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合作 乐享劳动
——小学低年级“趣—智—美”劳动教育模式探索
2022-03-28陈敏霞
□陈敏霞
在教学和家校沟通中,教师发现,小学低段学生普遍存在着劳动能力弱、劳动观念不强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教师以“多维合作,乐享劳动”为主旨,构建了小学低年级“趣—智—美”劳动教育模式,且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这一教育模式通过师生合作定方案、小组合作找方法、家校合作共启蒙三个维度,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有趣的劳动过程中提高劳动能力,发现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美好。实践证明,学生在校内劳动和暑期生活等延伸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一、“趣—智—美”劳动教育模式建构
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劳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评估,学校构建了“趣—智—美”三个目标环环相扣的劳动教育模式,并通过三个阶段的指导分步实现,如图1。
图1
2.启智。学生在家务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制订活动方案,实施劳动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由此培养劳动意识,获取劳动技能,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育美。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体会劳动是美好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家长的辛苦,产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趣—智—美”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趣—智—美”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分组合作为主线,通过启动、实施、总结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形成责任感的目标。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承担多元角色,既是课堂活动的调剂师,又是学生的合作拍档,还是学习过程的见证者。活动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一)启动阶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
教师通过日常家务劳动打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等方式,在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小结。学生讨论后形成课题“我是家务劳动小能手”,并根据各自感兴趣的家务劳动,最终分成“洗碗组”“洗菜组”“洗小物件组”“收拾餐桌组”“叠被子组”“扫地组”六个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各组。
(二)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动手体验,实践创新
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实践反馈,点评分享,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师生共同确立家务劳动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形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提高活动组织能力。
1.师生合作定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环节强调在做事之前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的重要性。教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保证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询问家长等方式,对方案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带着不懂的问题来上课。课堂上,师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全面了解如何撰写方案后,学生完成方案的撰写,并在交流反馈中完善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在充分讨论后,合作设计本组方案。通过初设计、修改、再修改,最终形成包含“小组名称“小组分工”“实践过程”“预期成果展示形式”的活动方案。图2是“洗菜组”的活动方案设计。
图2
2.中期指导给方法。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预测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活动中的办法。比如,教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交流主题包括“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最困惑的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适用于本次家务劳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制作了相应的过程记录图表。
3.充分激发自主性。本次劳动教育活动从启动阶段开始,教师就十分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讨论推进的积极性。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遇到的难题,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黄光裕、连卓钊相继落网后,黄光裕守口如瓶,而连卓钊防线崩溃并与警方达成交易,相继检举了郑少东、王华元、陈绍基等人。他因此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在黄光裕领得实刑、罚没11亿元之时,悄然脱身归港。
(1)遇到问题,寻找妙招。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寻求家庭成员帮助、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解决办法,获得最优方案。
(2)分步合作,精益求精。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人领取劳动的一个步骤或者劳动对象的一个具体类别,通过实践找寻问题,寻求最佳操作方式。比如“洗菜组”组员分工洗不同类别的菜,并根据对象的特点总结将菜洗干净的方法。
(3)完善流程,制定标准。在各个组员分步骤或分对象完成最佳劳动方案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整个流程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家务劳动“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以图表、文字等形式整理出来。有了劳动标准,学生可以在后期进行交叉学习,还能形成高质量开展劳动活动的概念,而不只是形式化地完成劳动任务。
(三)总结阶段,倡导多角度评价,体会收获
1.团结合作现成果。成果展示包含着经验的共享与反思,教师关注学生准备的过程,了解他们呈现的形式、串联的方式、时间的安排,提醒注意事项并给出建议。总结交流时,大家边展示边回顾研究经历,边解释问题边反思做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洗碗组”,学生把劳动过程编成了儿歌,通过边洗碗边唱歌的演绎,赢得了阵阵掌声。而“洗菜组”的学生则把择菜洗菜的全过程拍成了分步骤指导视频,过程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劳动指导性。
2.多元评价助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如对各组的设计方案、各组获得的进步、各组最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此外,学生还进行了组内评比,如评选每一组的“劳动小达人”“智慧金点子”等。劳动评价总体以激励为原则,关注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
(1)学生自评。通过本次家务劳动活动,学生在有趣的劳动过程中发现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是美好的,并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自己的活动总结中写道:“从不会洗到洗干净,从不想洗到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我感到开心和自豪!我长大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获得了从行动到意识的变化和进步,他们不仅获得了劳动技能,还发现了劳动的价值、劳动的美,而这些正是儿童全面成长的体现。
(2)家长评价。家长是本次活动的见证者和评价者。他们看到孩子从不会劳动到会劳动,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劳动的不易,体会父母的辛苦。看到孩子的成长、改变,家长们纷纷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同时,评价结果也促使教师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活动指导,发挥评价与教学指导的相互促进作用。
三、“趣—智—美”劳动教育的成效与反思
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整个活动以“激趣—启智—育美”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返校复课后,学生真正地把在活动中掌握的劳动技能带到了学校。返校后,学生的校内劳动表现相比活动之前有了明显的改观。
(一)从被动走向主动
后续,教师将劳动活动持续贯彻在后续的教学和家校活动中。返校后,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如大扫除时争相竞争岗位。且学生掌握了拿扫把的姿势,也学会了擦玻璃……学生的主动性和完成工作的有效性都有了提高。
(二)从依赖走向独立
活动过程中,学生梳理遇到的困难,通过同组讨论研究、上网查询、翻阅书籍、多次实践寻求最佳方案,不再一味地依赖家长。面对校园生活中的小困难,学生也学会了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从自我到分担
本次家务劳动共分为六个小组,学生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把解决本组困难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组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解决在完成其他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在暑期,学校对活动进行了延展,开展了“争做劳动小能手”活动。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知道,学生在家仍能主动承担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学生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有了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在这次“多维合作,乐享劳动”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只在关键处予以点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在他们碰到各种难题时,教师邀请家长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家校合作,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活动的全过程。在这样的家务劳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表达自我,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