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2022-03-27何国银

新农民 2022年6期
关键词:免疫饲养管理检疫

何国银

摘要:猪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注重饲养管理和严格落实防疫制度,做好免疫、消毒、检疫、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

关键词:饲养管理;免疫;消毒;检疫;自繁自养

长期以来,养猪是我国农民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抓好生猪生产,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养殖户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与传统养殖相比,疫病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对生猪饲养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规模化养殖而言,笔者认为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是疫病的风险,二是市场的风险。作为畜牧工作者,市场价格无法掌控,但是如何抓好猪病防治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是畜牧人应该思考的。

笔者长期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参与一些生猪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养殖场监管工作,也多次被邀请对一些养殖业主、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在同他们交流中,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猪发病了,用什么药治,或者想知道这是什么病,总希望有什么抗菌特效药能一针见效,更多是注重治疗。即使对于预防这一端更多是仅理解为打疫苗接种,做好消毒防病菌传入;但对饲养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养殖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这与我们主张的防和管的意识相差甚远,这也与当前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相悖。

本文笔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在整个猪病的防制过程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最核心是要重视饲养管理,这个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但在养殖中往往被大家忽视,重视不够。饲养管理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如果饲养管理到位了,那么猪的抵抗力增加了,免疫力增加了,疫病的发生就减少了,整个猪群健康就上去了;这个场子也就干净了,治疗就少了,甚至不治疗。比如现在无疫区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等,实行全封闭饲养,里面恒温,冬暖夏凉,猪很少发病,甚至根本不生病,这就减少了治疗。特别是非洲猪瘟发生后,这种既无疫苗又无特效药可治疗,只能加强管理,提高生物安全。另从消费发展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肉品的消费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肉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无抗时代的到来,不仅抗生素,估计疫苗都要不用,通过提高管理达到净化、消灭疫病。

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管理是基础是猪病综合防制重中之重。猪场日常饲养管理上去了,疾病发生就会减少一大半。部分业主轻日常管理重治疗,造成该场疲于应对治病,效益始终上不去。细节决定成败,重视日常饲养管理,减少生猪异常情况发生,会增强猪的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重视饲养管理是关键。

1.1 实行分群管理

按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大小进行组群饲养。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超过4~5kg,中猪阶段不超过7~10kg,组群1周内加强管理,减少发生争斗。

1.2 加强临床观察

留意猪的饮食、呼吸、外貌、精神状态、粪便形态等。发现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3 保持饮水和饲料安全、卫生

保证饮水供给充足、清洁,饲料营养全面。饲料要根据不同饲养阶段确定所需全价饲料。防止饲料发霉和变质,换料要用5~7d按1/3、1/2和2/3比例逐渐更换,直到全部换完。

1.4 保持圈舍清洁、舒适

猪舍温度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在45%~75%。定期对猪舍、围栏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持圈舍卫生。圈内饲养密度太大和头数过多,容易引起呼吸、消化道等疾病,猪只好斗、降低增重。根据猪只大小,饲养密度要适中,按每头猪平均1个平方为宜。及时清除粪污,确保通风良好,防止猪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圈舍要做到冬暖夏凉。

1.5 定期驱虫

有计划定期选择高效低毒、广谱药物进行驱虫,并对排除的虫体和粪便集中收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繁殖母猪于产前1~4周进行一次驱虫,后备母猪配种前驱虫一次;仔猪在断奶后1个月左右驱虫一次;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次。

2 做好预防接种

传染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扩散、蔓延,给生猪养殖造成致命打击。通过免疫接种,可使猪体产生或获得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抵抗力,防止感染和发病。在猪传染病防治中,用疫苗免疫是提高猪体免疫力,预防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科学免疫方案。

2.1 制定接种计划

除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等国家强制免疫病种进行免疫外,对种猪还要进行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等进行接种。具体要结合本地、本场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以及流行季节等情况制定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猪瘟:规模养猪场根据本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仔猪20~28日龄首免或仔猪出生后未吮初乳前2h进行超前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散養猪春、秋两季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也可结合仔猪阉割时免疫。新引进猪应及时补免。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猪进行一次紧急预防免疫。口蹄疫:仔猪28~35日龄初免,1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1次,种猪每4~6个月再免疫1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仔猪断奶前后初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疫苗:种母猪配种前1个月分别接种1次,种公猪每年2次。猪乙型脑炎:每年2~3月份接种1次。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每年9~11月接种1次。仔猪黄白痢:种母猪产前4周和2周接种2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或注射本地菌株疫苗。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猪出生后1~2d,接种本地菌株疫苗,2周后再接种1次。

2.3 进行抗体检测

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要达70%以上,抗体水平过低,则要进行加强免疫或补免。

3 搞好消毒灭源

要制定消毒计划,根据日常圈舍预防性消毒和场内外大环境选择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和使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猪场入口大门处设消毒池和消毒通道。消毒池与大门同宽、长4~5m、深0.2~0.25m,池内保持有效的消毒药,比如2%的烧碱溶液对出入车辆进行消毒,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有条件还可设喷雾装置,消毒车身和车底盘。工作人员必须经消毒通道进入,消毒通道安装紫外灯或喷雾消毒设施。每个单元和每栋猪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猪隔离区门口等均要设置与门同宽、长0.5~1m的消毒池。内贮消毒药,供工作人员进出消毒,池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同时要设置供出入人员更衣、消毒的更衣消毒室和值班室。猪场应每周消毒1~2次,发生疫病要增加消毒次数。消毒药不能长期固定只使用一种,要定期更换,轮流使用,但不能混合。场地和运载工具可使用腐蚀性强的碱类消毒药或刺激味大的酚类消毒药,比如烧碱、复合酚等。场内猪舍带猪消毒可使用刺激味小的戊二醛、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浓度严格按使用说明书配制。场内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大清扫,消毒前进行清扫可提高消毒药效力。猪场内不得饲养其它动物,舍内要有防鼠、防虫、防蝇等杀灭这些疫病传播媒介的设施和设备。

