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携手,共育生涯之美

2022-03-28徐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家校合作

徐梦

摘要:生涯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家庭这一重要资源纳入学生生涯辅导体系之中,探索家校合作开展生涯辅导的途径与方法,是新高考背景下推进高中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以“生涯讲坛”为主题的家校生涯共育探索活动,以活动激发体验,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生涯辅导,拓宽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

关键词:生涯教育;家校合作;生涯讲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8-0059-03

一、活动背景

在高中開展生涯教育,既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学校全面落实新高考政策的重要举措。新高考政策实施以来,生涯辅导已成为学校、家长、学生的“必选项”[1]。然而,生涯教育的落地实施从来都不是学校的单一责任。家庭在学生选课选科、志愿填报、未来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个性化生涯辅导和生涯实践体验方面,家庭有着天然的优势,学生的生涯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也绕不开家庭资源的支持[2]。家庭在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理应被看见并且被重视。

生涯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作为协调组织者,需要统筹各方生涯辅导资源,更要善于发掘、运用各方资源共同为学生生涯发展服务。基于此,笔者校所在学校——C校将家庭纳入学生生涯辅导体系中,通过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系列生涯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家校生涯教育合力,共促学生生涯发展。本文以“生涯讲坛”体验活动为例,分享C校在家校生涯共育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能够为其他高中学校探索生涯家校合作提供案例样本和参考资料。

二、理论依据

(一)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职业发展理论代表人物舒伯(Super)提出了以发展自我概念为核心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强调生涯发展的平衡可持续,并将人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该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主要是确立人生目标,在综合考虑自身兴趣、需求、能力、价值观等因素基础上,明确职业倾向,对未来职业进行尝试性选择[3]。

这一理论启示学校,应当借助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系列生涯体验活动等,帮助学生不断探索和了解自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规划,顺利完成阶段性生涯发展任务,为生涯连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职业认知理论

该理论以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一般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认为生涯学习经验是促进个体职业兴趣发展的核心认知因素,是环境因素促进个体职业兴趣发展的主要媒介,也是职业兴趣发展的根源动力[3-4]。个体在某职业领域的生涯学习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个体在该职业领域兴趣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论启示学校,在组织实施生涯探索活动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生涯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现、明晰个人职业兴趣,激活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活动目的

1.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拓宽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理解。

2.帮助学生初步明确个人职业兴趣领域,促进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3.以活动为契机,强化家长主动参与学生生涯辅导的意识,推动家校生涯共育探索实践的落地。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双向激发,锁定需求

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是学校设计、组织各项生涯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在活动准备阶段,应全方位了解、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实现双相匹配。

在具体活动操作方面,C校采取如下步骤:

1. 调查需求

活动前,各班班主任开设生涯主题班会课“走进多彩职业世界”,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探索的维度和重点,同时对“生涯讲坛”活动进行宣讲,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后,发放调查问卷“我的理想职业”,了解班级学生对职业的探索需求,如感兴趣的职业类型、从业要求等信息。班主任将学生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班级职业探索需求表。

2. 双向匹配

了解学生需求后,年级部统一向学生家长发放“家长生涯讲师团”招募通知,各班班主任借助班级群对活动详情进行宣讲,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招募结束后,年级部对报名参加的家长进行统一培训,组建“家长生涯讲师团”,帮助家长明确活动意义、重点及具体实施要求等。

之后,年级部将家长按照从业类型进行分组,和各班学生职业探索需求进行双向匹配,由从事相关职业的家长为各班学生带来某一职业的专题讲座。

3. 制定计划

匹配结束后,年级部根据工作安排,制定“生涯讲坛”活动具体实施计划。各班班主任和家长讲师团成员进行对接,准备活动所需资料。

然后,在年级部统一安排下,利用每周班会课时间,开展生涯讲坛活动。

(二)实施阶段:讲谈结合,激活体验

生涯学习经验是促进个体职业兴趣发展的核心认知因素。因此在活动实施阶段,通过为学生提供接触、学习不同职业类型的体验机会,拓宽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与了解,激活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兴趣与动力。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C校将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1. 家长讲座

讲师团家长按照既定安排,在班会课时间,走进教室,为学生开设职业专题讲座,分享个人从业经历、职业特点、从业技能及宝贵的职业生涯成长经验等。

表1展示的是其中一期生涯讲坛的节选目录,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讲师团,通过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职业经历,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职业体验,而且家长作为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引路人,为学生提供了生涯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榜样,为学生的生涯道路抉择带来新的思路和可能。

2. 学生访谈

讲座结束后,学生就自己在职业方面的困惑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为学生现场答疑。答疑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拓展、深化自己对于某一职业的认识与了解的过程。

班主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理想职业的探索行动。

(三)拓展阶段:实践演练,赋能生涯

良好的活动体验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索蓄能,自主探索又能進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涯体验。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体验转化为现实职业探索行为,年级部在家长讲坛活动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了两项假期拓展作业。

1. 生涯人物访谈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家长等亲朋好友帮助下,选择自己心仪职业的从业者进行一对一的生涯访谈,并撰写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年级部统一组织评选活动,对优秀的访谈报告进行展示、宣传。

学生在一对一的访谈中,不仅能够获得更为深刻的个性化的职业体验,而且通过访谈,也能更加清晰地判断自己心仪的职业是否真是“心之所向”,为后续生涯决策奠定基础。

2. 职业微体验

除了生涯人物访谈,学生还需要利用假期跟随自己的访谈对象进行“职业微体验”,跟随访谈对象到工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考察结束后,学生撰写体验心得,上传至班级群,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

这一拓展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真实、直观地体验从业者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而且能够从微观层面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生动、立体的职业感知,生成关于职业的个性化经验。

五、活动反思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生涯讲坛”活动作为激发、丰富学生职业体验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笔者所在学校家校生涯共育的品牌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但在家校合作开展生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实践中加以优化。

(一)家校合作应定位清晰分工明确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具体合作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要明确自身角色,履行好各自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帮助高中生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助其真正掌握学业、人生的发展主动权。

学校作为核心组织者,需要做好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要强化共育意识,主导合作实施[5]。同时,生涯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作为各方参与主体和资源的协调组织者,既要做好各项辅导环节的设计,也要协调各方充分参与到学生生涯辅导体系中去。家长作为学生生涯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应当提升责任意识,践行合作职责,要在尊重孩子个性基础上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二)家校合作应兼顾家长的个体差异性

家长在认知学生成长与生涯发展方面不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在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生涯实践资源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以拓展活动“职业微体验”为例,面对同样的实践作业,一些家长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信息资源等,能迅速为其子女提供相应的职业体验机会,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助力学生高质量完成体验作业[4]。但有些家长每天忙于生计,并不能为子女提供相应的生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邀请家长合作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差异性,事先做好调研,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实践合作模式,兼顾家长的个体差异,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支持。只有充分考虑家长的个体差异,家校合作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生涯辅导。

参考文献

[1]王博,刘曜云. 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发展辅导体系与家校合作模式[J]. 教育教师论坛,2017(4):17-20.

[2]刘靖文. 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家校合作与互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6):25-27.

[3]曹凤莲,朱瑜. 高中生生涯辅导实践操作[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刘立立. 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现状的调查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6.

[5]韦松. 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D].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家校合作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