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研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2-03-25胡海琼

科技资讯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不端惩戒科研人员

胡海琼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随着某些焦点事件的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引起热议,同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文件也陆续出台,科研诚信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在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在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2],然而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情况一直存在。该文试图通过阐释与分析我国目前科研诚信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构建未来科研诚信建设体系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科研诚信建设的研究背景

科研诚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石,是弘扬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的体现。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但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在科技与社会经济接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并日趋严重。在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术浮夸和学术腐败现象: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之,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之,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有之[3]。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1997—2017年我国典型不端科学行为案例的统计,近20年来我国不端科学行为呈现出频发趋势。就涉事当事人的职务而言,涉及的范围广泛,既有高级领导干部,也有有各种学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从发生单位看,985、211 高校的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占所有统计单位的50%以上[4]。科研诚信的缺失不仅造成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给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声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对科研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仅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5]。

近年来,科学不端行为日益频繁,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制度监管、处罚指导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提高了科研诚信水平,但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缺陷和不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意见》是我国首部研究诚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要求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提出要积极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形成预防与惩治、自律与监督相结合,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体系,秉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原则,严肃查处任何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努力构建科研诚信建设共管、共享、共治新格局模式[6]。

2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执行科研诚信建设制度虽然已有较为成型,但由于缺乏系统与规范的科研诚信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因此仍不能完全对学术不端行为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背后的问题,不仅要有法律规范来约束,更应从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从而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从目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片面强调科研成果,忽视科研诚信宣传教育

目前,高校科研学术评价及其激励机制一直将科研成果视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标尺,已成为科研工作量核算、科研评奖、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导师遴选、教学评价、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忽视对科研人员学术道德的培养和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造成科研人员只片面重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把撰写论文、取得成果当作首要工作任务,越发导致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淡漠,科研目的不纯,在学术研究上有数量缺质量,在科学研究上功利心多学术心少,著作“身”“心”不合一,做人、做事、做学问不统一,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求真务实精神。

2.2 有待完善评价标准单一科研学术评价体系

我国目前尚有待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科研学术评价机制,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重学术轻思想的“短平快”评价方式仍为普遍,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标准主要以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为依据。在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因素,简单追求数量,又由于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大量的科研成果,既是违背了创造性劳动的规律,同时也会造成科研成果的质量大大降低,还带来了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应把研究视角、注意力都集中于成果本身的研究价值,避免假、大、空,甚至误入歧途,导致学术不端,建立一个综合考量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人才培养贡献的有价值的系统研究体系。

2.3 有待完善处理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尚有待制定较为完整、系统、有效的立法来预防、规范和惩治学术腐败。虽然科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已制定了科研诚信建设管理和对案件查处及惩治的实施办法和处理规则,但具体实施力度和强度与预期相差甚远,学术规范委员会在真正意义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致使对科研诚信工作监管不力,对科研学术不端行为执法困难。

2.4 有待建立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监管机构

根据我国现有的科研管理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主要是负责人所在的主管单位和高校。虽然我国有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相继都设立了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但受理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协调各部门对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7]。因此,有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监管。

3 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3.1 简单量化考核的制度因素

由于当前科研评价存在过于受发表论文、承担项目、荣誉性头衔、获奖等条件的限制,“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倾向机制,导致部分科研人员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并以抄袭、剽窃等各种“短平快”违背学术道德的不正当手段使自己达到考核标准。

3.2 单一评价的导向因素

科学研究的学术生产有其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但由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甚至采用相近或相似的“一把尺子量到底”模式,存在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导致部分人员盲目追求科学研究的成果数量,一味追求发表速度和标准效率,从而忽视了学术本身必要的生产周期。产生大量没有科研价值、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学术垃圾”,以不正当的方式生产和发表研究成果,甚至触及科学不端行为的红线是不可避免的。

3.3 监督惩戒不力的制度性因素

目前,由于监督惩戒机制的薄弱环节,导致还存在一些难以被发现科学不端行为,甚有被发现也并未受到严厉处罚的现象,而且由于目前此类不端行为的违规低成本和低风险,所以对其威慑和消除仍是困难的。

