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穿越”了八千年的马尾松
2022-03-26段友鱼
段友鱼
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中国杭州萧山钱塘江南岸跨湖桥附近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富足,生活的环境优美,那里降雨丰沛,有丘陵,有河水,距离大海也不算远,周围长有菱、芡、水稻、南酸枣树、桃树、梅树、柿树、橡树等植物,还有鹿、牛、猪、狗、鼠、猫、鸟、鱼、蟹等多种多样的动物,大自然的馈赠丰厚。
聪明的跨湖桥人学会了培植水稻、驯养猪等本领,还掌握了制造石器、陶器的手艺,可以用这些工具切割、蒸煮食物等。他们有多种多样的生产工具,如石锤、石斧、石锛(bēn)、石凿、石锉、磨石、石镞等。他们住在用木架搭起来的远离地面的干栏式建筑中。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还拥有制造独木舟的高超技术!
一天,一群跨湖桥人发现了一棵粗壮挺拔的马尾松。这棵马尾松便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啦!跨湖桥人挥动石斧,花费了很长时间,终于把这棵马尾松砍倒,并用更多的工具把它加工成了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根木头挖空加工而成的舟,或者说,它是充满智慧的人类运用石器、树木、火、泥巴制造出的水上载人载物工具。跨湖桥人是将木料整棵运走,还是就地挖空树干制作出的这只独木舟呢?我们想象不出来。但我们知道,跨湖桥人在改造这棵马尾松时,使用了火、泥和石锛等物品。恩格斯曾说,在新石器时代,火和石斧通常已使人能制造独木舟。相比之下,跨湖桥人制造独木舟,使用的是更先进的石锛。
他们先把湿泥涂抹在想要保留的舟体上,然后用火烤露出来的部分,之后再用石锛把木炭刨掉。越往下刨、越到狭窄的地方,他们还会改用更小的石锛——他们准备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石锛。他们造的舟头、舟尾是微微向上翘起的,这样能起到破浪前行和防止水溅入舟中的作用。最后,他们还会把舟体打磨光滑。
聪明的跨湖桥人还为独木舟配备了木桨。他们会用完整的木料制作长140 厘米、桨柄宽6~8 厘米、桨板宽16 厘米厚2 厘米的木桨。木桨虽然不太规整,却足以用于划水,可以辅助独木舟在江河湖海上航行哟!
被频繁使用的独木舟磕磕碰碰,有了损坏怎么办?别担心,跨湖桥人不仅会造舟,还会修舟。独木舟破損、漏水了,跨湖桥人就会找一块阔叶树木材,仿照着破损的形状,将木材修理成适当的样子,然后用天然胶质材料对舟进行粘补。这就是原始的捻缝技术。他们已经懂得利用骨胶或植物树脂对器物进行粘贴、修补了。
跨湖桥人制造的独木舟,比筏或简单的漂浮工具更先进。筏是由竹或木绑扎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而独木舟则是用整棵树制作而成的,被挖空的舟体有更大的浮力,也更便于运输物品。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跨湖桥人以及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原始人都掌握了更加先进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技术之后,他们是不是就有了对外交流、交换、贸易的需要,而像独木舟这样的交通工具也就应运而生了呢?所以,独木舟的出现可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与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密切相关呢。
人们发现了跨湖桥人的遗迹,经考古挖掘后,发现了他们用美丽的马尾松制造的独木舟静静地躺在已经干涸的湖岸边。估计当时的人正要对独木舟进行维修吧,因为它被发现时还被架在几根木桩上。
只见独木舟头部微翘,残长560 厘米,最宽处有52 厘米,厚约2.5 厘米。它旁边零散放着五根长260 ~ 280 厘米、宽5 ~ 8 厘米的木料,还有一整根长250 厘米的木头以及两支似乎还未加工完成的木桨。此外,独木舟周围还有石锛、锛柄、砺石(可当作磨刀石或石磨的一种粗石)等工具。更神奇的是,独木舟舟身上有火烤的痕迹,有疤洞,补洞的木材并不是马尾松。
这只独木舟一等就是好几千年,直到2002年才被人们发现,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舟船历史的空白,它是目前被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木舟出土物。
在跨湖桥人之后,人们又对独木舟进行了各种改造,比如将两只独木舟并排连接起来,再在上面搭建上层建筑,山东平度就出土过隋代的双体复合独木舟。
一只小小的独木舟,让我们窥探到了几千年前中国的舟船世界,这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它告诉我们:中国不只有悠久的陆上文明历史,同样有丰富而久远的水上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