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数字化: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赋能

2022-03-27聂玉平

关键词:共育家校育人

聂玉平

当前,学生在核心素养层面尚存在短板。全国家校(园)共育先进经验推广指导办公室主任刘强认为,这些短板体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人文底蕴不足,二是科学精神薄弱,三是社会学习较少,四是健康生活不够,五是责任担当较少,六是实践创新欠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不少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上,经验不足,方法偏颇。补强以上短板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发力,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突破。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邹城市田黄中学积极探索研究“家校共育+互联网”,利用教育部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家校共育”数字化试点校的契机,走出了一条借助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子。

组建平台。依托教育部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其全体学生分层、分类注册。同时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辅助数字化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和教育宣传。学校平台具备教师发布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反馈学校生活、查询使用教学资源、展示作业、评价成果六大功能,从而畅通了家校共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字化“高速路”。

构建机制。成立校长任组长、年级主任和部分师生参加的“家校共育数字化”领导小组;重新审核家长学校成员,优化、精简骨干成员,家长教育率达到90%以上,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达到80%以上;重组家长委员会,七、八、九年级分别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学校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年级组和班主任精干有为、线上线下互动,形成五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机制,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生力军”。

专家引领。知道才能做到,为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平台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每周三网上授课,供家长和教师限时免费收看,专家和家长互动交流、答疑解惑。讲座内容重在改變育人观念和教育方法艺术,聚焦青春期沟通、家风家教、学习品性能力、心理健康、增值评价等热点难点,回应回答家长的关切和需求,家长把观看心得体会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形成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智囊团”。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生活即教育。数字化平台结合节日每周推出实践活动,提出实践活动目标、流程、要求和评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完成。学校根据当地资源、结合教学进度,指向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素养目标,设计一列特色实践活动。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中思、学中乐,学生参与,家长协助,教师引导,形成家校共育数字化提升素养的“实验田”。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建立“闪闪红星”志愿者服务队,骨干教师、学生和家长志愿参与,开展帮助学困生、情感驿站、心理疏导、扶贫扶志、和谐家庭关系、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暖心交流。志愿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先锋队”。

成立小记者站。按照年级、班级组建小记者服务站,李昊宇、田倍雪、陈晓彤、王连静、王现琴、刘奥翔等记者站站长深入到教室、宿舍、餐厅、运动场,去家庭、社区、种植园、养殖场调查访问,收集信息,通过数字化平台反馈建议。小记者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观测员”。

家校共育数字化的运行,帮助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指导技能得到锻炼,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快速提升。然而,家校共育数字化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工作中还存在教师不理解、家长难接受、学生懒散慢、评价偏假虚等困惑和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研究。教师为国育才,家长为国教子,应该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田黄中学将持续探索,贡献家校共育数字化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田黄中学模式。

(作者单位:邹城市田黄中学)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育人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