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校内学分银行机制的探究

2022-03-27杨润丰

职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杨润丰

摘 要:通过建立校内学分银行机制,有效推动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本文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深入探讨校内学分银行建设及如何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

课 题: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实施和推进1+X证书制度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9-B-X01);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X证书制度下专业群课证融合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ZD202009);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示范课——BIM技术与工程(项目编号:XMKC202014)的研究成果。

一、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实现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2020年4月,国务院发布《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公告,明确了基本任务、职责分工、质量保障、执行时间等。X证书,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内涵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学分银行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转换为统一的存储学分,并根据一定的转换规则,学习者可以把储存的学分兑付为资历证书,规划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道路。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促进了以学习激励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国家学分银行具备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支撑亿万用户实现智能化、互联互通,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学分。完善的学分银行有利于资历框架体系机制的建设。资历框架突破了以往以文凭或者学历评价学习者的界限,为学习成果互认提供了标准。

为了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积极根据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求,对接国家学分银行的学分积累、互认、转换平台,也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因此,校内学分银行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协同国家学分银行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

二、校内学分银行职责与运行机制

(一)校内学分银行职责

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中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根据有关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要求,新建或完善现有校内学分银行并予以对接,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和转换规则,审定后报学分银行备案;建立本校学习成果转换管理工作机制;受理X证书转换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记录X证书所替换的学分;更新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调整X证书可替换的学分值,并及时备案;接受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成员,支持证书免修部分课程;制定中高职衔接X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管理办法,并及时备案。针对职业院校的职责分工,校内学分银行建设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

(二)校内学分银行运行机制

1.建立组织机制

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责任,并确保工作小组中有学分银行专职管理员,对接校内和国家学分银行相关工作。从机制上落实相关工作。实施多层审核制度,由负责教师、管理员、校内学分银行负责人全面审查,确认无误后录入学分银行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做好系统维护。

2.建立工作机制

对项目申报和项目成果自上而下进行多层审查,经教师、管理员、负责人审查核对后,确认准确无误后录入学分银行系统,并对接国家学分银行的转换规则上传操作的流程。保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全员参与项目申报和成果录入,按时完成项目,及时开展项目备案工作,并对学习成果转换结果进行抽查。

3.加强过程管理

开展项目立项认证,严格把控项目实施、数据收集、数据上传等各个环节,形成管理体系。针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的教学和培训任务指标,管理员把相关数据录入学分银行,对非学历教育成果和职业培训成果进行分类管理,并形成数据分析结果。组建专家组,负责商议有疑问或有特殊情况的课程替代和学分认定,并对学习成果转换结果进行抽查。专家组成员一般是教务处、各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开课单位负责人等人员。

4.设立保障机制

制定校内学分银行管理办法,建立相关保障机制。规划召开每个阶段的学分银行培训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小组人员了解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和使用学分银行经费。对学分银行办公室投入设备设施,责成技术人员同步维护,确保工作高效开展。

三、学习成果转换工作的思考

(一)总体原则

学习成果主要分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两种类型。学习成果转换一般限定于这两种成果之间。设立能与1+X证书进行学习成果转换的相关课程。设置学习成果转换上限和等级的要求,确定证书初级、中级、高级的对应学分,以及学分与学时转换的核算标准。规范X证书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转换工作,为有转换需求的学生办理转换手续。

(二)转换规则

学习成果能被计算和存储学分的前提条件是通过相应课程考核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或非学历培训证书。以课程为单位进行认证单元的对比,确保课程认证学分不小于课程学分。设定每个X证书可以兑换的课程学分总和的上限,以及多个X证书与相同课程或多门课程与相同证书替换的上限要求。还要设定X证书转换学分数在相关专业总学分的占比数,每个X证书可转换的课程学分的总量不得超过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认定的学分。对于X证书对应的免修课程申请,需要严格检查其课程内容与X證书涵盖的认证单元的关联度,确保相关内容完全一致,且相应认证单元学分都被计算和存储。

(三)办理流程

设置X证书转换的办理流程,学生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从认定课程开课的教学单位审核,到职能部门审批备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证、评价、审核实施流程。设置认定有效期,要求学生在取得X证书后一定时间内向学校提出学习成果转换申请,逾期则自动清零。学习成果成功转换后,终身计入学分银行个人学习档案。

(四)扩大范围

可扩大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范围。如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参与创新创业类课题项目,获得专利发明,参加发明竞赛,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对相同类别的成果,以获得的最高级别奖项认定成果,不能重复计算。按一定标准认定和转化成学分,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然而,这部分学分暂不与国家学分银行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学分的认定与对接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为重点。

四、以校内学分银行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设立校内学分银行能有效地推动各专业(群)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更好、更优的X證书项目课程,设置多个证书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深化“课证融通”,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术过硬、创新力强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三年制、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具体列明专业及课程条件(名称、学时、转换条件)、设置实操课程条件(内容、转换条件),以及对应证书的颁证机构。明确学生可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指定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学分计算和相关置换课程,支持学生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为学生取得相关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提供清晰的指引,明确具体课程的学时学分的标准核算,如某个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可转换的学分数和课时数等。

联合合作院校,推动学分互认。在区域内同类院校之间尝试推进学生进行跨校学习。交换学生在某一学期或学年在交换学校完成X证书项目或学业。进一步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扩大学分互认范围,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五、小结

学分银行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构建校内学分银行机制是实现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的重要路径。有效的运行机制对建设学分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点院校在校内学分银行的基础上开展X证书相关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能实现课程置换和学分置换,并形成校内学分银行操作规范,发挥校内学分银行的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卉男,赵华.多模式下我国学分银行发展的理性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

[2]张伟远,张璇.推进终身学习和建立学分认证制度的最新发展与实践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7(2).

[3]李静,鄢小平,季欣.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8(1).

[4]朱敏.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技术技能人才终身成长的重要支撑[J].教育发展研究,2019(19).

[5]杜怡萍.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的关系解析及施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0(25).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学分美食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