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2022-03-27黄书伟吴晓亮戴思青

新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黄书伟 吴晓亮 戴思青

摘要:水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到新时代,在新形势下,我国居民对于水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种植户,要想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需要采用全新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本文对安徽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水稻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对广大种植户的水稻种植提供帮助,推动本地区水稻种植的水平,切实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是世界农业种植中主要的作物之一,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超级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种植,是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新时期新时代,要想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并且将中國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重视水稻种植,科学采用先进、绿色的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东连江苏,西接河南和湖北,南与浙江和江西毗邻,北靠山东。可以说是濒江近海,内拥长江黄金水道,有着八百里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其地势由平原、丘陵和山地所构成,地跨淮河、长江和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界,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则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安徽省对粮食播种面积进行了小幅度的调减,适当增加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累计达到了317万亩,居全国前列。安徽地区农业种植一般是一年两熟,大多数田地是种双季稻,也有部分田地是稻麦连种,即完成冬小麦收获后,再栽培水稻。这种种植方式中的水稻一般是夏种秋收。水稻收获后,经过整地,再种冬小麦。而双季稻中,早稻一般是春种夏收,大约是5.1劳动节前完成插秧操作。而在7月下旬完成早稻抢收,并在8月上旬抢插晚稻,并在11月初收完晚稻的收获。接下来,本文就以双季稻种植为例,对安徽省地区水稻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1 育苗前期的准备工作及应注意事项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较多,而育苗前期准备工作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育苗前期的每个环节,种植户都必须加强管理。

1.1 稻种选择及处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种的选择及处理是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重要的因素。要想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户必须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的品种。一般来说,宜选用高产、耐密,且具有较高抗病虫害和抗倒伏性能的优良稻种。此外,水稻品种的口感也十分重要,因为口感好的水稻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仅能满足市场及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能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在选择完稻种后,对稻种进行晒种,一般来说,选择晴朗天气,铺在水泥地面上晒种1~2d,并不间断翻动。晒种后,及时进行浸种,建议采用碧生浸种技术(碧生(500倍稀释)+咪酰胺+吡虫啉),可以预防恶苗病及杀死虫卵此外,浸种时间与种子品种及温度有关,一般浸种24~48h,当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可以看到种胚时,即可进行催芽。催芽时,用麻袋或布等包裹种子,经常浇水保持湿润,破胸温度控制在30℃以上(8h),但不得超过38℃,防止烧苗,破胸后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80%以上,出芽后,芽根比1:2即可适时进行播种。

1.2 育苗床处理

在育苗地块选择上,优质稻的生产地块必须要保证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一般来说,以富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土壤为佳。完成苗床的选择后,在播种时应控制好播种的深度,并适度盖土。此外,还要合理控制播种的密度,根据大田种植的面积,计算好育苗床。

1.3 温度管理

一般来说,水稻的育苗大都是在大棚中进行的。因此,种植户还必须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在具体操作中,在稻种出苗前,种植户应做好大鹏的保温和保湿工作,使大棚始终处于密封的状态,并保证棚温保持在30℃左右;而在出苗后,即看到绿色后,需要开窗通风。当稻苗长出1叶后,应将床温降低2℃。当稻苗长出第2片叶时,再降低3℃,即保持床温在25℃左右。当稻苗长出第3片叶时,床温应降低到20℃左右。而在移栽前的3d左右,种植户还要打开大棚,使温度能与外界保持一致,进行炼苗。

1.4 水分控制

在稻种育苗期间,水分控制工作也十分重要。而水分控制工作的要点是:在播种前,应对苗床浇一次透水,使苗床的土壤能饱含水分,以满足稻种出苗对于水分的需要。当到三叶期时,即可灌浅水,并进行一次防虫。一般来说,种植户发现早晨苗尖没有露珠,即代表苗床干旱了,需要浇一次透水了。在浇水时,应在早上8:00之前进行,或者是在下午3:00之后进行,以免因太阳照射,大棚内温度过高浇苗而影响到稻苗的生长。

2 水稻移栽要点

2.1 精心挑选秧苗

当苗床中的水稻秧苗长到五六片叶时,需要进行水稻移栽。而在移栽之前,种植户需要精心挑选秧苗。在这一环节的操作中,种植户应挑选叶片宽大、整体颜色呈纯正青绿色,秧苗根基呈扁状,无黑根,短白根较为发达,且秧苗整体较为齐整的水稻秧苗。此外,大秧苗的规格为七八片,种秧苗为五六片。

2.2 大田整地

在水稻秧苗移栽之前,还需要对种植大田的土地进行整理。一般来说,在这一环节中,种植户首先是做好修埂和挖沟工作,以便于田间的灌水与排水作业。在此基础上,种植户需要进行深耕操作。在进行深耕操作时,耕地的深度应达到20cm左右。完成土壤翻耕后,种植户还要对翻耕的土壤进行耙平处理,以有效避免田地间存在大块的土疙瘩。如果田地中有水时,种植户在进行耙地处理时,不能耙得过深和过多,以免降低土壤的通透性,进而影响到水稻根部的生长。此外,在进行土壤深耕翻时,还可以将有机肥,或者是磷肥直接翻耕到土壤当中。完成上述操作后,还需要进行泡田,确保在进行秧苗移栽时,田地内的泥浆保持软的状态。

2.3 合理密植

在进行秧苗移栽时,为了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还应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来说,插秧的行距应为25cm左右,穴距为15cm左右。每个穴中一般需要插入2~3株水稻秧苗。需要注意的是,移栽的水稻秧苗应尽量保证每个穴中水稻苗的数量相等,插苗的深度也相等。此外,还要确保秧苗当天起,当天用完,不可寄秧。为此,在进行插秧操作时,种植户应严格按照秧绳上的标记进行作业,以为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 插秧初期管理技术

