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脑血管意外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2022-03-27任强
任强
摘要:目的 分析与讨论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对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 针对入2021年1月至12月纳入的98例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三组,在静息状态A组(33例)患者置于仰卧位合并头位抬高0°、30°、45°,B组(32例)以左侧卧位合并头抬高0°、30°、45°,C组(33例)右侧卧位合并头抬高0°、30°、45°,均保持15min,同时对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进行监测。结果 同一体位下不同头高位,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存在差异(P<0.05),而同一高位下不同体位未有差异(P>0.05),并以床头抬高30°更利于控制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和稳定脑灌注压水平。结论 通过对重症脑血管意外者联合开展体位护理及床头抬高角度干预能有效改善其颅内压与脑灌注压。
关键词:颅内压;脑血管意外;脑灌注压;体位护理;床头抬高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的病变,主要是包括缺血性意外和出血性意外,一旦出现脑血管意外,会导致出现严重的症状,可以出现头疼剧烈,恶心呕吐或者是出现肢体的偏瘫失语,甚至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严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也是导致出现残疾的原因,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1]。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重症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并发症。颅内高压若不能尽早发现并解除可引起脑代谢障碍、脑灌注压下降与脑疝形成等严重后果,难以控制颅内高压病死率可达92~100%[2]。有关研究认为,临床护理中患者的体位维持尤为重要,同时,床头抬高也会降低脑灌注压[3]。本文现就纳入2021年1月至12月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提高对患者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次研究纳入98例患者通过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8分;入院后48h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一般资料齐全。排除存在脑疝;实施骨瓣减压术;心、肝肾等原因基础疾病;因病情限制无法采取头高位。以随机抽样法分三组,A组(33例)年龄47~82岁,平均(64.56±1.04)岁,男性19例,女性14例,B组(32例)年龄47~82岁,平均(64.54±1.09)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C组(33例)年龄47~82岁,平均(64.58±1.11)岁,男性18例,女性14例,三组TBI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主要由神经外科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标准化颅内压监测手术操作,所有患者均在脑室内置管,监测外接颅内压监护仪。于每日01时至21时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呋塞米等脱水利尿剂脱水,避开吸痰、翻身叩背、导尿等可能导致颅内压不稳定的基础护理项目操作时段,在静息状态下依次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合并头位抬高0°、30°、45°,左侧卧位合并头位抬高0°、30°、45°,以及右侧卧位合并头位抬高0°、30°、45°,每种体位均保持15分钟,期间颅内压监护仪压力传感器均固定在患者床旁或多功能固定架上,改变体位时脑室引流瓶同步移动,保证引流口位置高于穿刺点平面15~20cm。
1.3 观察指标
针对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脑灌注压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颅内压结果
同一体位下不同高位,患者颅内压存在差异(P<0.05),同一高位下不同体位未有差异(P>0.05),见表2:
2.2患者平均动脉压的结果
同一体位下不同高位,患者平均动脉压存在差异(P<0.05),同一高位下不同体位未有差异(P>0.05),见表2:
2.3患者脑灌注压结果
同一体位下不同高位,患者脑灌注压存在差异(P<0.05),同一高位下不同体位未有差异(P>0.05),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是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若能有效控制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是患者救治主要内容[4]。控制顱内压增高的方式众多,例如,高渗治疗、镇静、脑室外引流,轻度过渡通气等,以及二线治疗,包含去骨瓣减压、亚低温与重度过渡通气等。但依据国内外颅脑损伤救治指南推荐的阶梯式颅内压控制原则,在进行一线与二线降颅内压治疗首要原则是基于基础治疗和护理来维持颅内压的平稳。
维持良好的体位是一切降压的基础。近年来,体位干预对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ICP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能够降低患者ICP。同时,有研究证实[5],ICP数值随头部抬高逐渐降低,主要机制是头部抬高能降低中心静脉压、颈静脉压,减少脑血容量和促进脑内静脉血回流,另外,头部抬高时脑脊液因流体静力学作用从颅腔流入脊髓蛛网膜下隙,从而使ICP降低。并有研究表示[6]将头抬高30°能有效降低ICP,并对脑灌注压影响小。由典慧娟[7]研究可知,在静息状态下,患者取仰卧位并头位抬高0℃、30°、45°,以及左、右半侧卧位时均头抬高0°、30°、45°,保持15min后结果显示,同一头高位患者三种卧位下ICP、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无差异(P>0.05),同一体位患者平均动脉压、ICP、脑灌注压随头部角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除脑灌注压在头高位30°和45°时P>0.05,其余同一卧位不同头高位数据P<0.05,同一体位头高位0°与45°相比,患者存在心率差异(P<0.05),以及同一体位不同头高位、同一头高位不同体位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P>0.05,表示头位抬高30°更利于控制平均动脉压、ICP。由本文研究结果结果可知,和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同一体位下不同头高位,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存在差异(P<0.05),而同一高位下不同体位未有差异(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将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床头抬高 30°作为最佳体位。
综上所述,体位联合床头提高能对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具有重要影响,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
参考文献:
[1]李德忠,刘勇,彭绪东,等. 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预警时期急性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2):137-140.
[2]汤健.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46-47.
[3] 夏小娟.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期间体位和床头抬高角度的选择对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流情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124-125.
[4] 鲁林,戴新娟,杨敏. 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5):2742-2745.
[5] 汪慧娟,郑红云,袁强,等. 体位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197-1199.
[6] 张华,肖立,高燕飞.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变化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14):1324-1325.
[7] 典慧娟,范艳竹,王琳琳,等. 体位及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0,34(14):2520-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