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专题阅读与写作教学实施路径初探
2022-03-27欧佳
欧佳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单篇教学为主向单篇与群文教学结合的方式转变,基于单元意识的阅读教学实践成为必然。本文旨在探索单元专题阅读与写作教学实施的路径,在单元专题化教学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与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高考各科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界定的”。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必须让学生具备在真实情境中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格。但是,纵观目前的教学现状,单篇教学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佳,缺乏系统的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教师很难进行适当拓展,无法给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近年来,郑国民、李煜辉、吴泓、陈作林等专家学者提出了“语文专题教学”的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四点“课程内容”,给我们规划了18个“学习任务群”,对此,不少高中老师存在疑惑:过去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都强调阅读文学作品,以任务群的形式组织这一内容有什么特别意义?我们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如何适应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单篇教学为主向单篇与群文教学结合的方式转变?
笔者以人教版语文(2019年)必修(上、下)为例,尝试探索新课改背景下语文专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实施路径。
二、实施路径与具体步骤
1.确定学习专题
新教材設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必修16个单元(上、下册各8个单元),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7个学习任务群。内容则包括必修(上)第一单元的“青春的价值”、第三单元的“诗意的人生”、第七单元的“大自然的情怀”等,还有必修(下)第二单元的“心怀悲悯与坚守良知”、第六单元的“人情世态与人生思索”等单元专题。每个单元前有“单元简介”,后有“单元学习任务”,为教师设计单元教学的专题提供思路和线索。教师既可以设计“任务型专题”,也可以设计“人文性主题”,也可以兼顾二者,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以必修(上)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精选了经典诗词作品八首,分别是魏晋诗歌、唐诗、宋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四个: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2.通过诵读涵咏,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既往学习的文学作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基于以上单元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大的单元教学情境,开展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诵诗、赏诗、论诗、悟诗,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每个单元的主题确定下来后,教师要有所侧重地围绕主题来整合不同类型、不同篇目、不同材料,走好实施单元专题化教学的第一步。
2.设计真实情境和活动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围绕语言和文化、经典作家作品、科学论著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情境的时候,可以根据主题特点,围绕整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也可以依据某一课、某几课的某个点,进行逐个击破式的连环设计;还可以对比不同文章的异同,串起一颗颗散落的篇章珍珠,形成一条完整的思维链。
例如,人教版(2019年)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的人生”,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词名作。我们可以根据“单元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确定专题为“体味古人思想,感悟多样人生”,设计三个教学情境:一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大会即将举行,我们预备本周五先在班上开展热身赛。请同学们从本单元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参加本周的班级朗诵热身赛。可以提前准备好合适的乐曲和图片,增强朗诵效果”;二是“知人论世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了解作品。请从本单元选择你爱的一首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它,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这首诗(词)给你的启发”;三是“诗词的作者往往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性情,他的形象往往能成为我们心中的男(女)主角。学校电视台即将拍摄‘中华诗词瑰宝’系列短片。假如你是一名编剧,请为本单元中你喜爱的作者写一份剧本,力求表现这位诗人或词人与众不同之处”。
情境的设计要围绕主题,立足文本,整合教材、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有操作空间的实践活动,重视深度阅读,重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
教学活动可以设计为:1.反复诵读诗歌,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变化,归纳总结诗人形象;2.通过分析意象、手法、语言等,读懂诗词,读懂诗人、词人,读懂时代,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3.在本单元的诗歌中选择一些对比点,进行对比阅读;4.通过对比阅读,品味不同体裁、不同派别、不同诗人之间的差异,欣赏不同体裁、派别、诗人的美;5.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方法,理解诗人不同经历下创作诗歌的不同寄寓。
这些教学活动落实到具体课堂的具体篇目时,又可以细化为很多具体的操作,单就对比阅读来说,又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活动,来达成“比较阅读”这一目标。
以“形象塑造”为例,《短歌行》塑造了曹操这一志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陶渊明这一隐士的形象。“国家不幸诗家幸”,比较阅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人虽选择不同,但各自能在自己的时代里奏响属于自己的精神凯歌,又是何等的气魄!可以对比二者在诗歌风格、精神境界上的异同,理解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使他们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再如,在诗歌派别方面,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属于豪放词,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婉约词,通过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歌的风格,找寻豪放派诗歌与婉约派诗歌风格的异同,从而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歌之美。哪怕同属豪放派的怀古诗,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很多对比点。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先后被贬往黄州、惠州、儋州等,奔走四方。他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他曾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提倡“天下归仁”,还有很多类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之作,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使自己一展宏图。但是,在北宋腐败的政局中,苏轼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苏轼的“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等诗句,都透露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虚无遁世的思想。辛弃疾,21岁时率众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業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所以苏轼的词多表现“儒、释、道”一体化,辛弃疾的词则多为积极入世的儒家进取思想。除此以外,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任务和活动,能逐渐启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提升学生的思维、审美、语言、文化等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是丰富多样的:可以在班级举办一次“中国古代诗词朗诵会”,鼓励学生上台朗诵课内或课外诗词;可以在年级举办一次“以诗会友”的诗歌沙龙,增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可以开展“诗词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一首诗词作品誊抄在书法纸上,展览到年级公告栏里,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把诗词作品改编成舞台剧,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等。
3.建构学习模型
教师应给学生建构一个能引导他们自主研讨的模型,搭建语文思维的框架,让学生有抓手,能顺利对接文本开展学习实践。例如搭建以下模型(如下图),在确定单元专题后,给学生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让他们执行任务,教师进行评价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提供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可以是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参考书目、参考文献、文艺评论、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可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也可由教师推荐、学生合作筛选整理所得资料,还可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师生不同的视角出发,取长补短,完善教与学的路径。
在讲授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的人生”时,教师可以提供与本单元诗词阅读相关的书籍,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王水照、苏铭的《苏轼传》,常志强的《曹操传》等人物传记,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也可以推荐《枕上诗书》《中国诗词大会》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鼓励热爱诗词的学生多阅读,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学习必修(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情怀”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郁达夫的其他作品《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对比以前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春》等,可给学生整理朱自清的生平及人生经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解读《赤壁赋》时,可以深入解读苏轼“集儒、道、释思想于一身”的精神内核,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赤壁赋》的思想和理趣。
5.及时评价反馈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以后,评价反馈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是一个不错的检测学习过程的办法,思维导图绘制,实际上是将无形的思维进行可视化的过程;设计量化表格,给学习各环节作指引,是另一种比较好的评价办法,学生有项目可对照,就有方向和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准备“学习口袋本”,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交流所得,这样学生既能够独立思考,又可以合作探究。学生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可以增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