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分”究竟分什么?

2022-03-29凌丽君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秋分平分春分

凌丽君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

“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    ,由“八”(  )和“刀”(  )组成。后来,字形基本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一直沿袭至今。

刀是用来分割东西的,所以很多含“刀”的字,都表“分解”义。比如“解”,由“角”“刀”“牛”三部分组成,表示用刀将牛角分解下来。又如“切”,这个字从“刀”,左边是“七”,表声。切东西,就是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切成若干份,也是一种分解。为了使字形美观,有些“刀”组合到汉字中时,外观发生了变化,比如“割”中的“刂”,实际也是“刀”,而“割”同样具有用“刀”割断的意思。

特别有意思的,是“班”这个字。从现代字形中,我们几乎看不出它和“刀”有什么关系。但如果看看它的古文字,你就会大吃一惊。金文“班”形作       ,中间就是一把“刀”,两边则是“玉”。因此,“班”最初表示的就是把玉分开,也含有“分”的意思。李白有一首很著名的诗《送友人》,其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里的“班”正是“分开”的意思——“班馬”是和其他马分开的离群之马,因此会发出悲鸣。理解了“班马”得名的依据,以后再抄写这首诗时,你就不会再把“班马”写成“斑马”了吧?

这么多从“刀”的字都含有分开、分解的意思,所以“分”字当然也会与这个词义相关。

“分”中的“八”最初也是“分”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数字含义。“八”的小篆体是 ——两物相背分开的样子,因此表示“分开”。那么,春分、秋分是指把春天、秋天切分开了吗?这个问题,古人很早就作出了解答。

汉代有位哲学家叫董仲舒,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春秋繁露》。在书中,他指出了春分、秋分的得名来源。他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原来,春分、秋分中的“分”,主要是指这两个节气到来时,昼夜时长被平分了。也就是说,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恰好相等。所以,古人也常把春分、秋分称为“日夜分”。另外,如果从季节上看的话,春分恰好在春季的一半,秋分也正好平分秋季。因此,春分、秋分的“分”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它们将春季或秋季平分了;另一个则是指这两个节气昼夜平分。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的确,春分时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燕子从南方飞回,开始辛勤地筑巢,准备孕育新的生命。在很多诗词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古人对这一时节融融春意的赞叹。他们在和煦的春风中,绘出了一幅幅恬静、美好的生活和自然图景。

唐朝诗人杜甫描绘了这样一幅别致的春景图——“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绝句》中,“迟日”是指过了冬天,白天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泥土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变得松软,燕子开始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地上,睡着美丽的鸳鸯。

在这样的春日中,人们还会抓住最好的时机辛勤耕作。清代诗人宋琬的《春日田家》,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幅清新、素淡的田园图。诗中描写的是普通农家在春分前后的生活场景:“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野地里到处都是觅食的小黄雀,村里的人们在畅快地聊天。勤劳的农人夜里还要给牛加餐,好好照顾它们,因为牛儿很快就要在耕田犁地时为人们出力了。诗的最后一句还告诉我们,春分时节是种树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的气温适合万物生长。所以你看,我国植树节定在3月12日,恰好是春分将至的这段时间。

每个节令日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春分也不例外。在春分的传统习俗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竖蛋”。中国历来有“春分到,蛋儿俏”之说,意思是春分时节鸡蛋最容易竖起来。这一天,人们会挑选刚生出四五天、外形匀称的光滑鸡蛋,尖的一头朝上,两手扶稳,然后慢慢放开,鸡蛋基本上就能立住了。有人认为,这一天昼夜等长,事物都处于平衡状态,因此鸡蛋才比较容易竖起来,其实这个说法并没有太多科学依据。不过,这并不妨碍你在春分那天试着“竖蛋”,体验一把节令民俗的乐趣。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秋分平分春分
白露 秋分
平分比萨
平分气球
秋分
秋向此时分
春分的吻
春分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不听话把你卖了
直线平分固定的三角形面积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