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语言 凸显“学习中心”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2022-03-28郑为勤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心对称重合三角形

郑为勤 詹 晶

(三明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

构建“学习中心”的课堂,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多练、多记,即教师要想方法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嘴、动手、动笔,调动自己的感官,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发挥调动作用,恰当的语言使用能让学生自觉、自愿,乃至兴致勃勃地学习、思考。笔者执教了《中心对称》,听课教师评议认为,本节课课堂师生互动和谐,学生比平时更愿意去观察、动手实践,参与交流、展示等活动,课堂效果非常好,顺利地完成既定课堂目标。

一、热情亲切的语言创设有趣的情境

一节课的前几分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点。如果学生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是很有用的或很好玩的,就能热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努力认真地想学好来。

[片段1:课前引入]

师:这节课,我要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我想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学生开始纷纷举手)

师:我手上有几张牌(如图1),现在打开成扇形。这位同学从中抽取一张她喜欢的牌面图案,然后再放回牌堆里,并洗牌打乱。因为这张牌是这位同学喜欢的,她看到这张牌时,眼神、表情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我会读心术,因此我能察觉到这些变化。所以虽然我没有看到这张牌,但仍可以从牌堆中把这张牌找到。

图1

好的情境,必然是情与境的统一。新课伊始,笔者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特性表演了扑克牌魔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亲切的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有意加入“喜欢的牌”“读心术”这类的语言,渲染神秘的感觉,制造有趣的悬念,同时夸张的肢体语言也增加了学生对魔术的好奇,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魔术的秘密后,把扑克牌的牌面图案换成了数学的几何图形(如图2),并由学生尝试表演。这些扑克牌的牌面图案正是学生需要根据定义来判别是否为中心对称的图形,这样的处理,笔者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成了和课堂引入相呼应的游戏,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愿望,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养成。

图2

二、诚恳激励的语言营造和谐的气氛

借班上课,学生对执教教师不熟悉,可能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默。学生有时会不愿意配合,那很显然就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在第一次提问时,就要注意对回答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魔术表演后学生欣赏PPT 上的图片,教师提问:“请仔细看,小鱼1要与小鱼2 重合,是经过了怎样的运动?”有学生回答:小鱼1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与小鱼2 重合。此时,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关注到了旋转的三要素,并很完整的说出来。回答得非常好,我真是太喜欢了。”这样的评价不仅仅说出好,更关键的是说出了为什么好。教师欢喜的表情、欣赏的情感流露,引发了学生们的集体鼓掌,起到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

同时,在均衡分班的情况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肯定会有差异。教师如果空有“让学”的理念,没有关注到如何去激励更多学生的参与,会导致课堂是部分学生的课堂。在本节课“中心对称的性质的运用”这一内容教学设计中,笔者从最简单的画一个已知点的对称点入手,再到画线段,画三角形。

[片段2:中心对称的画图]

师:请你来说一说,已知M 点和A 点,如何画出点M 关于点A 的对称点M'?

生:我……我不会。

师:(有些意外,但并不放弃)好,没关系。你只要告诉我,你感觉点M 绕着点A 旋转180°后大概位置是哪里?(同时用手上动作示意是点A 的左边还是点A 的右边)

生:点A 的右边。

师:很好(在黑板上点两个点)。那请问是离点A近点的这个点?还是离点A 远一点呢?(学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师:你能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吗?

学生虽然不能完整地说出“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但也含糊地回答了“距离相等”这四个关键字。教师大声地表扬“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全部是正确的,非常好啊”。同时,也请另一位学生接着思考“刚才我们得到的是点M'的大致位置,如果需要准确画图,那应该如何操作呢?”

基础较弱的孩子,对最简单的问题可能也是没有什么信心的。当教师关注到个体的差异,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用诚恳激励的语言去耐心引导时,学生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找到解题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抓住闪光点及时评价、充分肯定,能营造学生不担心被指责、愿意发表意见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2]持续跟进评价与有效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状况、实现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准确简明的语言引领知识的建构

《中心对称》是一节以概念教学为主的课,笔者注重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精心设计了板书,用思维导图很清晰的呈现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设计如图3)。思维导图的运用,让黑板板书的色彩丰富了,更主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笔者引领学生阅读、分析、思考,通过关键词对概念进行深度剖析。

图3 《中心对称》思维导图

[片段3:中心对称概念]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81 页第二段中心对称的概念,并寻找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生1:这个概念的关键字是“旋转180°”。

师:那你能说一说“旋转”与“中心对称”的联系吗?

生1:旋转中旋转角可以是任意度数。当旋转角是特殊的180°时,就成为中心对称。

生2:这个概念的关键字是“重合”。

师:由重合你想到哪个知识点?

生2:全等。

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全等”与“中心对称”的联系吗?

生2:两个图形是全等只需要形状相同,而中心对称不仅更需要形状相同,两个图形还要在位置上也有所关联。

师:我们之前还学过什么对称吗?

生3:轴对称。

师:你能说一说“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联系吗?

虽然学生原来没有阅读概念、找关键词的习惯,但通过笔者的追问,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激发学生大脑的高速运转、广泛联接、深度思考,运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把中心对称的概念引申拓展、纵横联系,把旋转、全等、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等概念串联起来,去搞明白各个概念间的关联点和不同点,同时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可视化体系(知识结构体系如图4),促进“认知”过程的开展。

图4 《中心对称》知识结构体系

四、严谨启发的语言深化知识的运用

严谨性、启发性是数学课堂语言的独特特征。对于知识的疑难点、关键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巧妙设计悉心点拨,能促进知识运用的深化。

[片段4:判断中心对称图形]

师: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大多数学生认为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是一个易错点,教师并不急于公布正确的答案)

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中心在哪里?

生:三角形的中心。

师:请大家尝试着把等边三角形绕中心旋转,试试看这旋转后的三角形与原图形重合吗?

(学生尝试后得到图5,发现不重合)

图5

师:如果用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你会怎么拼?

(学生动手或拼或画,得到以下图6 的平行四边形、图7 的X 型)

图6

图7

图8

图9

师:图3-图5 的对称中心是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等边三角形一边的中点、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这些点有一定的特殊性。那是否还有其他位置的对称中心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在三角形内、三角形外、三角形的边上任意取一点,都能得到中心对称图形。在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时,对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容易混淆。对于一个知识的易错点,教师用严谨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在动手中动脑,丰富的图形语言启发了学生对概念外延、内涵的理解。同时,思维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恰当语言的运用能促进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语言艺术还有逻辑性、简洁性、规范性,等等。[3]关注课堂语言的前提,是熟悉并正确解读教材,对班级学生了解并有情感投入。为提高课堂语言应用的有效性,需要在日后的课堂构思和教学设计中,继续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

猜你喜欢

中心对称重合三角形
解答三次函数中心对称问题的两种路径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中心对称 贯穿始终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测试卷
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浅析重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