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想象的花儿在课堂绽放

2022-03-26于跃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想象创作发展

于跃

【摘 要】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从而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想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并且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學生的想象力宛如星辰大海,绘画艺术正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佳途径。但很多学生被要求画得标准化,只用上色均匀和像与不像来衡量一幅画的好坏。本文将探究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为审美的培养打下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想象 发展 创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首要方向,教师应通过培养想象力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想象力是上天给予人们最宝贵的礼物之一,缺乏想象力,人生也没有了创造力,也就没有了光彩。

富于想象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先进行科学的幻想,再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形成反差“萌”。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想象,想象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呢?本文就此展开了探究。

一、改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想象力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生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都在照着范画临摹,最后大家的作品都达到了“标准”,而遇到自己创作时,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让学生画得像很简单,画得有想象力却很难。填鸭式的教学,不仅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更会扼杀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时要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开放的教学局面,因为在拘束紧张、缺乏互动、完全被他人主导的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是无法充分发挥的。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创意,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各种角度引导儿童,致力为学生构建真正开发想象力的课程。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美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而不是学会技法和口诀。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到处涂鸦是他们在幼儿时期就具有的本领,但是他们又会很快地被其他事物吸引。中年级学生有一定专注力,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凭借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愿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空间。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更加开放,这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的好机会。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自由发挥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他们探索和思考,凭着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寓教于乐、身临其境,让学生进入创作者的角色,同时也走进自己丰富的想象世界。有一节课笔者带领学生画太阳,先带他们出去观察太阳,再回到教室作画,结果他们画了很多种太阳,有红色的,也有橙色的,其中有个学生画了黑色的太阳。当笔者将所有作品贴在展示墙上时,这幅黑色的太阳画变成了“另类”,招来了很多同学的嘲笑。这个学生低头不语,像做了错事一般。笔者蹲下来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你的太阳是黑色的?”他告诉笔者:“我观察太阳时,光芒太刺眼了,什么都看不清,我就觉得太阳是黑色的。”从那一刻起,笔者有一种无形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有责任保护好他们没被简笔画侵蚀的想象力。

三、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进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之后,如果缺乏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纵使拥有再多的技巧,再鲜艳的颜色,画面内容也是空洞和缺乏想象力的。怎样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画、不想画的难题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自然科学、传统文化、自我认知等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绘画材料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理念体系,可以强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输出的方式,搭建系统的学科框架。

播放与主题相关的音乐和视频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多维度发展。例如,《下雨啰》这节课,笔者先让学生把窗帘拉上,灯都关掉。请学生们闭上眼睛,轻缓呼吸,在这种安静舒适的课堂之中,再播放几段关于雨的曲子,里面不仅有雨声,还有……“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曲子播放结束后笔者问大家。“我想到了放学路上下着大雨,我飞奔到公交车站。”一个学生说道。“我看到了碧蓝色的湖,湖水就像镜子一样,雨水滴落泛起层层涟漪。”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还有的学生说,他听到雨停了,云雾消散,太阳光散落在身上很温暖。笔者肯定了大家的回答,重复播放曲子,让大家将音乐中感受到的、想象到的用画笔描绘出来。

小学生还喜欢观看各种动画片和视频,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动画片和视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快乐,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生们手指画的时候,笔者直接打开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给他们看,视频中一片森林空地上两拨动物在进行拔河比赛,忽然间乌云密布,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动物们就利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纷纷开始回家。“猜猜它们都是怎么回家的。”播放结束后笔者提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地鼠是钻洞回去的,因为地底下没有雨。”“猴子肯定是拿着一片树叶挡着回去的,因为它最机灵。”“兔子是跑回去的,因为它跑得快。”笔者引导大家: “同学们可以把想象中动物们回家的办法画到画纸上吗?让老师瞧一瞧它们到底是怎么回到家的。”由于大家都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这节课作业完成质量很高。

学生的课堂习作,把他们带入雨天的情景,最直观地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这样学习任务就落到实处了。基于真实的想象和回忆,才能最直观地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四、欣赏优秀作品,深化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发散的、多样的、无法预估的,但学生的成长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还需要正确引导和知识积累。如果人是一辆汽车的话,想象力就像是一部发动机,正确的引导就像是方向盘,丰富的知识则等同于充足的燃料,只有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辆车才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行驶得越来越远。

笔者曾经在班内组织了一场以“我心中的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美术活动,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要求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大胆创意画出心目中爸爸妈妈的形象。学生们非常认真地观察,兴趣盎然且迫不及待地要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父母。但是学生们画出的父母形象形式单一,几乎都是黄白色的脸,爸爸高一点、妈妈矮一点(如图1),并没有发挥出创新能力。

其实在日常美术活动开展中,笔者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画树叶”,学生们大都画出的是绿色水滴形状的树叶,不会扩展到不同的形状、颜色、纹路,更不会思考季节对树叶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创作缺乏新意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自己感知并记录变化,促进学科间的融合。美术活动的开展,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学生完成了以拓印、拼摆等丰富形式的作业(如图2)。

平常的教学活动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并把美术活动定位于创造性的潜能开发,激励每个学生接受新的挑战,主动寻求新目标大胆创新。这样一定能够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提升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成长。

笔者相信想象力是灵感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就像一张白纸,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撒一粒种子,然后,教师去灌溉、施肥、播撒爱的阳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拥有绚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想象创作发展
快乐的想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一墙之隔》创作谈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创作随笔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