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3-29曾庆红
曾庆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具体要求。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一种基于高层次认知的综合性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分析及综合性评价,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为实现教学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营造深度教学的氛围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触及学科知识的深层内核,领悟学科知识的魅力。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活高阶思维的着力点
1. 创设真实活动情境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仅仅通过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不足以实现素养的达成。只有在复杂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本质,从而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1]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展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将理论观点的阐述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将学科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真实性,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提供有效支撑、服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呈现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教师创设的情境还应具有现实的、丰富的、可扩展的解释空间,能够围绕议题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构建复杂、真实甚至是两难的情境,在情境中建构知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传递知识。
2. 创设议题式活动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通过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情境中学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获知启智,实现沉浸式学习。[2]
创设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思想政治的学科内容,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引领性,同时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促成知识、技能、思维和素养的生成与发展;既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既可以是独立的、单一议题,也可以是结构化、序列化的议题,由一个主议题包含多个子议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层展开,逐个击破。第二,强调任务驱动。议题式教学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达到激趣引思的效果;在课中,围绕议题设置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不断交流中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巧妙设置课后延伸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索,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体价值。
3. 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思辨
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全面、辩证、发展的视角分析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更高的思辨能力。真理越“辨”越明,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必须在情境中构建辨析式课堂,在辨析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生成与发展。[3]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是演绎式建构,根据一般到特殊的原理,运用一般性的概念和原理分析具体的案例;二是归纳式建构,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对一系列案例和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三是类比式建构,寻找新事物和已有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实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构建;四是纠错式建构,对已存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二、精准设计问题,抓住高阶思维的关键点
1. 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
課堂提问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起点,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发智力和发展能力。而要实现浅层教学逐渐深化就需要提高设问的质量,教师要设置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高阶思维问题,问题的设置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在问题设计时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所设计的问题是具有启发性和一定开放性的。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另一方面在答案设置上具有一定开放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互动中提高能力。第二,新颖的问题设计角度。高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而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所以课堂提问要结合时代特点使学生有新鲜感,力求提问新颖有趣,充分激起学生的探求欲。第三,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跨度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维水平及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要对教材深度挖掘,通过教材内容深度剖析知识的本质内涵。同时,在提问时要采取多种提问方式,灵活变换形式,并给学生充足的反应与思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2. 强调有效互动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不断习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交互发展的过程,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师生互动都只停留在浅层,缺乏师生之间知识、行为和情感上的深层有效交互。为解决这一困境,教师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任务,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效交互中深入教学。
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激起学生兴奋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将学生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带入课堂,通过一系列情境活动,如小组辩论、时政演讲等形式,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在师生、生生层层递进的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学生思维。第二,实行合作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合作交流、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只有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课堂,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防范、畏惧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环节。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深入展开。
3. 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
深度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意识的过程。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教师可从以下三点实施:第一,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意义,从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第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理解记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第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具有课堂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
三、强化情感驱动,找准高阶思维的落脚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的注入,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将情感贯穿教学始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功能。
1. 价值引领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明显特征就是价值引领,在深度教学中更要突显这一特性。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要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有爱国情、报国志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2. 师生共情
高中生处于情感敏感期,在逐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教师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师生共情的境界,可更好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高阶思维能力的习得。为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找到触发师生之间情感共鸣的教育点,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共情教育。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共情意识,培养共情素养。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察觉,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情绪疏导,引导自己积极面对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共情训练,真正融入学生,体验不同学生的不同情绪,从而有效开展教学。
3. 以情促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认知层面,而要通过情感驱动,深度挖掘知识的情感价值,实现以情促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素养、检验素养,促使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对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实际效用和现实意义。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有深度、有实际价值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激发情感,获得课堂成就感。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正确情感引领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課堂延伸内容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积极实践。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资料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讲授“伟大的改革开放”时,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并让学生在课后收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使之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分析、评价与创造能力,全方位提高高阶思维能力,并助力实践本领的提升与发展。
四、结语
时代召唤使命,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也一直在路上。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教师要在沉心静气提升理论素养、仔细钻研教学方法、充分进行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设置阶梯式的问题,运用真情实感促进学生逐渐掌握高阶思维的能力与技巧。
参考文献:
[1]汪素青.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与探究——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1):76-80.
[2]田奇林. 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的变革——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深度学习的研究[J].求学,2017(28):1-9.
[3]赵利君.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大学,2018.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