水稻秧苗完成插秧操作后,往往会因为根部存在一定的损伤而无法正常进行水肥的吸收。因此,这一阶段,秧苗长势特别缓慢,甚至部分秧苗还会存在叶子变黄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当长出新的根系时,秧苗才能重新生长。而在这一阶段,种植户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秧苗检查和苗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移栽的秧苗有遗漏之处,或者是有死亡的情况时,需要及时更换新苗,并将遗漏处的秧苗补足,确保秧苗移栽的数量及密度。其次,种植户还要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灌溉处理,无论是大秧苗,还是种秧苗,都要确保水位保持在3cm左右。最后,当新根系长出来后,种植户还要酌情进行追肥操作,以促进秧苗的分蘖。

3.2 分蘖期管理技术

在秧苗分蘖时,种植户要开展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水肥管理和除草工作。在这一阶段的田地管理工作中,种植户首先要开展施肥工作。一般来说,追肥操作应在分蘖初期,如果过晚,可能会导致秧苗长势过快,从而导致水稻出现倒伏的现象。在追肥作业时,种植户主要是追施氮肥。一般应追施2.5kg/667m2的尿素,以满足水稻在分蘖期间对于氮肥的需要。其次,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灌水和晾晒作业。在进行灌水操作时,应分次进行,每次灌水寸许,以有效避免因田中水深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土壤伤,进而影响到水下土壤的温度,从而导致秧苗无法顺利分蘖,而在秧苗有效分蘖后,种植户需要进行深度灌水作业,以控制无效分蘖情况的出现。如果在这一期间,水稻长势过旺,种植户还需要及时引出田间的水,进行晾晒,以有效控制秧苗因无效分蘖过多而导致的倒伏问题。最后,在这一阶段,还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因为水稻分蘖期也是杂草生长较为迅速的阶段。因此,种植户必须及时利用除草剂,或者是手动除草的方式进行除草作业,以保证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

3.3 拔节孕穗期管理技术

水稻秧苗的拔节孕穗期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主要也是水肥管理,此外,还有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是施肥工作。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阶段。在进行施肥时,仍是追施尿素为主。这一阶段的追肥,还应该根据水稻实际的生长情况来进行。一般来说,每亩地应追施5kg左右的尿素。此外,当发现水稻叶茎出现发黄的现象时,也要及时进行追肥。另外就是在水稻出穗的前14d,种植户还应施攻粒肥。一般来说,施攻粒肥时,应使用1.5kg/667m2的尿素。其次,是进行灌水管理。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快速生长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水稻秧苗耐寒能力较弱,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种植户必须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及时灌水,并控制水的温度,避免因田间缺水,或者水温过低而导致稻穗发育不良,影响到最终的水稻产量和质量。

3.4 扬花灌浆期及成熟期间的管理技术

在水稻扬花灌浆期,种植户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控水。在实际生活中,水稻扬花灌浆阶段,需要依靠水分来调节田间的温度,从而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在灌浆阶段,种植户进行灌水操作时,应采用一次灌水两天落干,再次灌水的方式,以为水稻促浆提供充足的条件。而到了水稻蜡熟期,则主要采用以干为主的方式,灌水一次,三到四天落干,然后再进行灌水。此外,种植户还要在水稻收割前的一个星期内,放干稻田中的水,并等到水稻粒及茎叶变黄时及时进行收割。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会遭遇多种病虫害。而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科学制定水稻病害与虫害的防治方案,采用科学、绿色的防治方式,以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来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害为纹枯病、褐斑病和稻瘟病;而虫害则包括叶蝇、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病。种植户必须及时关注秧苗的长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处理。

首先,是病害的防治。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是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稻种。其次,根据不同的病害,采用合理的防治手段。例如,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主要发生在拔节孕穗期。针对水稻纹枯病,在孕穗期,种植户可以使用粉锈宁药物,每亩地使用剂量应控制在1300g左右;而针对稻瘟病,首先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根源上减少稻瘟病的发生。而针对已经出现的稻瘟病,可每亩地喷洒200g左右的三环唑药物,或是使用菌毒清药物进行防治,并保证药物使用剂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是虫害的防治。首先是针对叶蝇的防治,种植户可采用有机磷类农药在田间喷施的方式进行防治。而针对水稻螟虫的防治,种植户可以利用水稻螟虫的天地赤眼蜂进行防治,此外,也可以采用敌百虫或杀螟松等药物进行防治。但不论采用哪种药物,都必须保证药物的无公害化,最大限度降低农药的残留,并提升药物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稻米是我国人们的主食之一。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并提高稻米的品质,是当前及未来水稻种植中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不论是农业科技工作者,还是水稻种植户,都要不断努力,不断在生产实践种探究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并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源泽,赵兴彦,何文涛,等.有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21):45-46.

[2] 王杰,杨孟,刘文超,等.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7):89-91.

[3] 李应生.安徽寿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0):80-81.

[4] 陈少华.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3):P.16-16.

[5] 何军.早稻机械化插秧大田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5):101-102.

[6] 郎春富.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8(4):418-419.

[7] 纪长娟.水稻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推广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8(2):201,204.

[8] 范德松.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和中后期田间管理技術[J].南方农机,2018,49(18):107.

[9] 孙海天,李海亮,严晓丽,等.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J].江西农业,2017,103(1):9.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