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3-27刘小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刘小林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使用人血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光疗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发热、腹泻、皮疹、脱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研究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为9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早期预防胆红素脑病、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的发生。

[关键词] 白蛋白;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5-007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lbumin combin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elated indicators.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jaundic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40)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combin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serological indicator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hototherapy time, serum bilirubin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1).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01), and the level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fever, diarrhea, rash, and dehydration was 2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0.0% in the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total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was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0.0% in the study group. The total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lbumin combin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rological parameters,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prevent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hepatocyte injury, and cholestasis early.

[Key words] Albumin; Blue light irradiation; Neonatal jaundice; Curative effect

新生兒黄疸是因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后遗症[1]。临床上对患儿治疗多注重症状缓解和安全性,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常用且简便的治疗方法,能降低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缓解其症状[2]。但有研究指出,此方法不能对所有患儿产生良好疗效。部分患儿光疗照射后仍不能降低胆红素水平,甚至出现多次照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复升现象,严重影响患儿预后[3]。白蛋白是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能与游离状态的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与蓝光照射联合应用,能增强游离胆红素稳定性,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效果进行观察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中关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及光疗干预标准[4];②均为足月患儿; 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早产儿;②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③先天畸形;④产妇孕期有合并症;⑤家族遗传性疾病;⑥出生难产史。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2~7 d,平均(3.6±0.4)d,体重2.9~3.5 kg,平均(3.2±0.2)kg。研究组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7 d,平均(3.8±0.3),体重3.0~3.8 kg,平均(3.3±0.2)kg。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母乳喂养,均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暖措施、维生素K1肌注、调节肠道菌群。对照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选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P-90AB婴儿培养蓝光箱进行照射,波长425~475 nm,灯管与床面距离为38~42 cm,光疗箱内温度控制在30~33℃,湿度为55%~65%。严格按照照射治疗操作程序,使患儿皮肤均匀受照射,单次照射治疗时间为10~12 h,每日1次,照射期间给予患儿眼部戴黑色眼罩,下身穿尿不湿,以对生殖器进行保护。研究组除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外,加用人血白蛋白(Grifols Biologicals Inc,进口药品注册号S20130023)静滴治疗。静滴治疗前均常规抽血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Anti-HIV、Anti-HCV等病毒学相关检测,白蛋白治疗方案如下:单次给予 1.0 g/kg,加入5~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用药,每天一次,连续用药2 d,并根据体重调节滴速,保证4 h泵入。两组均治疗2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儿心电、血氧饱和度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指标  光疗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1.3.2  血清学指标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血清间接胆红素(serum indirect bilirubin, IBIL)。三者均采用贝克曼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IBIL采用重氮法检测,TBA采用循环酶法进行测定。

1.3.3  不良反应情况  发热、腹泻、皮疹、脱水。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3.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皮肤、巩膜黄染症状完全消失,TBIL水平<85 μmol/L;有效为皮肤、巩膜黄染症状基本消失,TBIL水平85~222 μmol/L;无效为皮肤、巩膜黄染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 TBIL水平>222 μmol/L。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光疗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TBIL、TBA、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01),且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對照组的发热、腹泻、皮疹、脱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研究组为10.0%,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为9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血红素,此阶段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加之肠肝循环的特殊性,导致结合、摄取、排泄胆红素能力均不足,使得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处于较高水平[5]。当血清胆红素水平>85 μmol/L时出现肉眼可见黄疸表现[4]。新生儿黄疸有非病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非病理性黄疸(也称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5~7 d消退,足月儿不超过2周,血清胆红素值未超过Bhutani曲线的P95[4],无需干预。而病理性黄疸,其具有发生早、进展快、持续时间长且易反复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成长发育[6]。所以,应针对性地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早期、及时、快速、有效的治疗。

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7]。胆红素在人体内的化学结构,称为 Z 型胆红素,其疏水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使其易透过血脑屏障,造成组织细胞的毒性。蓝光光谱的400~480 nm波长与其吸收光谱相近,所以,进行蓝光照射,可使其发生易构化,形成水溶性E型胆红素和光红素,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中血清胆红素浓度, 缓解黄疸症状[8]。有报道指出,蓝光照射仅能作用于皮肤表层,对重症黄疸患儿的疗效不明显[9-10],故光疗期间仅监测皮肤胆红素值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值已降至正常。同时有研究指出,蓝光照射治疗时,E型胆红素稳定性不好,易在胆汁中被逆转化为Z 型胆红素,使胆红素指标又再次出现上升,导致黄疸出现反复,不利于治疗效果[11]。相关报道指出,蓝光照射方案的选择:强光疗(<72 h)照射法、双面蓝光照射法、短时反复多次(4~8 h/次,2次/d)照射法等,上述不同方案均取得一定疗效[9,12-13],但同时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或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机率。导致胆红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延长。所以应该为患儿制定更加合理、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王先坪等[14]临床研究显示,对黄疸新生儿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其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单独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更高。吴琼等[15]研究也显示,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降低患儿的TBIL、TBA、IBIL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可判断新生儿是否患有黄疸及其程度,水平越高说明黄疸程度越严重。白蛋白是胆红素的重要载体,能与E型胆红素结合,加强其稳定性及浓度,避免其因不稳定而再次转型为 Z型胆红素,同时能加速其排出体外,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起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降解代谢产物,有利于脂质的消化吸收,其水平高低可直接反映新生儿肝实质损伤和代谢异常情况[16],是肝功能较为灵敏的特异性指标[17],其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胆汁淤积及肝细胞的受损[18],对于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转归有参考意义。白蛋白同时也具有抑制细胞病变、抗氧化、调节代谢等功能,对于胆汁酸的调节和纠正代谢异常起到一定作用。所以,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抑制胆红素水平复升,调节胆汁酸,促进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不同的分组治疗,结果显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组的光疗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一蓝光照射组。从两组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看,两组治疗前的 TBIL、DBIL、IBI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看,对照组的发热、 腹泻、皮疹、脱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研究组为10.0%,研究组发生率较低。从两组治疗疗效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2.5%,研究组为90.0%,联合组显著更高。结果说明,使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早期及时有效地缓解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能快速有效改善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相对较少,能较好地早期干预有高风险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对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的早期干预具有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俊彦.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39-140.

[2]   梁桂娟,王迎涛,刘艳红,等.白蛋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神经系统体征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 32(4):415-417.

[3]   林玉聪.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55-58.

[4]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13-114.

[5]   陈海云,崔华英,陈博文.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0(5):579-584.

[6]   闫耀方.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44.

[7]   林玉聪.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55-58.

[8]   杨爱玲,冯雅敏,张有成.抚触和穴位按摩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meta分析[J].西部中医药,2021,34(6):67-74.

[9]   罗流武,徐卫明.强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重度新生儿黄疸疗效及预后观察性研究[J].智慧健康,2021,7(8):91-93.

[10]  幸保华,徐小红.双面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干预胎龄35周以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1):4585-4587.

[11]  孙宏虹. 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40-41.

[12]  杨磊,陆文霞,胡月媛,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可行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9-11.

[13]  董孝云,师淑锋,张璋.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臨床指标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7(3):93-94.

[14]  王先坪,钟宽,谢晓灵.白蛋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海峡药学,2020,32(12):107-108.

[15]  吴琼,李艳华,顾承萍,等.蓝光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心脏、肝脏、神经损伤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2):2736-2740.

[16]  高波,李科兴,宋霞.茵栀黄与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06-609.

[17]  陈潘虹.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关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2):75-76.

[18]  张红霞,邱辰.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20,10(17):52-53.

(收稿日期:2021-07-01)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