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结构不良试题探析
2022-03-28张宗方
张宗方
【关键词】中考,非连续文本试题,结构不良试题,教学建议
2021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许多结构不良试题。这些试题很难通过机械记忆或者简单的信息提取来解答,而是需要通过筛选与整合、理解和内化、综合分析才能真正完成,有助于强化对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认识、理解并研究这类试题,对中考命题以及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2021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文本试题为例对结构不良试题进行分析,探寻命题的内在规律,进而提出有針对性的教学建议。
一、结构不良试题的内涵与特征
根据问题明确与否,可将试题分为结构良好试题和结构不良试题。结构良好试题的已知条件、目标要求和解答路径都很明确、清晰,若其中之一不明确、不清晰,即为结构不良试题。根据结构良好试题的特征,它的问题条件全部呈现,因而答案是标准的、唯一的、确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唯一的、规定性的,这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不知如何运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会束手无策,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而结构不良试题存在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同时还具有情境的复杂性,能有效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结构不良试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已知条件不明,目标要求明确;二是已知条件明确,目标要求不明;三是已知条件和目标要求都不明确。[1]解答路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灵活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也是一个变量。结构不良试题包含着一些变量,就如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一样,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采取什么方法,都由学生自行决定。它的主要特征有:已知条件构成复杂,或多或少,有真有假;目标要求笼统,缺少限制;没有固定的解答路径可供参考,呈现多元化的样态;评价具有不唯一性,多样而开放;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涉及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2]具备以上一种或多种特征的试题都属于结构不良试题。
二、中考结构不良试题解析
结构不良试题相对复杂,在内含必备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更接近真实生活,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结合试题进行解析,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考如何通过结构不良试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从而更好地把握此类试题的考查特点。
1. 已知条件复杂多变,目标要求清晰明确,解答路径为比较判断
选择题的回答非是即非,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已知条件的设计常常真假混淆,通常让学生通过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其真假,路径指向清晰。湖州卷第8 题就属于此类试题:
8. 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
B. 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
C. 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
D. 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
文段一中“短视频用户超8 亿,看短视频成‘杀时间’第一利器”的叙述印证了选项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说法的真实性;其他文段中提到“暴增”
的原因是“短视频太吸引人”、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手机是读书的“新入口”、电子阅读成许多人的首选等,因而选项A 所说的“是由疫情导致的”为虚假信息。由文段二“中年群体,每天平均阅读1~2 小时,比例较高”,文段三列出受访者中85.4%的人会在通勤路上阅读可知,选项B 中的“完全”和选项C中的“都是”夸大了文中表述,为虚假信息。
由于已知条件的灵活多变,不可预测,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找到问题区间,进行比对、思考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已知条件多变,目标要求明确,解答路径清晰的题目常常出现在选择题中。目标要求不明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常出现在简述题中。
2. 已知条件比较具体,目标要求相对笼统,解答路径为多维思考一些简述题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已知条件,目标要求的清晰程度不一。比如福建卷第19题: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要求学生从“硬件、文创、宣传、服务”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提出合理性建议。已知条件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已经明确提供,目标要求为从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限制较为宽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思考空间。如给“硬件”提建议,图表上“修缮‘芝山红楼’”的信息,可引发学生提出升级改造红色旅游景点的想法;福建红色旅游景点众多,可使学生想到做好一日游的便利配套措施;还可以借鉴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做法打造视听体验馆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实物。材料没有给学生现成的建议,而是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由头”,让他们根据这些“由头”发散思考,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有些建议还可以来自生活,比如“宣传”的建议,除传统的宣传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当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网上云展览、抖音、公众号、微博等。
再看宁波卷第17 题:17. 请在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整合【材料四】的信息,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说明提问意图。
A. 太空旅行项目策划人B. 旅行爱好者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整合材料四的信息,目标要求是让学生在太空旅行项目策划人和旅行爱好者之间选择一位采访对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要言之有理,选谁都行,呈现多样化的解答样态。这与福建卷第19 题相似,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整合,还包括运用。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重新组合“设计一个采访问题”的有效信息,并在问题场景中灵活运用,最后阐释自己的提问意图,整个过程都是高阶思维能力测评关注的重点。
3. 已知条件不清晰,目标要求相对开放,解答路径为综合分析请看镇江卷第5.3 题:5.3. 网络用语“凡尔赛文学”被《咬文嚼字》编辑部选为“2020 年十大流行语”,今后再版《现代汉语词典》,你是否同意收录该词条?请简述理由。
该题与宁波卷第17题的目标要求相似,学生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都行,但它的已知条件不清晰,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镇江卷中的非连续文本材料三创设了同学之间对话交流“凡尔赛文学”的真实情境,这种真实情境是“原生态”的,既缺少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还有起干扰作用的冗余信息,在教材里找不到答案,老师也不可能全面给出答案,需要学生结合情境内容、语言特点尤其是生活经验来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表达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思路是否清晰、思考是否全面、分析问题是否符合逻辑等,从而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测评。
再看南京卷第13 题:13. 图图认为“悟空”这个名字既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又有巧借孙悟空“火眼金睛”观测宇宙之妙。你受此启发,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了一个名字,并告知图图自己取名的巧思。
南京卷第13 题的情境创设、已知条件、目标要求、解决方法和试题答案等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综合分析。
首先,分析题干。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用于采集高能宇宙射线,进行太空探索。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用和“悟空”之名巧妙连在一起。另外,试题通过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取名“悟空”的阐释给学生做了一个示例,让学生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取名有路可循,即名字要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功能或作用相符。其次,分析材料。材料中有三句话介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其中包含两个关键词:对撞,率先。“对撞”说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强大力量;面对难以捕捉到暗物质的这一世界难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率先”做到,这一“率先”包含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因此,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的名字应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后,学生调动阅读积累,寻找力量和智慧化身的人物,再参照示例形式,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结构不良试题的教学应对
中考试题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变革。中考语文聚焦结构不良试题,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积极语用,这无疑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该如何积极应对?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情境相似,略微加工甚至不加工,让已知条件、目标要求和解答路径像真实生活场景中呈现的一样。问题是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而不断改变解决问题的办法,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问题解决者;教师作为陪练的角色,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支架,促進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结构不良试题适度开放。结构不良试题的设计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若是已知条件部分缺失或者冗余,导致问题解决困难重重,教师可以适度补充或者删除一些条件,降低难度;若问题相对容易,教师也可以提供若干必要和非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在合作中判断哪些属于必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判断是否正确。已知条件或者目标要求不同就会导致解决问题方法的不同,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已知条件或目标要求,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第三,丰富学生的学习任务。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明显体现结构良好试题特点的学习任务,比如概括文章大意,提取关键信息等,教师还可增设一些体验、迁移类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3]比如阅读一本书,若设计口述任务,可以设计演讲、换角色转述、小组辩论、读书沙龙等;若设计写作任务,可以设计仿写、续写、改写、给文中人物写信、写阅读报告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书签、模型、插图、思维导图、多幕剧、连环画等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促使他们不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