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公开发表的前后

2022-03-27严修余

党史文苑 2022年2期
关键词:寻乌篇文章革命

严修余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这里他以伟大的理论思考和深刻实践,著就了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奠基之作《反对本本主义》(原著题为《调查工作》)。他石破天惊地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新的科学概念,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喊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响亮口号,为反对教条主义长鸣警钟。

《反对本本主义》

《调查工作》于1964年经毛泽东亲自审定并同意将这篇文章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第一次公开发表,并把原著文章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定为1930年5月。当时《调查工作》曾在红四军和苏区油印、石印发行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新中国成立初出版《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

1959年,原中央革命博物馆征集革命文物时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一个石印单行本,末页印有“特委1930.8.21翻印”字样。可见之前已经油印过,这是1930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翻印的。1961年1月,时任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把原著《调查工作》这篇文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年的这篇文章重现时十分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丢掉这篇文章就像丢掉一个孩子一样,时常想念。接到这篇文章就像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亲切。1961年3月11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回忆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时深情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才写出来的,其目的是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的教条主义。他对自己的有些文章并不喜欢,而对于这篇文章却是十分喜欢的。他还写道:在写《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一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将这篇找到的文章印发并亲自写了《关于调查研究》的按语:“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已经30年不见了……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来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

这篇名著的保存人是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官山村群众赖茂基(烈士家属)。当年他得到这篇著作后,视若珍宝,在白色恐怖的危难岁月,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保存下来。他为了珍藏这部著作还特意钉了个小木箱,把它装得严严实实,完好无损。直到1957年2月才把这篇著作献出,几经辗转送到中央革命博物馆(当时称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呈送到中央宣传部。1961年年初,毛泽东重见此文后还曾指示要接珍藏该书的赖茂基到北京游览,并致感谢。后来由于十年动乱,此事搁浅了。直到1974年,根据上级指示派专人下去寻找赖茂基时,老人早已在1960年去世了。

可惜的是,《调查工作》虽然发现了,但毛泽东所说的《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后来准备公开发表《调查工作》一文时,毛泽东便把它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中公开发表的,后来又收入了1982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等著作。1991年《毛泽东选集》出版第二版时,特地补选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中唯一补选的一篇文章。

《寻乌调查》

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进驻寻乌。毛泽东对寻乌似乎情有独钟,他利用红四军分兵在安远、平远、寻乌发动群众的机会,选择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县,作了一次规模最大、为期近20天的社会调查,写下了他一生中篇幅最长的调查报告——《寻乌调查》。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毛泽东最宝贵的贡献就是他开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理论,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毛泽东作寻乌调查之前,没有一个人曾经像毛泽东这样关注过寻乌这块土地,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寻乌人民一笔特殊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遗憾的是,这个重大事件曾被历史湮没长达30年之久。之前人们并不知晓“寻乌调查”,直到1959年9月高萱兰同志撰写并发表了《毛泽东寻乌调查记》,才首次展现鲜为人知的“寻乌调查”这个概念。1966年,由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散发的《寻乌调查》前言,引起了党史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当得知中央档案馆还藏存《寻乌调查》全文时,寻乌县委如获至宝,更是迫切期盼一睹为快。1974年秋,县委指派“宣委”(现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工作人员赴京带回手抄本全文,打印40本发给县领导和文史工作者研读。

毛泽东对于寻乌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总是非常重视的。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环境多么险恶,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视为珍宝。1931年2月,他利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间隙,在宁都小布整理出近8万字的《寻乌调查》(包括序言,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及土地斗争共5章39节),一直珍藏,经过长征,带到延安。1937年他将《寻乌调查》连同《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汇集成册,定名《农村调查》送交出版社,还为本书写了序。他在序言中写道:寻乌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的商会会长,一个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1941年3月17日,毛泽东又为这批材料写了序言二,并想通过此书,向人们指出一个如何了解基层情况的方法。在序言二中念念不忘的寻乌调查材料一度遗失,故未收入此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指导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毛泽东曾将找到的《寻乌调查》第五章“寻乌的土地斗争”亲笔作了充实和修改。随至1982年9月,《寻乌调查》又被人民出版社重新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一书第一次公开发表。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教授、学者汤若杰把《寻乌调查》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發行,英文版“导言”中,洋洋洒洒万言介绍毛泽东寻乌调查背景,评述了调查活动及其调查产生的“实事求是”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从此,“寻乌调查”传向世界。

题图 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旧址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寻乌篇文章革命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张子炀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寻乌画卷
粉红革命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