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22-03-26金凤兰
金凤兰,童 辉,夏 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430030)
尿毒症是一种由于慢性肾衰竭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及代谢紊乱,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常见,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慢性肾衰竭早期无明显尿毒症症状,很多患者只有在肾功能持续恶化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若不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会逐渐损害其他系统功能,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而目前针对尿毒症患者通常以肾脏替代治疗为主,其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也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血液透析能通过透析器进行物质交换,将净化血液输至体内,以达到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2]。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一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障碍,加上需要每次穿刺,严格控制饮食,部分患者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其不愿意继续接受透析治疗,进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展及治疗效果。以往研究多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缺少饮食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3]。基于此,我院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钙磷代谢、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1日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腹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且符合有关尿毒症诊断标准[4]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肾超声检查可见双肾萎缩,皮质变薄者;④精神、认知、听觉等功能正常者;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心血管功能较差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脑出血者;⑤严重低血压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83例。观察组男50例、女47例,年龄22~80(55.49±10.18)年;透析时间1~3(2.15±0.74)年。对照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21~80(55.68±11.20)年;透析时间1~4(2.20±0.81)年。两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德国贝朗血透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约4 h。对照组在治疗前应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目的,接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临床护理,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等,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性格、兴趣爱好等,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奖励,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指导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变化,病房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针对饮食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清、牛奶、瘦肉、鱼等,尽量减少盐的摄入。对症状较为严重或意识不清、无法配合的患者,可由专业人士看护或给予夹板固定,预防出现脱出、大出血等风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回授法饮食干预具体如下:①传授饮食知识。首先由2~3名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回授小组,进行有关回授法、饮食管理、血液透析等知识培训,并收集患者年龄、既往疾病史、饮食行为等相关资料,评估其实际病情及营养状况,制订针对性饮食管理措施进行一对一授课;通过言语、动作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授课,并列举以往成功病例,告知患者如何正确进食,如服用优质蛋白食物,控制盐的摄入等,每次时间20~30 min。②复述饮食知识。在课后对每例患者进行针对性提问,嘱其复述以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问题可包括“从刚刚授课内容来看,您能确定哪些食物适合自己吗?”“如何进行食物补充?”“根据今日所学,您能否为自己制订1份合适的饮食食谱吗?”“能保证每日记录饮食情况吗?”。③评估并纠正。提问结束后对每例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对表现较好且复述准确的患者予以鼓励与赞赏;对表现较差、掌握情况不佳的患者,应与患者分析错误原因,营造轻松氛围,在维护其自尊心的同时针对缺失或错误的地方进行重复指导,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然后再次复述错误内容,直至完全掌握。④再次提问并评估。对完全掌握的患者应再次提问确定掌握情况,并补充可能遗漏的知识,如“关于饮食指导还有什么问题?”“在饮食方面有遇到什么困难?”“还有需要补充的知识吗?”等,确保每例患者能准确掌握;在提问结束后再次收集其饮食行为、病情情况等相关资料。评估患者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等。叙事视频具体操作如下:医护人员将有关尿毒症、血液透析、饮食干预等知识,采用视频形式进行播放,其播放顺序可为发病、症状表现、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目的、并发症、饮食干预方法等,并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安排护士与患者共同观看,做好强调、陪同、示范等工作,以轻松愉悦的态度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营养不良标准可根据营养评估量表(SGA)[5]进行判断,内容包括体质量变化、饮食情况、活动能力、胃肠道症状、并发症等,得分>7分为营养不良,得分越高代表营养不良情况越严重。②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依从性、钙磷代谢、营养状况,其中依从性评分采用我院自拟调查表进行评估,其内容包括饮食行为、心理状态、用药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好;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两组钙磷代谢情况,比色法[6]测定血钙(Ca),采用免疫化学荧光法[7]测定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营养状况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8]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水平。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9]进行评估,其内容主要分为生存质量、健康情况及日常活动3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④记录两组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营养不良例数为6例,其发生率为6.19%;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例数为13例,其发生率为15.6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及钙磷代谢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及钙磷代谢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长期治疗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透析费用较高,会使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0]。但以往研究缺少对饮食方面的干预,为此,我们将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取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Ca、IPTH、ALB、Hb、T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2周,观察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不仅能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改善其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对后续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回授法饮食干预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一方面能通过强调、提问、反复等方式让患者认识到饮食干预的重要性[11];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患者予以鼓励赞赏,对表现较差的患者,与其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认知,找出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并给予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2-13]。而叙事视频则是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能通过视频播放发病、症状表现、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目的、并发症、饮食干预方法等不同阶段,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参与兴趣及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借助医护人员的随时讲解与互动,加深患者对疾病、血液透析、饮食管理等的认识,有利于患者掌握基础知识,这可能也是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相较于临床常规干预来说,是一种更安全绿色的护理模式,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使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优势。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其具体时效性及可实践性还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究。
综上所述,将回授法饮食干预结合叙事视频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其在促进钙磷代谢、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