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汇社区公共服务集聚创新研究

2022-03-29孙航冰程杰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智能

孙航冰 程杰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社区公共服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基础可概括为融合主体、资源、空间、内容、流程等服务要素的虚拟空间。这是“智能+”催生的新话题,也是社区公共服务在地理集聚演进过程中的智慧化表达。

关键词: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治理;服务聚合

一、社区公共服务集聚的意义

社区作为特定区域中的开放系统,其形成和发展根植于以地缘性、稳定性、同质性为特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在固定地理空间中的集聚,并因集聚主体间相似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而表现出地理、文化、组织和认知等根植性。与之相对应的公共物品也因其公共特性和“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本质,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星型”集聚结构,例如交通、医疗、教育、养老、家政、抚恤、环卫等公共服务在一定空间距离内围绕社区呈辐射式分布,这是在传统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下,社区公共服务空间聚集的典型形态。但新一代智能化集成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各个社区之间、多元供给主体之间和供需主体之间的地理空间边界日益模糊,物质和地理关联与纽带变得愈发松散。人类不但认识并利用空间表征物质维度上的广延性和连续性还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重新挖掘、创造、建构、定义了空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关注重点从高阶生产逐步下沉至基层生活,社区多元参与主体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并结合后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将诸多传统社区生活模式解构为全新的符号或代码拼图。由此,社区地理空间条件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影响力被逐渐弱化。具体来说,社区场域、供给主体和服务对象之间可能会从传统地理空间分立模式,变成以智能化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和供需信息实时即时交换为核心的网络化集聚模式。社区公共服务供需能量置换场域从固定的地理区域转场至更加开放、包容、便捷的虚拟空间,满足社区民众的异质性和个性化服务需求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一方面,社区公共服务价值链下的上下游主体之间从原先固定的供给程序流程绑定合作关系,逐渐变成了任务连接,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也理空间的邻近性和可达性,力求规避交易成本、选择成本、搜索成本。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供需两端将逐步脱离传统依赖束缚,而走向云端“拟合”和集聚。可见,这种集聚,依托云端平台在时间、空间中的广泛性、共享性、包容性,将地理空间维度上碎片化的公共服务主体、资源、消费者等要素集聚于虚拟空间,为传统社区公共服务的价值定位、管理流程及供给模式的重构提供了发展新契机。因此,新一代智能化场景下“智能+”将会对传统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集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使公共服务范畴内的资源要素集聚突破了地理空间临近可达的过度依赖,进而在智能化平台和信息交互网络空间中形成一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耦合关系,建构一种线上和线下融合、虚拟和现实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化集聚新形态。

二、智汇场景下社区公共服务集聚优势

服务供给和运营成本社区公共服务集聚的关键效应是压缩供给和运营成本。社区公共服务之所以形成地理空间集聚,是“向中心化”的服务过程中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因公共服务的共享性、透明性和多样性,其供给运营成本在资源整合、民众宣传、主体协同等环节长期呈现高成本低效能局面。而“智能+”技术、平台和管理嵌人下的集聚,通过圈式聚合和链式传播,实现了实时远程供应链管理,如网络化“近距离”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手续办理等,与之对应的供给和运营成本也应然而变。一方面,在传统公共服务体系的长尾市场中,部分公众需求由于受关注度低下、服务成本高、可用资源少等原因而无法得到满足。在集聚效应下,网络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意味着更大范围内的“长尾需求”能形成规模化集合,这种规模化效应能消除部分额外服务成本,进而实现供给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在传统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服务子系统分开授权、多系统职能重叠、供给端布局拥挤等问题,引致信息冗余、通道拥堵、信息检出率检准率低,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集聚构造下的主体功能优化模型具有“蜂群思维”特征,表现为服务子系统间通过扁平化的信息共享和组织运作,实现跨越跨界式服务项目协作以提升服务效率,进而压缩供给和运营成本。

三、社区公共服务集聚的创新机理

“智能+”场景下社区公共服务集聚机理传统公共服务以地缘空间集聚为主,社区公共服务的各集群内部系统、各相关集群之间、集群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因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公众观念等因素影响,构成诸多内生或外显网络关系,形成公共服务有机运行系统,进而引发主体相互吸引、共同演进的地缘集聚效应。而在“智能+”情境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和变革中,当“智能+”场景下科学技术推动力、服务需求引导力、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力等多种动力,对传统社区公共服务系统的影响压力超过阈值时,集群将组织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社区公共服务集聚模式。

一是社区公共服务集聚过程为社区公共服务主体集聚。早在信息化发展初期,多主体协同发展,共同服务社区生活就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议题,但在互联网和智联网影响下,包括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业委会、居委会、商业组织、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种社区服务行为主体集聚将进一步去中心化和均衡化,在同一个大数据平台上实现“政府出台建设指南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协调业委会协办社会组织辅助商业组织伙伴式人驻”的协同,为需求端提供了稳定且专业的服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性一体化服务。

二是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多种主体参与集聚必定带来功能齐全且能够共享的集聚“筹码”,因此,与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创意等资源在特定地域或空间中大量积累并迅速传播,为公共服务全流程获得配套支援或者服务提供便利。但与地理空间的局限性相比,空间为这些集聚资源提供了涵纳度更高的“存储仓库”,因而更具开发和利用价值。另外,集聚中的服务资源是更高效的匹配机制,实现资源集约式整合和共孚。

三是社区公共服务内容业态创新。公共服务主体和资源的集聚激活了服务主体的开发潜力和协同创新力,降低了服务主体开发服务内容的探索成本和服务风险,为服务内容的改造和開发带来直接影响。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智能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