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习作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2-03-27周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者选材支架

周霞

一、习作内容解读

1.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学科特点

综观统编本教材六年级的习作内容,编者在用心引领学生展现真实的自我,不断触摸世间美好的一切,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自信、愉悦中昂首成长。

流露真我。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给出了甜、乐、泪、暖、悔……12个字,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完成习作。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个丰富动人的故事,撩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愫,激发着他们表达的欲望。不管选择哪一个字,都将使学生触摸内心,展现真我,促使幼小的心灵之花学会大方地吐露芬芳。

触摸美好。在六年级的上下两册教材中,编者选择的习作内容都是让学生捕捉身边的美好,体味美好的人、事、场景带来的幸福感。如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内容“有你,真好”,要求将“你”的好付诸笔端,并与文中的“你”分享,让“你”看得见,让“我”更懂得珍惜。也许“你”读了“我”的习作,也会为“我”写一篇“有你,真好”。这种流动的幸福就是语文学习独有的一道风景。

体现价值。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如校园的公告栏、小区的布告栏、网络论坛”。这样安排的巧妙在于:一是让习作和学生生活完全融合,使得写作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而是有意义的沟通。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策略指导上,符合儿童心理需求

明题:有角色感。荣维东教授认为,写作时,作者要有一种“角色意识”。角色意识,“就是指你在文中以什么身份、口吻来说话。作者的不同身份,直接影响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这说明角色意识决定着写作内容的基调,会帮助作者在情感上找到渴望表达的语境。如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明确地告诉学生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一种东西,如蚂蚁、石子、汽车……这样,在动笔之前,学生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用什么样的语气、身份、口吻来写这篇习作。角色明晰了,动起笔来就会顺畅多了。

选材:有方向感。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内容“我的拿手好戏”从选材、确定详略到列提纲,清晰地给学生指明了习作方向。再如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话题“心愿”,编者列出的“我的心愿图解”就是一份精准的选材密码;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单元,给出的小说“两要素”等,都贴心地给了学生“怎么写”“怎么写好”的良方。习作不再只是简单的任务布置,而是给学生“顺藤摸瓜”的方法和茅塞顿开的欣喜。

3.在训练要求上,倡导创意表达

别致的题。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能让读者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中,列举的几个题目就很有趣,极富想象力:《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地球自述》……有时创意只需要一点点发酵剂,就会将学生带到更加神奇的想象空间。

渊涵的形。两册教材中的写作形式,除了单元习作,还有小练笔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在形式上涵括广泛,在训练上聚沙成塔。特别是词句段运用的编排,训练巧,角度妙,内容广。有运用多个俗语、成语写一段话的,有围绕一个意思用修辞手法写句子的,有照样子写习俗寓意的,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写乘车方案的,有仿照例文写心理活动或写人物神情片段的,有训练有序、有理表达观点的……这些内容用全新的视野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思路。

二、习作教学建议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领会编者意图,践行课改理念,实施适切的教学呢?

1.唤回读者意识

荣维东教授认为:“作者想写什么和想怎样写,不仅受自己主观愿望的制约,还受制于心目中的对象,这就是读者意识。”可见,作者心中的读者是直接影响文章建构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唤回这种读者意识,使学生明确心中所要倾吐的对象,从而产生一种交流、对话的语境,让言语自然流淌。在一次语文期末考试时,我为全县六年级学生命制的作文题是《呵,这事真新鲜》。有个平时成绩一般、不爱写作的男生却写出了行云流水、妙趣横生的语言。原来,他写的是自己默默仰慕已久的班花居然给他递了一张小纸条,鼓励他认真学习的事。正因为心中有了特定的读者,他才会把诸多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形象地诉诸笔端。如上册第六单元写倡议书,在习作之前就要帮助学生先找到他(她)心中的读者。打算写给谁看,是同学,还是小区的住户,然后才能进行倡议书内容、格式等的教学指导。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作者心中可以只有一个“理想的读者”,这会让作者产生写作期待,帮助他(她)更专注地表达。

2.用好助力支架

支架一:助力选题。

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话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编者设计了两组图解,为学生的选题打开了思路。教师需要进行三点引导:一是哪些词语是真正触碰到你内心深处的?那里一定藏着一个最真切的故事。二是人的一生,都是在这两类情绪中不断转换的,这样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几种情绪进行转换,写出故事的曲折发展。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或几种情绪,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说出真话,道出真情,悟出真心,都是成长经历中美丽的浪花。三是你的生活中如果还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支架二:助力选材。

以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内容“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这类习作,因为内容宽泛,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无法选材、无处下笔的实际困难。为了让学生脑洞大开,凭“空”展现奇特体验,教师在指导中可引导学生讨论:一是在时间上,你是想重回远古,还是停在现今,还是穿越未来?在空间上,你是来到了宇宙,还是在地球的生存环境?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点,你想通过哪些科学技术,将人类的衣食住行变得怎样奇特?如果形成以下支架图解(如图1),学生的思路就会清晰得多。

支架三:助力行文。

以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为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画出以下支架导图(如图2),這样,学生在行文中就会思路清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3.发挥评改效应

诊断:小组批阅。小组合作互批习作能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丰富语言,取长补短。为了保证小组批阅的质量,教师要先示范,对字词句的运用,对文段、选材的处理,对表达方式的认可以及对书写的要求等,都要依据学段目标明确给出“范例”,作好赏析与建议,同时在语气的委婉性、措辞的准确性、建议的合理性等方面作好示范。只要教师做足了示范,学生的诊断技术、赏析能力会日渐成熟。

重构:自我反馈。可以是在同伴诊断的基础上,学生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也可以是赏析了同伴的习作后,自己受到了启发,产生了新的想法,再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或者重构。还可以是学习组内同伴的批阅形式,帮助自己提升习作的品鉴能力。

甄别:教师鉴阅。当“望眼欲穿”的习作旅行一圈后,最后会来到教师手中。此时教师看到的一定是比较完善的习作。这时,需要我们智慧地从三个方面进行批阅:一是习作本身完成的情况,二是组内批阅的情况,三是自我修改的情况。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公安县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编者选材支架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我爱你,妹妹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