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前展示”的会计学专业学生“谈辨”能力培养

2022-03-28张荣艳副教授

商业会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人员表达能力

张荣艳(副教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墨子《耕柱》)。墨子的教育内容包括“谈辩、说书、从事”三类,“谈辩”是指“言谈”和“思辨/辩论”。墨子强调学习辩学,会计学专业学生是否需要“谈辨”教育?在财务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挑战下,“谈辨”教育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谈辨”能力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大大超出了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移,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除了基础的核算能力,还包括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博学的专业人士。该标准明确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达到专业能力要求,需要学生具备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而这些能力来自于思辨能力;综合能力强调了学生的沟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管理会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者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和融资等决策,对会计人员的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件把会计人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从源头上遏制财务舞弊案件,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保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明辨是非曲直、保持职业操守。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会计人员厘清自身、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三者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保持会计人员的职业独立性、保持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未来的财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谈辨”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如表1所示。

表1 会计学专业学生“谈辨”能力要求

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变化,交易形式多样且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为了满足人才需求,会计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近年来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注重会计技能培养);第二,高端人才、外向型人才培养研究(注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第三,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

(一)注重会计技能培养

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比重较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技能培训,动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此众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改革,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改革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和校企合作角度出发,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目前实践教学学分占比已提高至20%—30%。随着技能培训的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不足。

(二)注重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国内急需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财政部2005年启动高级会计人才培养,2013年启动“会计名家工程”,2018年启动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致力于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学校教育层面,开展全英文教学、开设ACCA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的会计人才;2004年开始招收在职MPAcc学生、2010年招收全日制MPAcc学生,培养具有实务操作技能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经过多年的培养,我国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有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界对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数据+会计”人才培养

“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关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能,会计人才培养和计算机人才培养各自独立,但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必须“拥抱”数据,培养跨界人才。现代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大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等知识,以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需求。各大高校对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要开设哪些课程、课程内容如何布局和丰富等徘徊不定(王爱国、牛艳芳,2021),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师资问题,原有的会计学专业师资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而计算机专业师资不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如何在现有师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满足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要求,有待进一步探索。

现阶段的会计人才培养,不论是应用型、高端国际化还是“数据+会计”人才,更多侧重于理论和技能,属于人才素质的“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才素质的“软件”——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合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新方式。

三、“课前展示”环节“谈辨”能力培养

“课前展示”(presentation)是指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由一位学生上台展示其所准备的课件,阐述某一主题或事件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展示结束后任课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

(一)“课前展示”对“谈辨”能力的培养

某高校开展了通过“课前展示”环节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谈辨”能力进行培养的项目。如图1所示,“谈辨”能力包括两部分: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

图1 “课前展示”对“谈辨”能力的培养

(二)“课前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要求

“课前展示”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T.J.Wong,2016;刘永泽、陈立军,2018),学生可以就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问题、文化和国际时事等的任何一个内容进行展示和讨论,如表2所示。

表2 “课前展示”内容和形式

(三)“课前展示”对表达能力的培养

1.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课前展示”PPT的制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制作展示的PPT之前,学生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主题,或者选取当下的新闻事件,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甄别和整理,剔除无效或被恶意破坏的信息,将保留下来的信息进行排序,初步形成某一主题或事件的逻辑链条。信息整理之后,学生需要编辑PPT文案,这是锻炼书面表达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需要运用准确的文字、顺畅的思路、恰当的结构编辑文档,将某一主题或事件有序地展现给同学和教师。将编辑好的文案进一步制作成PPT,精美的PPT需要图文并茂、逻辑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这一制作环节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前展示”中需要展示者就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环节要求展示者在外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并使用准确的文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课前展示”的时间要求为5分钟,学生需要在原有的文档和PPT基础上进一步精简,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和语言凝练能力。“课前展示”PPT的制作锻炼了学生编辑外来信息和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课前展示”的讲台展示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效果良好的PPT宣讲需要宣讲人声情并茂,对展示时的语音、语速、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提出了要求。PPT的展示时间为5分钟,展示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适中的语速和语音进行宣讲,配合缓和的面部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这需要展示者在展示前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较好的展示效果。经过多次“课前展示”训练之后,学生当众宣讲的能力得到锻炼,掌握了控制语音、语速的技巧,同时可以自如地控制面部表情和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展示的效果。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如地将各种方案展示给领导和同事,有效地传递信息。

3.沟通能力培养。“课前展示”的问答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PPT展示之后是问答环节,同学和任课教师可以就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这个环节要求展示者识别提问者所提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回复。展示环节的“讲”和问答环节的“答”对展示者的表达能力要求不一样。展示环节中展示者只需要按练习时的步骤宣讲PPT的内容,无需思考其他问题,也无需与他人对话,紧张感相对弱一些;而问答环节需要展示者迅速识别和提炼提问者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做答,这要求展示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对所展示内容的深度广度有一定要求。部分展示者与人沟通时会有紧张感,提问者是任课教师时,这种紧张感可能会更加明显。经过多次展示,展示者的紧张感会得到有效缓和,有利于未来在工作中与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四)“课前展示”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课前展示”对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训练并重。思辨能力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一种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包括思辨技巧和思辨倾向两个维度(文秋芳,2018),本项目主要着重于思辨技巧的培养,包括分析、推理和评价三个方面。

