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2-03-26郭志鹏
郭志鹏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技巧,带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与价值。基于此,本文分享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學习兴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在新的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师要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探索,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回顾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回顾式导入就是在开始讲授新课前,先带领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复盘、总结、巩固旧知识,并顺利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兴趣。
比如,在学习“认识厘米和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先带领学生回顾“什么是长度单位?1厘米有多长”,并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尺上的数字。然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在学生回答“认识厘米和米”之后,教师又提了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一本书有多厚吗?”“厘米这个单位用哪两个字母代表?米这个单位用哪一个字母代表?”等。在以上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回顾式导入,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问题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又能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积极投入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教师应巧妙地设计用于导入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其次,问题不应太复杂,在突出教学主题的同时,教师应尽量设计难易度适中的问题。最后,课前导入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比如,在“位置与方向(一)”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的生活类问题,如“明明家在学校的南边,他上学要往哪个方向走”“小华放学回家时背对着灿烂的夕阳,那他的右边应该是哪个方向”等。这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利用这些问题进行新知识的导入,可以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充满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把握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一)在具体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大纲并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购物场景并提出一些问题,如:“小华带了5元4角,她要买一本1元7角的作业本和一支2元7角的笔,她带的钱够吗?”这样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紧密,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边用,还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练习,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学完“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统计近两个月的家庭收入与支出,收入包括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工资,支出包括水费、电费、宽带费等日常开销,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标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灵活的训练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统计中的简单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作业,如让学生统计家庭近两个月的开支,分析、总结数据,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微课或网络资源,助力学生预习
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预习只能依靠教材。而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根据新课内容,解析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并录制成微课,助力学生预习,这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比如,“认识人民币”中的“简单的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这对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用两道练习题作为示例,通过录制微视频,把计算前和计算中的注意事项清楚地告知学生,让学生掌握类似计算题的计算技巧。事实证明,微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利用微课或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的课后复习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巩固还是要依靠课后复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或网络资源在课下进行再学习或者复习。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课件,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再学习一遍,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学过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上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查漏补缺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与家长合力,保证学生学习的成效
(一)多方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
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情况不太了解,他们的有些评价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应针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外学习数学的情况,并就其数学学习方法给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与家长一起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能力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及时的评价。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教育指导,提高家长陪伴的质量
部分家长在践行陪伴教育时,由于方法不当,无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教育指导,给家长传授一些方法,如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陪学生做数学游戏等,以提高家长陪伴的质量,从而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教师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并通过练习、实践等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充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