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教学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2022-03-26罗兵红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辛弃疾可视化

罗兵红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教育信息化开始向智能化迈进,如何开展多样化、智能化、具象化的智慧课程教学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成为新一轮教学革命的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的专业课程,旨在用信息化的手段和虚拟仿真实验实现隔空对话,帮助学生突破因时空理解差异而形成的难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结合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将可视化教学应用到古代文学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是人机交互的理论、方法、技术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体现。一般来说,可视化可以将信息、数据和知识转化为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视觉表达形式,从而使人类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用可视化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教师的教育教学而言,教师运用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设计,将教学信息、知识、思维、技能等,转换为具体的图表、图像、视频等形式,应用可视化技术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转化,大大降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难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二是就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来说,通过设计可视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思维、情感、能力具象化,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每名学生的情况,从而完善教学内容。因而,本文所指的可视化教学主要指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可视化。

一、教学内容的可视化

教学内容可视化是指知识与技能的可视化。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可视化技术转换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中的障碍,打造高效课堂。古代文学课堂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可视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可被可视化的教学内容

从先秦两汉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最后到宋元明清,古代文学的时间跨度有几千年,文学体裁也从传统诗歌、散文到新兴的小说、戏曲,每个阶段的文学体裁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将每种体裁的发展变化和阶段特点具体且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对此,教师在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和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手段。还有一部分古代文学的内容,包括诗词鉴赏、某一故事的流变等,如水浒故事、西游故事、三国故事等因为时代久远,学生需要借助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去解读,那么教师可以设置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模拟故事的场景,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二)对教学内容可视化的方法

一是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设置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课中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点,课后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推进了教学内容和学生思考过程的可视化。二是利用视频等可视化手段再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知识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三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以游戏者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掌握知识点。教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也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优化后续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的可视化

教学过程的可视化可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其可视化过程就是学习路径的思维可视化,既包括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的思维可视化,也包括问题解决路径的思维可视化,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实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个学期共有64个课时,教师可以合理分配线上和线下教学课时,把整个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将每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就唐宋部分的古代文学教学为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唐宋历史、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唐宋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熟练掌握唐宋文学的主要特点,明确各种文体的发展脉络。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使其结合社会背景、作家思想和文学主张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等专业能力。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凸显古代文学的教育意义,从专业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课前任务驱动的可视化

该课程分线上资源学习12课时和线下课堂教学52课时,一共64课时。每个章节教师都准备了课前预习资源(视频资源、书籍资源)、任务驱动作业,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前设置视频教学资源,按照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观看这些视频,并结合具体的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预习。这些视频资源既包括名校名师的讲解,也包括重要的学习资料和文献资源,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预习效率。教师在课后设置任务驱动作业,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加以巩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术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

(二)课中教学互动的可视化

课中教学互动的可视化通过教师自制的PPT来实现。教师在设计PPT时会立足教学重难点,融入思政元素,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把视频、图像等资源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混合式教学对教学可视化最大的帮助就是通过线上直播课堂,利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课后知识拓展的可视化

课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布置相关的知识拓展任务。以古代文学“辛弃疾”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其重点是辛弃疾的词作内容与生平经历的关系,难点是了解辛弃疾词作的独特风格。课前,学生要利用视频自主预习和完成相关任务,课中要梳理和讨论相关知识点,课后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知识点,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辛弃疾与同为豪放派的苏轼的风格有所不同,辛弃疾虽为豪放派,但其词作中也有很多风格温婉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如何看待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现代研究者如何评价辛弃疾词”等话题进行讨论。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结合近五年关于辛弃疾词作艺术特色的研究现状,概括其研究内容并阐述自己的见解”的任务,这需要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开动脑筋去总结概括,并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思维可视化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成果的可视化

教学成果可视化是指达成教学目标或完成教学任务后,将取得的成果具象化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具体形式呈现知识,有利于促使学生内化知识,从而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对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成果的可视化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判断教学成效,并组织差异化教学,制定干预措施与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实际表明,对于课前预习活动,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在课中互动讨论环节,學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课后的知识延伸和书目推荐,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对此,考虑到线上线下教学的特点,古代文学的课程考核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线下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和线上课堂学习表现组成。对于平时成绩的考评,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上,教师在考评学生平时成绩的过程中,也会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的不足,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古代文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的可视化。可视化教学可以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辛弃疾可视化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