4 对当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建议

治理学术失信问题,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一个集防惩、管理、保障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由政府统一指挥,社会全员共同参与,协同努力、取得持久成效,形成预防惩治、自律监管相结合,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研诚信建设的新格局模式,让科研诚信激发出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结合前述分析,该文就如何有效遏制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使学术研究成为“净土”,提出了科研诚信建设的七点建议。

4.1 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以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并加强科技计划的科研诚信全过程管理为前提,职责明晰、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8],这是遏制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的一个重要途径。

4.2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建立并加强科研失信惩戒机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落实科研诚信监督有效运行机制,在加强对科研信用缺失的法律处罚形式的同时,要切实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从政府层面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对相应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实行常态化管理。新形势下必须深化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勇于打破常规思维,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9]。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建立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可以有效地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10],减少学术不端行为,搭建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与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平台,充分激发科研活力,做真学问。

4.3 健全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构建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价值评价体系。引导建立以成果质量为导向的综合科研价值评价体系,科学实行同行评议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从而形成并强化自觉的科研诚信意识;根据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的研究规律,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周期,且应避免出现评价考核“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过于频繁的倾向,给予研究人员充分的科研时间和空间。科研成果由计数量转变为评质量、由单一度转变为多维度、由重形式转变为重内容,引导科研工作者以追求质量和贡献为导向,以极大的潜心求得真知。

4.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科研诚信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地方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的分阶段、分权限信息共享,为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惩戒提供支持[11]。可以为科研人员的科学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诚信监督和惩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5 建立科研诚信库管理,实施诚信考核常态化

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制度,作为评价科研水平的重要参考,建立专业独立的科研监督机构,对科研信用进行实时跟踪。科研人员在科研诚信领域的业绩表现将直接与年度绩效考核、科研评优评奖、科研工作量核算、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导师遴选、教学评价、职称评定等方面挂钩。为有效净化科研学术环境,对凡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当事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12]。

4.6 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制度,让科研诚信教育常态化,使学术环境风清气正

把科研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动态管理之中,让科研人员从内在建立起明确的科研诚信道德意识,并确保弘扬学术道德、坚守科研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始终[13]。开设科研诚信教育课程,弥补中小学德育法律课程缺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缺失、研究生阶段学术道德教育缺位,理论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断层问题。应以强调科研活动中的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和伦理规范的要求为中心,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养成诚信科研的良好习惯。结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科学普及知识宣传和专业技能教育等,始终将诚实守信的内容灌输至教育的全过程[14]。同时,加强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使其形成以科研诚信为本、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观念和行为,踏实做人,真做学问,用实际行动共同营造崇尚学术诚信、追求科研道德、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

4.7 加强科研失信惩戒机制

管理制度的实施不到位、惩罚的执行力度过于薄弱、违规的操作成本较低已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导致学术研究的腐败,科研环境的污染,学术纯洁性的玷污,使科学研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5]。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因此,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方面,在进行科研人员自律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科研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相应制度的约束功能与惩戒作用,将不敢造假的“紧箍”越念越紧,从而使造假无处藏身、最终无假可造。在惩戒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方面,应加强各级治理主体机构的协同联动合作,以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强调对科研管理部门要树立为科研人员攻坚克难铺路搭桥的服务意识,不断推进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提出更高要求[16]。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推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只有长期坚持“教育优先、预防为主、监督同步、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以自我道德养成和行业自律为前提,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惩戒的科研诚信建设系统工程,正视问题、彻底把准科研诚信问题的“脉”,找到问题的“病灶”,并实事求是地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标本兼治、药到病除”。要推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就必须下定决心,多措并举、多方下药,将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形成的合力,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体系,形成学术自律与监督管理并重,预防与惩治并举、多管齐下的局面,才能标本兼治,使学术研究成为真正的一片“净土”。

猜你喜欢

不端惩戒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忘却歌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也谈“教育惩戒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