1.分析能力培养。对某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时,分析者需要将事件或现象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确认每个部分的性质,以及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清晰的分析思路或者分析框架。掌握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后,分析者可以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提炼出事情的脉络,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有助于分析者进行后续的判断和评价。“课前展示”中,展示者就某一政策的出台、社会现象、经济问题或国际问题进行剖析,运用恰当的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可以将展示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听众。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准确地剖析各类财务会计问题,为各类财务决策提供分析基础。

2.推理能力培养。现代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逐渐从财务会计核算逐渐转向管理会计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参与更多的分析和决策工作,这对会计人员的推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课前展示”中都有所涉及。会计学专业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且细的特征,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点相互对比、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爱思考的习惯。养成推理能力后,会计人员可以从当下企业内外部情况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恰当的财务决策。

3.评价能力培养。会计人员需要参与财务决策,对制定的预算、融资和投资等方案做出评价,判断其可行性和适当性;还需要对已经执行的各项方案进行评价、反馈,便于已执行方案的修正,这对会计人员的评价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前展示”中展示者需要对所展示事件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非展示者对展示内容和展示者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环节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价,每次展示都要进行一次评价,整个课程周期(一年)共评价100多次,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评价方法和评价角度,逐渐形成按标准进行评价的习惯,评价更为准确、中立和客观。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各项财务决策的可行性和恰当性进行论证,形成客观、中立的习惯,也有利于会计人员辨别财务舞弊问题,自觉拒绝参与财务舞弊,从源头上减少财务舞弊事件。

(五)教师点评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和启发思辨能力

展示者依次展示之后,任课教师对本次课堂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主要从展示内容、PPT制作和展示者表现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展示内容的点评从事件的选取、信息收集完整性、分析思路恰当性、文档编辑的逻辑性和展示者观点的客观中立性等方面进行,并在展示内容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背景信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思辨能力。PPT制作的点评从PPT整体结构合理性、版面设计、动画效果、字体和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对展示者表现的点评从语音、语速、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紧张度等方面进行。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紧张出现语速过快、只念PPT内容不敢与听众对视交流,甚至出现结巴、发抖的情况。如出现此类问题,任课教师应从侧面指出并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点评,以增强展示者的信心。教师点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补充与展示内容有关的知识或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前展示”环节“谈辨”能力培养效果

本项目对“课前展示”的培养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参加“课前展示”的2018级和2019级学生。每届学生都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课堂展示”训练,每位学生有3—4次“课前展示”机会。培养效果调查从表达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培养、会计人员诚信意识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问卷共计29题,28道题为单选题(见下页表3),1道题为多选题(见下页图1)。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图1 知识面拓宽的内容?(问卷第13题)

表3 “课前展示”的“谈辨”能力培养效果调查统计表

(一)表达能力培养效果

1.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效果。书面表达能力是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随着管理会计工作的增加,会计人员需要提交各类分析报告,有时需要将长篇幅的分析报告做成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PPT展示给相关人员,相比之前的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文案编辑和PPT制作四个维度考察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1—4题。从统计结果可知,经过3—4次“课前展示”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文案编辑和PPT制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资料收集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的提升率尤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课前展示”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中撰写各种分析报告打下良好基础。

2.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效果。书面表达可以通过口头表达进行输出,特定场合下,优质的文档需要通过传播者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出去,而传播者口头表达时的语音、语速、语调的控制能力,面部表情管理和肢体语言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有时需要面对面地将各种财务分析报告或决策方案展示给相关人员,其口头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报告的效果。本项目从展示者语音、语速、语调的控制能力,面部表情管理,肢体语言使用和展示时的紧张感四个方面考察了“课前展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5—8题。随着展示次数的增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控制展示时的语音和语速,面部表情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但仍有22.29%的学生无法在展示中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这反映出部分展示者尚不能从容、自信地进行展示,第8项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情况,有15.66%的学生展示时的紧张感尚未得到缓解。

3.沟通能力。人工作生活于社会中,与他人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误会和摩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向有关人员展示财务分析报告或决策方案之后,通常需要应对相关人员的提问,此时有效识别对方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回答显得尤为重要,有效沟通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本项目从谈话中识别对方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和交流时的自信度三个方面考察“课前展示”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9—11题。大部分接受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有所提升,87.35%的学生与他人沟通时的自信度有所提升,但识别对方所提问题的能力提升程度稍逊。无法有效识别对方所提问题,一方面可能是被提问者的提炼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提问者问题较为发散。如果出现无法有效识别对方提问的情况,被提问者可以在对提问者所提问题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追问,逐步明确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而给出有针对性的答复。

