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浸润成长
2022-03-26邱文怡
邱文怡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究科学、适宜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进而实现幼儿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技能三者协同发展。基于此,笔者立足自身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阶段,劳动活动既包括以生活自理为目标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又包括为群体和公共事务服务的公益性劳动,还包括种植、饲养活动和手工劳动等基础性劳动。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幼儿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也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具体实践。同时,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精神。
2.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除了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还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要与同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劳动任务,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和内容单调
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内容存在过于零散化、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为幼儿安排完整的劳动教育时间,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仍局限于某一次劳动课程指导、某一次劳动任务布置,碎片化的劳动教育不利于幼儿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二是幼儿的劳动课程以自理劳动和手工劳动为主,种养劳动和公益性劳动等开展得比较少。如有的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只是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让幼儿在用餐时帮助保育教师分发餐具和点心、在游戏结束之后将游戏材料放归原位等。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不足以满足幼儿对劳动的需求,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较少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园缺乏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更多的是安排德智体美等领域的活动,没有给劳动教育留出足够的时间,导致幼儿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较少。另外,部分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条件不够充足,如有的幼儿园由于场地的限制,幼儿不能开展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给花草浇水等劳动活动,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
(三)家长认识片面化
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只要把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会导致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无法在家庭中得以延续,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劳动习惯得不到巩固,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三、有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作为儿童成长和学习之路的同行者,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载体,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例如,为了让幼儿认识不同的职业,了解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建构餐厅、理发店、超市、菜市场等游戏场境,并为幼儿提供收银台、服务员的工作服、公平秤、玩具钱币、餐桌椅等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服务员、收银员、店长、洗碗工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不仅能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还能增进幼儿对不同职业的了解,使幼儿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的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以一日生活为契机,唤醒幼儿的劳动意识
素质教育引领下的幼儿教育,不再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启蒙,而是更注重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紧贴生活实际,以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为契机,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萌发劳动意识,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
例如,幼儿早晨入园后第一项集体活动就是吃早餐,从这一刻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如在保育教师做早餐准备时,主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洗手、擦桌子、摆碗筷,做好餐前准备工作;在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自己盛饭;在用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碗筷放到收集箱中。又如,在户外自主活动时间,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活动材料的摆放位置、摆放形式,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空间为幼儿建构自然角,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种植活动,指导幼儿学习翻土、播种、浇水、除草等劳动技能,并安排幼儿以小组
为单位轮流照护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三)以主题活动为引领,强化幼儿的劳动认知
幼儿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引领,开展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强化幼儿的劳动认知。
例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针对大班幼儿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和街道,让幼儿观察环卫工人的具体工作内容,使幼儿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习惯。又如,在组织大班幼儿学习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主题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向交警叔叔学习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体验交通执勤志愿者工作。
(四)以家庭為辅助,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们的工作,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仅依靠幼儿园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需要幼儿家长的支持。为了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家园共育的效果。
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增进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和专家讲座的方式向家长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并与家长一起制定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计划,以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完成家庭劳动教育指导,切实践行家园共育理念,家园携手,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深化劳动教育成效。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家庭劳动类的实践作业,要求幼儿回到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自己洗漱、整理床铺、扫地、刷碗等,并请家长督促幼儿长时间坚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向家长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例如,有些家长在指导幼儿进行劳动时,可能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如“不可以这么用扫把”“你看你没拿好,掉在地上的袜子还得重新洗”“把墩布挤干一点,不要来来回回滴水”等。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对家庭劳动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家长明白,在将劳动教育引入家庭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劳动。比如,和孩子一起洗衣服,手把手指导孩子学习搓洗的方法、把控洗衣液的用量;和孩子一起将凌乱的房间收拾整齐,并做好拍照记录,让孩子进行整理前后的对比观察;和孩子一起做糕点,并分享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下楼散步时,将家里的垃圾顺便扔进垃圾桶;等等。家长的劳动陪伴,不仅能让幼儿在劳动中保持愉悦的心态,享受劳动的过程,增强劳动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能力是幼儿必须掌握且在其身心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本技能,劳动实践活动是幼儿了解新奇世界的窗口,也是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对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贯彻和落实,还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举措。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