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3-26曾明
摘 要:进入新时代,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得到进一步强化。地方大学在规模上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整体人才培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本科人才培养;地方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137-04
Abstract: With China entering into a new era, the importance and posi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s strengthened by the country. Local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ar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ir abi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needs improving. This paper analysis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deepen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进入新时代,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得到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地方大学在规模上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深圳大学为例,截至目前,深圳本土90%本科以上毕业生、60%本科以上在校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深圳大学,30万校友95%扎根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奉献在深圳经济特区,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并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地方大学的整体人才培养水平与许多985、211大学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地方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重视本科教育,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已经成为地方大学的共识。然而,当前地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本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生进入龙头企业核心部门实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高端实习实践岗位的竞争方面,地方大学的学生与985、211大学的学生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即使是特色优势专业的优秀学生,在一线创新企业大多也只能得到較为基础的实习实践岗位。如华为、腾讯的人工智能研发部门等核心部门,给地方大学的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比较少。不能进入一线创新企业的核心部门实践学习,就难以接触行业高端发展动态,学生在实习实践环节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就业市场中,地方大学的学生在有些高端岗位的竞争力比起985、211大学的学生略显不足。
第二,教师教学综合评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不断完善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但按照学生评教的方式进行教师教学评价,始终存在片面性、不够科学合理。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一些学校试行综合评测后,一些教师又反映过于繁琐。教学评价方式目前显得都还没有完全满足教师的期望。教师教学综合评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和激励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培养提高,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一些教师出于工作压力,以及还没有体验到教学工作带来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对本科教学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也就相应导致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投入不够,在课堂以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有待加强。真正地培养学生,要求老师们不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跟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多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应该在课后多跟学生交流、互动。课后通过邮件、微信、QQ多种方式,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问题,投入更多的精力,关心、关爱、教化学生。目前,还存在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互动缺失的情况。
第四,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堂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讲座式的填鸭教学。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要求下,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尚未发生彻底的转变,填鸭式讲授仍然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主要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而非分析能力,以期末考试为主,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权重偏低,因而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同时,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水课。
第五,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发展学生特长和潜质的平台不足,学科交叉培养覆盖面较小,科研平台在本科生培养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科交叉培养人才仅在少数学科专业间开展,学科交叉课程数量也比较少。科研融入教学的力度有待加强,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接受科研训练的范围还比较小。
第六,国际化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中高质量的国际化课程比较少,特别是专业课,无法很好地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七,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高层次创业课程数量比较少,一些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胜任创新创业教育任务,一些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一些实验教学平台不能真正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标准,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升级。
第八,本科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适应迅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第九,教学条件建设有待加强。学校的条件保障应该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学校的各类场所都应该能够成为培养学生的地方。目前,大部分地方大学的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比如教师休息室设备简陋,不具备教师交流互动的条件;许多学生活动的场所信息化程度不足,空间设计也不能满足师生交流的需要。
第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深度服务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将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目前,大部分教学的过程数据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对教师个性化教学、基于学生行为分析的科学化管理支撑不足。
二、问题原因剖析
当前,本科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源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响,受当前教育体制机制的制约等。具体来说: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会比较长期地影响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传统教育习惯于传授并要求学生记忆确定性知识,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既往性与确定性知识,教学是为了教学生获得已知,而不是探索未知,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授确定性知识的优势不复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发生转变,由传授确定性知识为主,向推动学生发现不确定性、学会分析比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方面转变,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第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固,一些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不到位,认识不够深入。尽管教育部再三强调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二者的基础和中心地位还不够巩固。一些部门、学院领导没有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认识高等学校的使命是以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为根,导致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等方面对本科教育重视不够到位。教师对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对本科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学习效果自然也不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第三,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不够聚焦。