(二)思辨能力培养效果

1.知识面拓宽效果。知识面拓宽是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课前展示”的内容不设限,学生可以选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展示,每个学生的展示主题不同。一年期的“课前展示”约有180次展示,每一次展示都能使学生接触到新知识和新信息,学生展示后有任课教师点评环节,任课教师在展示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宏观和中观背景。“学生展示+教师拓展”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拓宽知识面,并对国内国际形势、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有总体的了解。知识面拓宽后,学生思考问题时思想更开放,为思辨能力培养打下基础。知识面拓宽效果从各类知识深度和宽度拓展、拓宽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开放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12—14题。统计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在“课前展示”训练之后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拓展,思想也更加开放,知识面拓展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会计、文化和法律等六方面,这为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2.分析能力培养效果。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分析者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同时各项财务决策制定之前会计人员需要对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强化,注重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而分析能力培养存在不足,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通过“课前展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会计学专业教学的不足。分析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面对不同情况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通过某种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对各种现象进行剖析,探知问题的各个关键点。本项目从是否掌握一种分析思路或框架和学生对自身分析能力评价两个方面考察了分析能力的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15—16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前展示”的过程中掌握了一种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自身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课前展示”训练开始前,任课教师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学生使用相应的分析思路或框架准备展示材料;每次展示后,任课教师会在点评中再次指出与展示内容相符的分析思路或框架,加深学生的印象。

3.推理能力培养效果。作为现代会计人员,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推理能力,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推理能力依赖于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信息分析能力,“课前展示”为学生打开了拓宽知识面的窗口,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思路或分析框架,为推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本项目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做事和思考习惯等方面考察了推理能力的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17—22题。大部分学生认为经过“课前展示”的训练自身的推理能力有所提高,其中更多学生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演绎推理能力提高的比例稍逊。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做事的条理性更强,同时更爱思考。这些良好习惯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推理能力会得到大幅提高。

4.评价能力培养效果。在分析和推理之后,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各财务决策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影响方案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未来若干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现代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为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了基础,看待事物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本项目从对事物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考察了评价能力的培养效果,问卷调查的对应题目为23—25题。大约88%的学生认为经过“课前展示”训练,自身对事件的评价更加准确,评价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更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看待事件更加客观和中立。评价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和项目选择。养成客观、中立看待事件的习惯,可以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特定利益者的支配而歪曲或隐瞒会计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

(三)诚信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效果

1.诚信意识培养。诚信是立人之本。会计人员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信息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承担着更重的诚信责任,这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提出更高要求。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件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时刻不能松懈。现有的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鲜少有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因此穿插在各门专业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展示”内容涉及面广,每当遇到“是非”判断问题,尤其是财务舞弊案件展示,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每一种职业、尤其是会计的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本项目从会计人员诚信重要性、自身诚信度提升等方面考察诚信意识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26—28题。从统计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诚信度,在为人处事中变得更加正直和公正,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国外会计学专业教育较早地将思辨能力融入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训练,例如ACCA资格考试中设置了有关职业操守的题目,考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评价做出职业判断。“课前展示”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本项目从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考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应题目为29题。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前展示”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将接受“课前展示”训练的2018级和2019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与由同一位教师教授的未接受“课前展示”训练的2015级和201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比较(同一门课程),接受“课前展示”训练的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比未接受“课前展示”训练学生的第一学期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提高9分;接受“课前展示”训练的学生第二学期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比未接受“课前展示”训练学生的第二学期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提高6分,受训年级的补考率大幅降低;同时还发现,接受“课前展示”训练的同一班级学生,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高8分。受训学生和未受训学生的成绩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前展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同一班级不同学期成绩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经过“课前展示”训练,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五、“课前展示”实施中的不足和展望

(一)“课前展示”实施中的不足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课前展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谈辨”能力,受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诚信意识更强,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分析深度和广度有限。每位学生展示的时间为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限制,展示的内容更多局限于事件本身,外推和内挖的延展性不足;同时,由于受训学生为大学二年级,知识面宽度不够,对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深刻性不足,局限于事件本身,无法“由点到面”与其他事件产生连接进行演绎推理。二是挤占一定的课堂时间。在课堂教学时间被挤占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更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需要更高效的课堂讲解;除常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提交基于思维导图的每一章内容的读书笔记,以增加学习强度。

(二)展望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课前展示”需要任课教师的引导和点评,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和思辨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需要关注新闻时事,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学校层面可以开设一些针对提升教师思辨能力的讲座,提高教师的思辨能力,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是增加课外小组展示环节。目前实施的“课前展示”以个体为单位,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展示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足,未来可以尝试小组展示的方式,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分工合作,进一步拓展所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展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听众的收益也更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时,还可以尝试小组间的辩论,辩论环节更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会计学会计人员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