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珍稀民族品种常规水稻麻粘的提纯复壮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03-27张林丰张陆一

新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张林丰 张陆一

摘要:湖南珍稀民族常规水稻品种麻粘变异植株中经过六年系统选育晚熟水稻而成命名---湘西麻粘。一个优良品种经多年种植就会混杂、退化.要选育出一个优良品种很不容易,但丧失却很容易。如果只种不选,放任自流,少则一二年,最多三四年,一个优良品种就会显著退化减产,有的甚至完全丧失其利用价值。因此,就必须抓好品种的提纯复壮措施。湖南湘西珍稀民族常规水稻品种麻粘,主茎16片叶。全生育天数为150天,需要日温光照3000℃,各种综合抗性较强,湖南湘西地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600公斤,比对照品种常规品种早糯亩产360斤/亩,平均亩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03公斤,此对照品种早糯,平均增产35%。颗粒饱满,谷色金黄,米质坚硬,色泽粉红,糯味谈香,棉软清粘,芳香爽口,品质特优,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是湖南湘西地区农村传承世代民族保护的珍稀晚熟选育水稻品种。2015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作物物种普查中发现,现已收存国家珍稀物种资源库。

关键词:珍稀水稻;民族品种;提纯复壮;栽培技术

1 选育目的

湖南湘西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国家珍稀物种保护资源最多的生态科研基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反复强调要下决心把中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湖南湘西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湘西麻粘晚熟选育水稻以民族特产农产品糯米粑、麻粘酒、麻粘饭以其五谷杂粮农旅产品闻名全国。以原生态无污染优质名优特农产品深受国内外游客们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前些年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水稻种植面积减少,非粮化稻田的增多,加上常规品种产量不高,选育与栽培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多少珍稀物种面临灭绝。从2015年国家农业普查珍稀物种发现湖南湘西麻粘水稻新品种开始,湖南湘西农业部门科研单位针对地方品种水稻的选育品种保护。采用适当的选种措施,结合除杂去劣,选择保留符合本品种原有典型性状的单株,并采用良好的栽培方法逐步扩大繁殖其种子,用以替换已混杂退化的种子,使退化的品种恢复其原来的生产能力、优良品质和抗性水平。产品供应不求,市场需求量增大,如何在稳步提高水稻单产的基础之上,改善优质、原生态米质和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在历史的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选育。其有了抗稻瘟、抗伏到、抗旱、抗寒等优点,通过六年的提纯复状选育,产量从每亩500-600斤,突破了1206斤以上,得到了广大农业种粮大户的欢迎。提高湘西地区农旅文化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稻米的国内优质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选育出珍稀水稻新品种,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农家肥料,严禁使用农药,抗逆强和物种抗病力强,世代传承物种已适应湘西地区气候、土壤、环境、水肥、耕作管理生态特点的珍稀水稻新品种。

2 选育过程

民族水稻湘西麻粘晚熟选育水稻是从湘西珍稀水稻麻粘中系选育提纯复壮而成。种子混杂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混杂是保证种子纯度,延缓品种过快退化的最好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种子繁殖田要早晚稻种植同一个品种,避免由落田谷造成的混杂;种子繁殖田尽量要连片,周围没有其它品种,特别是原种繁殖时更应强调这一点;各个生长时期都要注意严格除杂;在种子收、晒、运、贮等各个环节注意防止人为造成的混杂。由于,历史耕作习惯,常年农户的粗放种植及留种不规范,造成成熟期不一致,导致该种稳产、增产、纯度逐步退化,性壮不整齐,早、中、晚三系水稻共生,严重影响产量。造成常规稻产量不高的误解。有可能丧失该民族保留水稻品种风味,为保持该品种纯度,提高其物种雄性遗传基因,对湘西麻粘水稻进行提纯复壮,并且采取自繁无杂源品种种植。精选优株等手段,在防杂保纯的基础上,也应进行品种的提纯复壮,它的技术路线是:先进行单株选择,然后分单株种植进行比较试验(小区群体500~1000株),选留表现好的小区作为原原种,原原种生产出原种,原种再生产出一级种提供给农户种植。用流程图表示:单株选择→比较试验→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主要是育种原种保纯、提纯,或者在种子纯度较差而需提纯时使用。获得了3个早稻、中稻、晚稻三个系新品种,能满足湘西地区农民的季节种植需求。

2015年全国农业物种普查科研人员,在湘西古丈高峰镇百路界一户农户稻田中发现变异株。2016年利用该变异株进行了穗行整理试种。2017年在湘西古丈县岩头寨镇野竹村巩寨组五亩试验田小区内种植,并且进行了抗性鉴定。2018年在常德、张家界地区等示范种植,深受种粮大户好评。2019~2021年在湘西古丈银香农业开发公司区域标准化大田试验。经湖南工商学院、吉首大学、湘西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主持现场验收。县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州、县科技特派员等百多名专家现场测产收割验收鉴定会。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农民日报、湖南日报、团结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3 产量表现

