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德强:把每根钢筋都当成艺术品

2022-03-27朱晶晶

职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集工友工地

朱晶晶

一个钢筋工背后会有什么故事呢?宋德强,现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一名高级技师。

年轻、精瘦,是宋德强给人的第一印象。看不出来,34岁的他已经在工地上干了17个年头,大大小小的项目已经做了几百个。他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他能让钢筋的损耗率降至1%,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00万元以上。

“虽然我现在还在工地上扎钢筋,但跟刚开始来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宋德强说。初中毕业后,17岁的宋德强到建筑队当了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在大家眼中,“有女不嫁泥瓦匠,白天一身,晚上一炕”,说的就是建筑工人,他们干的活又脏又累。工作之初,想到一辈子要与风沙为伍、以钢筋为伴,宋德强心里也感觉很不踏实,觉得干建筑没什么出息,也动起了转行的心思。苦于无学历,无一技之长,他还是无奈地留了下来。

不会就要刻苦钻研

干着简单枯燥的活,宋德强开始留意起身边的老师傅们。看到钢筋在老师傅手中不停盘旋,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晶莹,他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老师傅就已经完成了规定的操作。年轻的他决定拜师学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建筑行业,不吃苦是不可能有成就的。”宋德强说。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钢筋技术方面的培训,本来以为钢筋工作是笨重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随着工作量的加大,宋德强这才意识到摆弄钢筋也是一门技术活。师傅都干得很轻松,可在自己的手上,钢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摆弄了半天也没有符合要求。师傅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马上开始手把手地教他,没藏着也没掖着。

刚开始工友们都不愿和他一起干活,嫌他干得太慢,这激发了宋德强的自尊心,苦力活都干不好还能有啥出息。他立志要加倍努力,和别人比一比。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就这样,宋德强开始与工友们较量。学徒期间,工作之余,工友们外出逛街溜达,而他自己买了《钢筋工》《施工技术》等书籍“啃”了起来,请教师傅书籍上的技术要点。凭着谦虚勤奋、刻苦好学的劲头,他很快掌握了操作技术要点,成了队里的骨干。

师傅给宋德强尝试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多层住宅楼带框架的工程。由他领班,那时的他只会干活不懂图纸,如照着料牌下钢筋、加工箍筋、绑扎梁柱,都是地面作业。这次居然让自己全面负责,也就是意味着这个工程由自己来挑大梁,而看不懂图纸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困难,师傅说不挑大梁就不能成为队长。宋德强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项任务。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白天抓住机会向技术员、施工员咨询结构图纸及建筑施工图纸的细节,晚上下班后抱着图纸去请教师傅,师傅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直到宋德强明白为止。边干边学,他买来《钢筋全套图集》《建筑规范》《钢筋机械接头规范》等书籍,手捧图集细心揣摩扎钢筋的技术要点,学习技术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工程顺利完工,宋德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002年,宋德強开始组建自己的钢筋队伍。他们承接的第一个工程是车间工程,从钢筋下料单、加工钢筋,到成形钢筋,每道工序都要认真检查,实施“三检”制度。有一次,因技术员的失误,差点造成重大损失。他在检查图集时发现技术人员把大样尺寸放短了,与图集不符。宋德强回忆说:“你想,一架24m的大梁做好了,打好混凝土后,到吊车安装时发现尺寸不对,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项目部把工程给干砸了。”对质量的把关避免了一场大的技术事故的发生。通过这次教训他总结出,干工程要做好每个细节,只要多细心一些,多检查检查,就会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另一件让宋德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承接了飞机场附近的一个工程。可是还没等正式开工,监理就不让他干了。后来经了解得知,监理看他是个年轻人,对他产生了怀疑。宋德强马上就找到了项目经理,问:“这工程还没有干怎么就知道不行?我先带着队伍干,如果经理和监理觉得我们的技术和质量还行,我们就继续干,反之觉得不行,我就带着队伍走人,一分钱也不要。”通过大家的努力,工程顺利完工,质量等方面都赢得了项目经理和监理的认可。实践使宋德强更加深信:只要技术水平过硬,走到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正是由于一丝不苟,每一个环节都比较“扣”,终于把钢筋的损耗率从6%降到1%,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领导看到宋德强刻苦努力,掌握技术比较全面,开始鼓励他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而宋德强却对自己信心不足,师傅和工友在这期间不断鼓励他,只有不断尝试才会成功。经过认真准备,宋德强最终在2005年10月山东省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钢筋工”金奖、“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6年9月,在“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宋德强取得了二等奖,同时获得“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选手”等荣誉称号。

“现在自己虽然走上管理岗位,可是每天待在工地的时间却比以前更长了。”宋德强说,“以前技术好坏只能影响到自己,现在整个工程的好坏我都要承担责任。只有经常往工地跑,泡在工地,才能了解工程的真实情况。遇到不符合工程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给予纠正,不断把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向他们讲解演示。”现在的宋德强,在企业中更加注重自己在“传帮带”中的作用,他在自身练就过硬本领的同时,重视人才培养,无私地向青年工人传授技艺。从徒弟变成师傅,对宋德强来说又是一个大的转变,他乐意接受这种转变。他培养的徒弟,有30多人先后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他自己被公司授予“好师傅”称号。“大家都会了,工作效率才能提高,这个行业才有未来。”宋德强说。

在宋德强心中,建筑工人是高楼大厦的主人。只有把好每一关,才不会做成“豆腐渣”工程。

“匠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时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对于工匠,宋德强说:“工业4.0的今天,每个工人都需要按一个工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自然没错,自己跟那些制造神舟、蛟龙的大国工匠不能比,但我能比别人造的房子更坚固。把每根钢筋都当成艺术品,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普通工人,只要技术水平过硬,一样会光彩照人。”

(来源:中工网)

猜你喜欢

图集工友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波比的小工地
工友艺苑
世界抗疫图集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图集》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