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思考
2022-03-26周松
周松
根据新课标基本要求,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可分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四个方面。课程是中小学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强化课程建设,让德育教育渗入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艺术性提问,提高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知不足。同时,在课前导入阶段,一些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笔者探究了艺术化提问的方式,以期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笔者进行了艺术化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课前思考。课前思考是确保学生课堂学习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优化课前导入的效果。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笔者采用了递进式设问的方式,先提出以下问题,如“情绪是什么”“情绪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含义,再提出问题“情绪的种类有哪些”“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爆发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形成的本质与类型。最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我们要如何克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通过设置从易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攻克知识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探究的乐趣。笔者认为,艺术性提问的关键在于要赋予问题艺术性的价值,既要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把握课堂教学重难点,也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标。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妙趣横生或者简单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学习思路,加深其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简化教学难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要想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就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可采用信息化技术分解课程重难点,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一课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对于我国法治化社会建设的认识不足。对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慕课教学,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重难点问题。比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笔者通过慕课教学与图文阅读教学,形成“看—读—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笔者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让其真正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
三、分层化管理,创新教学管理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笔者设计了分层化管理的教学方案,包括作业分层管理、教学目标分层管理等,通过分层化教学管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在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符合学生需求与认知的学习方法与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例如,在作业管理方面,教师应摆脱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灵活性。教师应对所教学科有准确的认知,对所教学生有精准的判断,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作业形式。同时,教師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并加入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作业方案,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遵循分层分人不分学的理念,“分层”是指设置分层化作业,“分人”是指设置不同的作业目标,“不分学”则是指统一授课、统一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笔者设计了作业自选库,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别建库,由学生自主选择,以更好地体现分层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四、思维化融合,深化教学价值
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发展道德与法治思维,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基于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实际出发,将知识素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师应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以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五、多元化评价,促进多元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笔者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考试评价中,教师应积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评价方式与标准,更加注重学生成长性的过程评价。基于此,笔者设计了结果性评价向质量性评价转移、简单反馈评价向多重落实评价转移、普遍性评价向个性化评价转移、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移等四种评价方式。
第一,结果性评价向质量性评价转移。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系统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设置分层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第二,简单反馈评价向多重落实评价转移。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和实践评价都要注重学生的进步情况,比如,在社会实际活动“法治社会”中,学生对法治故事的收集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点明其不足之处,还要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以提高学
习效率。
第三,普遍性评价向个性化评价转移。这是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评价,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同的学习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提升,如知识学习模块对应知识能力,社会实践模块对应实践能力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模块的需求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第四,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移。这是指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设计阶段性评价方案,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让其认知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
总之,在构建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理念,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价值,着眼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本质,深度挖掘课程教学的内外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兴义市白碗窑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