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中预科班数学衔接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28叶榕
叶榕
摘 要:聋生的实际水平与普通高中课程有着很大的差距,为缩短这差距,聋校预科班数学课程的开发应运而生.课程制定过程中以普校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蓝本,根据聋生的学习特点,尊重聋生学习的差异性,强调教材的实用性,突出重点内容,并注重知识的衔接性,凸显教材的可读性,优化整合形成与聋生的发展更契合聋校预科班数学校本教材.
关键词:高中预科缩短差距;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6-0027-03
高中预科是聋生进入高中前的准备阶段,聋生在此阶段学习和掌握高中课程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我校的高中数学学科使用的是苏科版高中必修和部分选修课程,聋生的实际水平与高中课程有着很大的差距.高中预科的教师将用一年的时间为聋生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旨在缩短这种差距.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连贯性、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可见预科教师与学生会面临多么巨大的挑战.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聋校的课程改革也提到议事日程上.聋校数学义务段小学数学教学用书和教参已相继出版并投入使用,但初、高中段数学课程仍沿用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学的需求和教师教的迫切促使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改革.因此,我校的预科数学课程的制定应运而生.
1 课程制定的背景
1.1 课程设置的需要
普校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着重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内容与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紧密.随着聋校课程设置进一步规范,聋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也发生转变,教育更体现了人的成长,课程内容更关注过程,评价方法也更多元化,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聋人.
1.2 教师教学的需要
预科阶段每周有11个课时,一学年近400课时,用一年的时间教完初中近三年的教材内容,这块“压缩饼干”该如何完成?按部就班地教课时不足,有选择性地使用普校教材亦有诸多不便,坐等国家制定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练习册时间不允许.
1.3 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校在创办高中之前就坚持使用普校教材,普校教材多次变革使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预科一年中使用的教材和练习册达十多本,教师和聋生在教材与练习册之间的频繁切换,普校练习册中的习题数量、练习难度聋生也难以应对,如遇到知识点的遗漏,意欲查找知识点所在位置,也较难检索.我校预科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一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和习题进行整合形成校本课程,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2 普校课程的引领
由于聋校的课程建设落后于普校,所以我校在编制中参考普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此为蓝本,编制有聋校特色的高中预科年级的数学课程体系.
2.1 数学学习目的
数学是研究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学科.预科学生要学习数系及运算、活用代数,探索平面图形的性质,理解函数、认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性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学习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逐步建构、拓广与加深,随着知识积累、技能发展,聋生数学水平能取得稳步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主张发挥聋生主体性,依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经验设计课程与教学,发展聋生自我构建的能力.
2.2 数学教学理念
数学作为日常生活及各行各业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因此,聋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最常用的、最基础的.在聋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聋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聋生观察、猜想、验证,使得聋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聋生的数学素养.
2.3 预科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要发展聋生的能力,使能适应未来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需要,聋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理解,需要均衡发展.预科教材的编写紧紧围绕宏观层面的培养目标,结合相应的数学内容,落实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夯实聋生的“数学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帮助聋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非正式的表述规范化;渗透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的思想;增强聋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聋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备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数学经验逐步积累,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数学应用水平得到提高,知识与技能得到发展.
3 预科课程的特点
3.1 知识模块化
我们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这三个版本,系统性、严谨性、准确性等特点都非常突出,各领域的知识遵循螺旋式上升原则分散在各册.我校课程编写组根据聋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按照先计算后推理的理念,将重心落在代数板块上,直观几何和函数观念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并删减一些聋生接受起来较困难、在有限时间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
3.2 体系连续化
由于普校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按单元设置的,而聋人听觉受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常人弱,尤其对零星的、分散的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存在更多的困难,需要重新建立合理的知识系统、深化完善知识结构.课程分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即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其中代数运算作为一种对聋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学好十分必要.另外一条是以空间与图形为重要学习内容,重点发展聋生空间想象能力,并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代数这块,如将“实数”和“二次根式”串联起来,这样通过思考、回忆、联想的方式重现知识,有利于聋生的缺陷补偿,减少内耗.“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编排在一起,因为它们是函数中最简单的两种函数,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也是学生初次了解函数概念后的初步应用.普校教材将这两章内容分立在两册书上,以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教学经验表明这样学习会造成学生对函数理解不清、印象不深、学习不连贯.因此,我们将它们编排在一起,进行模块式学习,对函数这一新概念在表现形式、学习方法、教学要求上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为今后其它函数的学习形成基本模式.
