2 入库过程多点卸料,减少自动分级;入库过程中对杂质聚集区预埋通风引流管,增大通风效果;合理调配车辆,加快入仓速度,入满后及时平仓。
4.3 夏季入库大豆采取“先平后保、分阶段通风”措施;正常储存期大豆度夏采取“保控温、勤检查、早防治”措施;秋冬季节采取“查隐患、适通风、治结露、蓄冷源”措施。
4.4 进口的美国大豆储存损耗率远低于阿根廷和乌拉圭,阿根廷大豆储存损耗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