评价机制对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对高等学校的评价标准中,科研受到重视,本科教学则因为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量化考核,在评价指标中被弱化。在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中,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五大指标:教学(学习环境)占30%、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收入和声誉)占30%、论文引用(研究影响)占30%、国际化程度(工作人员、学生和研究)占7.5%、产业收入(知识转移)占2.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八项指标:毕业率和留校率占22%、毕业率表现占8%、社会流动性占5%、师资力量占20%、专家意见占20%、财政力量占10%、学生选择性占10%、校友捐赠占5%。QS世界大学排名的六项指标分别为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40%、全球雇主声誉占10%、师生比例占20%、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占20%、国际教职工比例占5%、国际学生比例占5%。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中,本科教学也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学成了良心活,科研才是硬杠杆。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高校科研成了教师的主业,教学的地位被弱化,学校和教师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
第四,人才培养机制不成熟,活力不足。当前,许多地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依靠机制解决教学改革深化中的政府调控不力、整体设计不足、动力支撑不够等关键问题。在很多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仅仅是部分专业、少数教师的行动,究其原因,是人才培养机制还很不成熟,受到旧有机制的禁锢,改革无法深入推进。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五,本科教学奖励力度和教学改革研究资助力度不够,难以充分发挥教学奖励的激励作用,支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于本科教学奖励的经费与科研奖励经费相比差距甚远,奖励覆盖面和奖励力度都比较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经费与科研项目经费相比,更显得明显不足。各类教学改革项目资助经费额度过低,难以有效支撑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地方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员参与。坚强的领导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只有各级领导认识全面深刻,改革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各级领导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方面要全面支持本科教学,加大经费投入,支撑本科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对本科教育的发展形成统一的认识。管理系统要全面支持教学改革的推进。做好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由点到面,有步骤推进,最终实行全校性、全面的教学改革。
第二,創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活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强化学生实践,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资源。
第三,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支撑和激励教师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综合评测体系,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与教师职称晋升、聘期考核挂钩,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教学奖励,重奖一线教师。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激励教师教学投入。全面鼓励和引导每位老师都能把更多时间、精力、爱心真正放到学生身上、放到人才培养上、放到教学工作上。分层分类分步骤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一批骨干教师和卓越教师,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第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设计和管理,把传统课堂的知识传递模式改变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与学新模式,使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实施“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让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常态化。推广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积极运用小班授课和“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建立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完善知识考核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行过程性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动态及格线、教学与考试分离等考核方式改革,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淘汰水课,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
第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建设丰富的不同类型优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学术型社团,作为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质的重要平台。建设多学科交叉培养平台,开设多学科交叉渗透课程,制定跨学院学习生活学籍制度。促进本科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团队,加强教学与科研结合、课程与课题结合、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结合。
第六,加强国际化课程资源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资源,立项建设一批高质量国际化课程。同时,通过“国际课程周”等形式,邀请世界一流大学的师生到深圳大学来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和共享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
第七,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梳理、完善学校现有的本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真正把“双创”教育的目标、内涵和要求体现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着力完善“双创”人才校外兼职导师管理机制,完善和扩大由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创业家等组成的学生联合培养导师队伍,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双创”实验教学平台改造工程,突出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专业性、课程性、创意性和改造提升到能够启迪创新思维、培育“双创”能力的水平上来,使实验教学环节真正对接“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品质和本领。
第八,开展专业动态调整,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行业发展新趋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对专业建设水平进行全覆盖的评估,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建设升级更新,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新师范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学科专业升级、新兴学科专业提质、交叉学科专业融合。积极推进本科专业评估与认证,推动学校追求卓越,建设一流专业。
第九,加强教学条件保障,让师生处处可以交流互动、学术研讨。要把学校所有教学楼的走廊、通道、大厅等公共场所,改造成处处都可以交流互动、处处都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术殿堂式的环境和条件。要改造升级教学楼的教师休息室,配置信息化设备,使其成为教师课间交流互动、碰撞思想的空间。
第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深度服务教学。打造支持教师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学生行为分析的科学化管理平台。
第十一,面向未来,全面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全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艺术、美育、体育教育。开展感知未来、思考未来的探索式教育。实施跨学科专业-贯通式人才培养,以交叉专业建设等路径强化交叉人才培养,以课程整合等拓展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强化基础学科教育,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本科教育国际化,增强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实行招生制度改革,优化生源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和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17-23.
[2]王飞,赵雨寒.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9(8):121-126.
[3]郑文.从重模式到重机制: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高教探索,2018(7):5-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机制研究”(粤教高函[2018]1号)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明(1979-),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