4 做好引种管理和检疫

(1)引种必须来自非疫区,经检疫合格。引种要到正规有资质的种畜场引种。做好产地疫情调查,要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物安全体系,确定为无疫区。查验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等相关免疫记录和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检测化验报告,确定免疫在有效期,疫病检验为阴性的方能引进。并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健康无病,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才能运输。跨境引种的,引种前必须提前向所在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包括引进猪的品种、数量、规格、引进地点。跨省的要逐级审批。禁止擅自跨境引种和网购无检疫证明的生猪。不要同时从多家猪场引种和购进猪只。

(2)落地要报检。跨区域引进种猪要落地报告,向辖区所在畜牧兽医站报检。当地畜牧兽医站派出检疫人员到现场查证验物,证物相符方可落地下车。跨省调入的必须过畜禽“指定通道准入”签章方为有效。

(3)要对运载工具、垫料、场地、相关人员进行消毒,对运输中发生死亡的猪必须无害化处理。

(4)要进行隔离观察饲养,健康无病后方能混群。引进的猪只至少要隔离观察30d以上,确认无病后才并群饲养。

(5)规模化猪场应定期进行猪瘟、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等疫病的检疫;还要进行粪便寄生虫卵的检查。

(6)对检疫出的病猪或阳性猪,应按不同情况妥善处置。凡传染病或可疑为传染病的病猪应予以扑杀,如种猪存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喘气病等,且阳性率高者,应全群淘汰处理。

5 做好疫病的防控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5.1 选址布局要符合防疫条件

(1)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地势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和村庄下风向。既要交通便利,方便饲料、生猪运输,但又要远离主干道和居民区、学校、医院、城镇及其他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水源保护区2000m以上。猪舍距围墙不少于10m,猪舍之间间距不少于8m。

(2)有充足水源,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水质良好,符合卫生安全,取用方便。

(3)功能区要分开。按照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和防疫区四区分离布局。外来人员只允许到办公区,禁止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只允许生产工人及必须相关人员进入,禁止参观。生产区与生活区间距200~300m,與防疫区间隔300m以上。

(4)办公区和生产区要建立安全通道,生产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5.2 要建立完善的防疫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建立进入养殖场及生产区的人员和物品管理制度,猪只出入场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消毒制度、免疫制度、监测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2)进入猪场人员必须经消毒通道,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洗澡、更换服装鞋帽、消毒后才能进入。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杜绝外来人员参观。

(3)养殖场兽医不得在外兼职。工作人员的家中不得养猪。

(4)猪场不得养犬、猫等动物。

5.3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

(1)养殖场(户)通过自养种猪进行繁殖,可有效防止外购猪只带进疫病。可防止外疫传入,有利于疫病的控制。

(2)全进全出,指同一栋猪舍内的猪在同一天转进,又在同期结束饲养期。猪场应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一栋猪舍一个批次。便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杜绝各种传染病的继代循环感染。各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14天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这有利于做好猪病的防治。全进全出制度是规模化猪场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5.4 做好突发疫病的处置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1)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病猪及同群个体,禁止移动,尽快确诊。病因不明或剖检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上级有关部门诊断。

(2)确诊为传染病时,按规定报告,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对受威胁的健康猪紧急预防接种或采取血清和药物等防治措施。

(3)对被传染病污染的病猪和用具、工作服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必要时采取扑杀。

(4)对扑杀病猪及污染的饲料、垫料、粪便做无害化处理。

6 做好代谢病、中毒病、常见病的预防

(1)代谢病主要是日粮中微量元素不足或比例失调所致,比如佝偻病、维A缺乏症、猪白肌病、仔猪贫血等。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和注射补铁针可防治。

(2)中毒病主要是饲料霉变变质引起。食盐、亚硝酸盐、氢氰酸、酒糟等中毒因饲养方式改变,已很少发生。要防止玉米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引起猪中毒。所以要做好饲料不被雨淋,防止虫害、鼠害,要堆码在干燥地方,霉变季节不能购进太多。

(3)做好常规病的预防。对于常见风寒感冒,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对于合并感染,又无有效疫苗预防的疾病,要辅以药物治疗。用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违禁药物不得使用。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要科学使用药物预防,防止滥用抗生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已发布194号公告,从2020年元旦起,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

总之,无论是搞好预防接种或是做好消毒灭源等都是注重预防,减少治疗;使兽药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最终目的实现无抗养殖。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与新的《动物防疫法》所要求的最终实现动物疫病的净化、消灭目标相契合。

参考文献

[1] 赵晓红.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2):124.

[2] 郭超.猪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2021(4):79-80.

[3] 杨红宾.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12):51.

[4] 韦国安.养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2):120.

[5] 加略.春季常见猪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9(14):129.

猜你喜欢

免疫饲养管理检疫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谣言袭来,我们如何“免疫”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