麻粘起源于中国,距今大约有1千多年的历史,是在大米中液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的一种红色霉菌。它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米质较好,营养价值也较高,微有酸味,味淡,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粮食作物。从古丈县农业部门了解到,在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古丈县农业研究员张林丰在古丈县高峰乡李家洞村白路界组一向氏农户发现濒临灭绝农作物种质资源——湘西苗家麻粘。目前,该户所收麻粘稻谷已经农业部门收集上交国家珍贵物种资源库。据资料记载:“湘西苗家麻粘水稻,又名叫'坨红'、'苗家满口香'、'红麻粘'三种地方名称。其米色粉红色,米质优良,属选穗留种,中糯性,米粒细长,有清香气味,富含锌、硒、铁、钙、维生素B等不同的微量元素。”据介绍,湘西苗家麻粘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属中熟常规水稻,生育期135d左右,单季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在325~400kg/667m2,出米率高于80%。千百年来,湘西高山地区的苗家人一直保留着种植麻粘水稻的习俗,由于20世紀八十年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种植,湘西苗家麻粘水稻濒临灭绝。此次收集的麻粘稻谷将作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并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共享利用。

当地农村农户反映:在2015年历史种植农户产量310kg/667m2。此本地糯谷增产5.8%。2016年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314kg/667m2,此对照品种本地常规早糯平均增产6.1%。2017~2018年区域两年的区域各种数据统计,产400kg/667m2,此对照品种增产在18%,通过2019~2021年田间标准化对此大田试验结果显示,产量达到产603kg/667m2。此对照组田间测产360kg/667m2,平均增产达30%。

4 特征特性

4.1 生物学特性

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株选,即选择植株健壮、丰产性好、抗病力较强、生育期适当、不倒伏、结实性好、籽粒饱满等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一般选择20~30个单株。选出的单株到室内再复选一次,剔除存在不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的单株,保留15~20个单株,单独脱粒,单独贮藏,用于下年的比较试验。比较试验。入选单株分小区种植,每小区500~1000株,对它们的整齐度、株叶型、生育期、抗性、结实率、熟色、丰产性、品质等性状进行比较,选留综合表现好的小区作原原种,用于原种扩大繁殖。原种繁殖。通过比较试验选留的种子(原原种)数量有限,应扩大繁殖,选择条件较好的田块作种子田,附近的田块应种植同一品种,最好是在大面积的一级种繁殖田垌进行原种繁殖,以减少天然杂交和机械混杂的机会。各生育阶段进行去杂去劣,加强田间管理,成熟后收割用于下一年度生产一级种。原种繁殖应特别强调采用人工手插,并且单株插植,这样比较容易鉴别、拔除杂株;另外每两面田(约2m宽)就要留工作行,以方便除雜。株高110~120cm,穗长26cm,平均粒数210粒,每粒重28g,主茎叶片16片,穗粒整齐、分蘖能力强,叶浓青绿,耐有机肥力,抗倒伏,抗各种病力强,米质优良。

4.2 品质分析

2015~2021年连续6年的品质化验分析结果为:糙米率81.8%~83.6%,精米率为75%~76.9%,平均结果为75%,整精米率72.5%~73.1%,平均结果为73%,粒长为6.0~5.5mm,平均5.5mm,粒宽为2.8~3.0mm,平均2.8mm。米表层显淡红色,内质白米率为7.1%~10.4%,平均7.5%。胶稠度为75.0%~82.8%,平均为78.0mm。

4.3 抗逆性试验综合结果

湘西民族水稻“湘西麻粘”晚熟选育水稻品种纯度高。种子生产田以及刚推广的优良新品种保纯繁殖。种子可在大面积种殖田或新品种生产田中推广,选择少量水肥条件好、方便观察和管理的田块按原种繁殖的栽培措施进行管理,如单株插植、多留工作行等,再通过严格除杂,最终选留其中纯度高、无病虫、丰产性好的部分田块的种子作为原种,用于下年繁殖一级种。对这些田块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正常生长,并多时期多次数严格除杂。一是苗期和分蘖期。发现株型、叶鞘、株高、叶型、叶色等方面与品种典型性状有差异的,一律清除。二是抽穗期,尤其是始穗期。这是除杂保纯的关键,此时最易识别杂株和去除杂株,还可防止杂株的串粉。方法是逐行逐蔸去杂,发现株型、株高、叶鞘和叶片颜色、抽穗时间、穗形、粒形、粒色、花药颜色等与品种典型性状有不同的单株,及时去除。三是收获前。根据熟期、熟相、谷色等特征进行鉴别和去杂。成熟后单收、单打、单藏。颗粒饱满,谷色金黄,米质坚硬,谷壳薄,农户选优自留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世代传承和保留的农耕文化水稻物种。圆光透明,糯味淡香,棉软清粘,芳香爽口,油光艳丽,具有不回生,当地农村流传“产量高、饭好吃、谷难脱”等特点,少数民族世代传承在百姓喜庆节日餐桌上的迎客佳品。选育出“湘西麻粘”晚熟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强于对照,无论是西部地区试验和示范试验都表现出很强的田间抗病性,耐旱,耐寒性强,处理后的选育品种结实率为88.1%,此对照品种高于11.3%。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应区域

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日光照活动积温3000℃,适合南方西部与高寒地区一季稻插秧种植。

5.2 播期

播种期每年的4月16日~20日,育秧期4月16日~5月20日,插秧期为5月16~26日.收割期为9月16~20日。

5.3 播秧规格

插秧规格为30cm×30cm或26cm×13cm。

5.4 施肥水平

在大田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增施农家肥,N.P.K配合施用,施复合肥15×15×15标准,30kg/667m2,后期施肥20kg/667m2做壮根肥,施足底肥,提早追肥,浅灌水,严禁施用各种农药,除田间杂草。生物防虫。9月16~20日收获。

参考文献

[1] 张林丰.维生素工程概论[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张林丰.维生素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3):3.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