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军工历史 扬我青春豪情
2022-03-29侯媛媛
侯媛媛
军工精神已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增强行业竞争力、国防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从血泊中认识到武器的重要性。为适应反“围剿”革命战争的需要,我党我军第一个军工机构——官田兵工厂于1931年10月设立,至今已九十年。九十年军工史所形成的坚定政治信仰,使人民军工不惧怕技术封锁和攻关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军工精神已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增强行业竞争力、国防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忆军工九秩,壮怀激烈
九十年军工史,人民军工始终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军工核心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最初兵工厂主要以手工修理枪械和复装子弹为主,在短短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军工先后配制了4万多条步枪、40多万发子弹,修理了100多門迫击炮、2000多挺机枪,有力支持了反“围剿”斗争。
在战争形势日益紧迫的背景下,人民军工开始了从修理武器到制造武器的尝试。尽管面临着敌人重重封锁、原材料匮乏、设备简陋等困难,人民军工始终坚持在摸索中创新,1939年“八一式”马步枪诞生,“窑炉焖火法”“坩埚炼铜锌”等制备方法被相继突破,人民军工武器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保卫国家安全这一首要任务,国防科技工业决心攻克国防尖端武器,随着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相继发射,我国国家安全环境获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远程洲际战略导弹和核潜艇潜射导弹、地球同步卫星通信能力相继形成。在几代军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北斗组网、蛟龙入海、墨子传信、天眼巡空,一批批创新成果涌现令人惊叹,人民军工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上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为适应不同时期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要求,人民军工不断优化科研生产体系,逐步推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从早期井冈山战争时期的小兵工厂和修械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的专业化生产、品种相对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由国防科研机构、高校、武器装备试验基地和工厂初步形成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到20世纪末的“小核心、大协作”的科研生产体系,再到如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人民军工持续优化布局,逐步推进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效能型建设,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保障一代的强大能力。九十年军工史,是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大幅跃升和继承发展的历史,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有力保障了武器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生产和运维能力的显著提升。
九十年军工史,人民军工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源动力。自主创新使人民军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苏联撤走援华专家、西方加大技术封锁的不利条件下,人民军工自力更生,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人民军工始终明白,国防核心技术始终是买不来、等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凭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深潜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核能开发、民用航天、飞机制造数字化工程等科技计划的实施,人民军工突破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克了诸多制约军工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带动了我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如今,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各国竞争格局的核心影响要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强大创造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已成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
九十年军工史,人民军工始终将坚定的政治信仰作为激励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九十年历程中人民军工凝聚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军工精神,并形成以这些军工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自觉。从“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优秀的军工文化培养激励了几代军工人,成为了激励和凝聚军工人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虽然不同时期形成的军工文化各具特色,但从本质看具有共性特点,国家利益至上、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军工文化的宗旨,科学精神、自主创新始终是军工文化的精髓,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始终是军工文化的灵魂。
抓发展机遇,开拓进取
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复杂多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化,一些重要科学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变革跃进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始终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目标,以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新时期,应持续紧密围绕重点任务,顽强拼搏、奋力突破,助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为建设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开拓进取。实现高水平的军工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国防科技工业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应从国防科技工业紧迫需要出发,加快突破动力、核心材料、关键元器件、软件、高端制造等瓶颈问题,强化基础性、前沿性科技前瞻部署,确保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重要抓手,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制造体系开拓进取。当前传统的基于单装备建模与仿真系统研发的模式已逐渐被从端到端、数字化、体系化的系统工程方式所取代,数字化转型无疑将成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应坚持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为核心,锻造形成数据获取、治理、管理和应用的核心能力,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推动智慧军工制造加速发展,支撑驱动军工单位流程再造。
展青年担当,奋发启航
军工青年人生逢伟大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需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坚守爱国之心,牢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路”的如磐初衷。人民军工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不忘初心、践行初心的奋斗史。军工青年人要以老一辈军工人为榜样,秉承“把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任务使命担当好,用人民军工的精神谱系滋养和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坚守学习之心,恪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研精神。军工青年人要时刻秉持学习精神。要学通理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党和国家关于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魂”、统领我们工作的“纲”,通过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要学好业务,努力提升技能水平、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创新能力,力争成为“行家里手”。要学会做人,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处世准则,始终襟怀坦荡、公道正派。
坚守奉献之心,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国情怀。人民军工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钱学森、李四光的报国之志,祝榆生古稀之年挑起坦克总设计师重任的默默付出,氢弹之父于敏“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无私奉献,均在教育和激励我们要时刻秉持奉献之心。军工青年人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自己岗位上发挥敬业奉献精神。
坚守干事之心,秉承“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始终是军工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这不仅意味着在物质层面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意味着在精神层面保持战胜一切险阻、一往无前的思想态度。军工青年人要勇于担当新时代国防事业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扬青春之我,再出发,奔星辰大海,永续长征。
(作者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