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2022-03-26刘小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师应文本

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白话文就是范读和默读,文言文就是教师逐句翻译、学生背诵,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因此本文将以《劝学》为例分析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人的策略。

阅读指的是利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了解世界的活动,是一种主动过程,也是一种理解、领悟、评析的思维过程[1]。传统的阅读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信息式阅读法、文学作品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的对象有报纸、说明书以及广告等,主要目的是了解情况、掌握信息;文学作品阅读法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经典著作阅读法的对象是古典著作、哲学著作、经济著作与军事著作等,以理解其深奥哲理为目的。阅读检验标准有阅读发音、阅读速度、阅读效率与阅读功能。

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阅读可以娱乐身心。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高中知识,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情愉悦。

其次,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内阅读中教师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两者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关键途径,可以让学生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文本的内涵,更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将以高中统编版《劝学》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一、把提升专业素养放在第一位

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首先,语文教师应高度注重阅读。在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影响下,大多数语文教师更注重高考题目的练习,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是理解、书写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其次,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见解与想法,认为学生只需听从指挥即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把加强自读感知做为阅读的第一步

自读感知是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人的第一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体会和分析文本。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不要提任何问题,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同时也规定学生不能借助教辅资料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不理解的问题标注出来,之后进行探讨。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甚至没有意义,教师无需反驳,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

《勸学》是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一篇较为典型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作者荀子入手,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荀子,再为学生拓展一些关于荀子的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品读文本,教师可以适当纠正学生的读音与断句,并让同桌之间互读。最后让学生分段诵读文本,明确《劝学》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即文本的第一段“学不可以已”,而分论点则处于第二段至第四段当中。通过自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握文本的基调、节奏,也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意思以及论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要做到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合作探究可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措施实现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有机结合,将课堂还给学生。《劝学》作为一篇文言文,相对较长,翻译难度较大,若一直让学生自行翻译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为此在第二段之后的学习教师可以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解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一找本段的重点以及作者的理论,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就某些观点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在教学下面这段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一段的课文注释较为详细,对很多重点词句都有解释,就可以让学生自行翻译这一段,并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面一段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不理解“蟹六跪而二螯”“寄托”等词句的意思,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4]。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擦出思想上的火花,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水平。

四、灵活应用各种阅读方式,加强拓展延伸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示范朗读,议读等。其中示范朗读也有很多方式,如教师朗读、利用磁带播放名家朗读,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把握文本的节奏和基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文本。之后再通过议读让学生评论和赏析文本,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文本尤其是文言文并不能仅理解文本意思,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手段实现拓展延伸,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积累相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

第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外阅读活动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为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文本供学生阅读。第二,教师指导与学生积累相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阅读水平也相对较低,在自主阅读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需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听说读写相结合。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能力,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实现四者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听就是让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素材;说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多与教师及同学沟通交流,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对文本的评析;读就是阅读文本,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精读的方式;写就是在阅读之后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例如,在学完《劝学》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两个问题,即荀子的劝学与其人性本惡的思想有关系吗?以及荀子的观点在现在是否过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大文本钻研力度,灵活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贵红.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以《劝学》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8):22-23.

[2]顾海学.阅读·剖析·探源:学生主体发掘的教学三部曲——以苏教版《劝学》教学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8,001(002):10-12.

[3]谢海军.打造高中文言文教学智趣性课堂摭谈——以《劝学》为例兼说初高中文言教学的衔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1-12.

[4]吕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劝学》教学点评为例反思如何建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教育界,2016,022(028):43-43.

[5]赵婉彤.浅谈层递式语文教学——以《劝学》为例[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8,001(007):63,80.

刘小玲,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师应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