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2022-03-26于梦婷
于梦婷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每个幼儿都需要经历从家庭走向陌生环境的过程,不断地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进而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刚开始接触外界环境时,面对陌生的同伴,幼儿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尤其是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会出现较严重的分离焦虑现象。教师应当具体分析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通过积极向上的活动调节幼儿的心理,帮助幼儿稳定情緒,舒缓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应当提高对调节幼儿分离焦虑工作的重视程度,探索有效的手段,以缓解小班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幼儿平稳度过敏感时期,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当前小班幼儿教育现状可知,部分教师没有对小班幼儿入园时的焦虑心理进行合理分析,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影响了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积极地反思与总结,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小班幼儿产生入园焦虑心理的原因
第一,幼儿缺乏安全感。在幼儿初次与父母长时间分开,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大部分幼儿面对陌生的人与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心理不适应现象。其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包括不知道如何与教师和同伴交流、互动,不清楚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自我等,这导致幼儿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第二,幼儿缺少关注度。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基本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无条件地满足幼儿的想法和愿望,给予幼儿支持,鼓励幼儿勇敢尝试,这使得一些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的一些行为无法得到满足,可能还会受到幼儿园规定的限制,因而产生消极心理。除此之外,班里幼儿人数较多,教师可能无法及时关注到所有幼儿的表现,回应幼儿的各种需求。
第三,幼儿缺少信任感。幼儿信任感的缺失主要来源于家长。他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中去学习。作为家长,会存在一定的担忧与顾虑,害怕自己的孩子无法适应新环境,不能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等,而家长的这些顾虑将会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被他人信任,也没有勇气去适应新环境。
以上是部分小班幼儿在入园时产生分离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基于这些原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手段,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心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
(一)哭闹
哭闹代表了幼儿在反抗,在倾诉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发泄情绪的表现形式。在刚入园时,幼儿哭闹主要是因为心理不安或者心情烦躁。幼儿的情绪表现有三个特点:外露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面部表情分析幼儿内心所发生的情感变化。
(二)依恋物品
分离焦虑主要是一种情绪性障碍。一些处在分离状态下的幼儿,为了能够安抚好自己的焦虑情绪,让自己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缓解自己内心紧张与不安的情绪。比如,幼儿在家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物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父母给予幼儿安全感,成为幼儿情感上的寄托,幼儿会通过抚摸这些物品,缓解在陌生环境中产生的焦虑与不安的心理。
(三)无法融入集体
社交焦虑也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大部分幼儿在刚入园时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同伴关系作为幼儿情感支持的关键性力量,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幼儿可以体会到交往的快乐,通过合作发展友谊,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推动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
三、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方法
(一)采用“阶梯式入园”方式
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幼儿园可以采用“阶梯式入园”的方式,帮助幼儿调节消极情绪,分阶段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首先,教师可以在前期组织多样化的幼儿园亲子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
其次,幼儿园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采用每日半天入园的方式,将班级内幼儿按学号分为A、B两组,交替入园。比如,周一A组上午送园,B组下午送园;周二B组上午送园,A组下午送园。按照这样的入园模式,教师在上课期间只需照看部分幼儿,能更好地注意到幼儿情绪的变化,有足够的精力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这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在园时间较短,与家长分离时间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有一个缓冲时间,慢慢地熟悉新环境,逐步与教师、同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样的入园模式可持续两周左右,直至大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最后,在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幼儿园可以逐步恢复正常教学。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园内用餐和午睡。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他们在吃饭睡觉时习惯了父母的陪伴,在幼儿园内,由于缺少家长的陪伴,他们容易出现无助感。还有许多幼儿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做好安抚工作,帮助幼儿快速进入睡眠。
“阶梯式入园”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使教师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进而获得家长的信任,从根源上缓解幼儿的心理焦虑。
(二)利用箱庭疗法
箱庭疗法又被称为沙盘游戏疗法,其中包含了心理学和东方哲学文化的精髓。箱庭疗法最开始是在儿童游戏中被发现的,主要强调了孩子应当有充足的玩具,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游戏在心灵创造方面的重要价值。后来,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夫构建了沙盘游戏,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放松幼儿的心灵,使幼儿更好地融入陌生环境中。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沙盘游戏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有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沙盘游戏,可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沙盘游戏主要是以沙箱为核心,营造一个受保护的空间,使幼儿在安全且自由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游戏的乐趣,进而慢慢平稳情绪。在沙盘游戏中,幼儿有了一个释放和表达自己情绪的空间,能够通过游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平复心情。
(三)构建温馨舒适的教育环境
在小班幼儿入园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家访,掌握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特殊需求,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育儿观念等。在家访后,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构建适宜的教学环境,从而缓解幼儿紧张的情绪和分离焦虑,使幼儿能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体验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作为主体,构建一个温馨且充满安全感的幼儿园环境,比如把幼儿的全家福贴在教室墙上,这能使幼儿时时刻刻感受到家人的陪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墙壁上绘制各种表情图案,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认知和自我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教导幼儿表达情绪的方法,或者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小玩具摆放在自己喜欢的区域,构建一个幼儿比较熟悉的教育环境。
(四)促进家园合作
为了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效率,幼儿园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建立家园联系栏,以便家长了解幼儿园每周和每月的活动计划与每日食谱。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优化幼儿园网站建设,完善幼儿园网站内容,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动态,如教育教学动态和园所的实际情况等。教师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或QQ群,实现动态化家园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绘本《我好害怕》,提前布置对应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记录自己害怕的事物,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入园时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到幼儿园授课,拓展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因为年龄较小,对家长和家庭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他们在刚进入幼儿园时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手段,给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幼儿缓解不良情绪与心理焦虑,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