3.3 内容系统化
课程教材内容既要包含初中所学内容,又要往高中部分渗透与延伸.课程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问题与情境、探索与研究和小结与应用.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同一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多层次、多题型、反复练习,因此,课后练习题既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与例题和知识点相呼应,又要保证题型丰富、题量充足、难度逐级提升,并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等练习,提高聋生解题能力和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课后练习不是单纯的模仿与练习,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或者课题引导聋生借助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进行探索性活动.每一个章节后均设置复习与总结环节,如知识结构梳理图、学习要求和注意问题,帮助聋生从整体上理解一章的内容,构建认知结构.
4 课程制定原则
4.1 尊重差异性
聋生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因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学校的教材使用、教学水平、教学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学生的手势表达、性格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等都是影响教学的因素.
4.2 强调实用性
聋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淡化较难理解抽象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将聋生的现实生活场景融入数学教学,同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帮助聋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将数学与美术相结合,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章,课程要求聋生收集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特点的图案,从而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再自主设计或制作出具有对称性特点的图案,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又如,相似图形这一章中通过欣赏黄金分割的图案,让聋生了解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的应用价值.也可以将数学与地理相结合,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引入生活中的地图,更容易激发聋生的兴趣.也可以将数学史或者数学拓展知识制作成视频或ppt后生成二维码,聋生通过扫描课本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获取.同时,数学内容也应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应与聋校课程容量、教学课时数,聋生的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相匹配,应避免出现知识过浅,也不能过深.并注意通法、通性、通则的普及,帮助每一个层次的聋生打好数学基础,促进聋生数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3 突出重要性
代数体现的是数量关系,相对于几何来说,聋生比较好把握,而几何不是对数与式的运算,体现的是空间位置关系,是对几何语言的推理,对几何性质的证明,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聋生学几何要比代数困难得多,感到几何很抽象,而几何语言、推理证明是几何的难点所在,必须通过分散难点,强化格式,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聋生几何学习能力.故在编排几何内容时,我们遵循先模仿,重理解,后提高的规律,从严逐步进行几何语言的格式训练,在发展聋生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培养聋生的几何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4.4 注重衔接性
课程既要满足聋生继续深造的需要,又要满足聋生个别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更是心理上的衔接.了解每一个新入学聋生的实际学业水平,摸清他们的基础,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预科是为高中升学做好准备,初高中的教材在编写上存在部分知识的脱节,高中教学对预科的数学知识点有着明确的要求.
4.5 凸显可读性
教材的编排尽量凸显聋生视觉优势,在编排设计上,要注意版面设计简洁、清晰,避免容量太多造成阅读疲劳,多使用图示或图表直观呈现结论或数据,便于聋生快速抓取信息.如教材把重点内容、重要结论、法则、公式以黑底字加边框的形式呈现出来,引起聋生的视觉注意,方便检索重要知识.
平行线的性质模型: 平行线的判定模型:
∵ ∥ ,∵∠ =∠ ,
∴∠ =∠ ,或∠ +∠ =180°
或∠ +∠ =180°.∴ ∥ .
5 课程实践反思
我校预科年级已经有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材和配套练习,为教师的教学和聋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磨合与沟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与调整.在完成一个小节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要积极收集与记录各位任课教师和聋生的使用评价反馈,一是为后续的教学调整作准备,二是为下一轮改进课程实施增加依据.我相信经过聋校教师们的不断修改与完善,我们的教材与练习会越来越契合预科聋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江翔.聾高中数学课程校本化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3(12):33-3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