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22-03-25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轨道重庆

苟 伟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截至2021 年末全国已有40 余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重中之重,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项要求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继出台,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重庆轨道交通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文件为基础,结合《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1 重庆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及线路特点

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0 条线路402 km,包括1、2、3、6 号线、6 号线支线、4 号线一期、5 号线一期北段/南段、9 号线一期、10 号线一期、环线,线网运营车站共209 座(含换乘站22 座)。重庆轨道交通拥有世界最长、客运强度最大的单轨线路(3 号线,66 km,采用4 个交路运行),多种轨道交通制式(单轨和地铁)并存,适应山地城市特征(采用As 车,单轨最大坡度达60‰,地铁最大坡度达50‰),多编组混合运营(二号线4 辆、6 辆编组混跑,三号线6 辆、8 辆编组混跑)等重庆轨道交通特色。

2 重庆轨道交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

2.1 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

(1)运营企业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围绕“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工作思路,制定“精细铸安全,精湛保平安”的安全工作总体方针,并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细化分解制定了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1]。

(2)运营企业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制定了“杜绝大事故、防范险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层层细化并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2.2 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安全生产法》和《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出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下设安委会办公室,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委会办公室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下属单位均设置了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分别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到位。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安全职责。严格要求各级负责人执行一岗双责规定,按照规定的督查次数完成对管理范围内的督查工作,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

2.3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定期组织运营企业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管理体系、人员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2)围绕风险管控“一图一表一库”,动态分级管理安全风险。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落实风险分类、分级,明确各层级的管控责任,从制度、技术、组织、应急等方面对风险进行管控[2]。

(4)持续深入推进“日周月”隐患排查,梳理完善各级隐患排查清单、明确排查标准、量化排查项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纳入隐患管理《一岗一册》。

(5)落实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做到责任、时限、资金、措施、预案“五到位”,切实整改安全隐患。

(6)做好重大隐患挂牌销号管理,定期上报重大隐患的整改推进情况,推动整改工作有序开展。

2.4 应急体系管理

(1)按照三级预案管理体系,制定并不断完善《运营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运营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邀请运营、公安、消防等行业专家进行预案评审和备案。对“一站一预案”“一桥一预案”及“故障处理指南”等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制定发布《运营应急管理办法》,明确应急职责、应急队伍、应急演练、应急信息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演练总结评估工作,并将现场处置方案学习、演练、优化完善纳入工班常态化工作,不断更新完善三级预案。

(3)充分发挥“常乘客”参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应急处置,强化市民的乘车安全意识,并在列车和车站发生突发事件时发挥应急作用,邀请“常乘客”定期参与线上培训、线下演练等活动,使“常乘客”熟悉掌握轨道交通安全常识,提升突发状况应急处理能力,在列车和车站发生突发事件时发挥应急作用。

(4)建立“五长联动”机制(轨道车站站长、轨道公安巡长、属地派出所所长、属地街镇长、属地消防队队长)。

2.5 事故事件调查与报告

(1)制定《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信息管理办法》《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处理规则》《轨道交通运营质量事件管理规定》等制度,明确运营事件事故报告程序和处理规则。

(2)针对安全事件事故,分级召开分析会,查明事件事故原因,按“四不放过”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闭环整改措施,并建立事件事故档案。每月对运营事故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按线路、分专业统计、同比分析,形成总结分析报告。

(3)对影响较大的事件事故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各岗位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风险防控意识。

2.6 设备维护与管理

(1)将设施设备维护规程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在制、修订前进行立项,在编制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讨论、内部征求意见、技术委员会审查,发布、修订、废止等过程经过技术委员会充分的技术论证。

(2)对现有设备设施维护规程进行全面梳理修订。轨道运营企业对设备设施维护维修类规程的完整性、可操作性、专业性进行全面梳理审查,为规程的整合、修编、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3)根据设备设施维修规程审查结果,制定《运营设备设施护技术文件编制工作方案》,对规程编制范围、编制依据、编制要求等进行科学安排,并将设施设备维护规程分两级进行管理,其中,集团发布的维护规程作为企业标准,负责规定维护项目、维护周期和技术标准;下属运营公司根据自有设备的特点发布相应的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负责规定维护工艺流程、质量与安全控制要求、维护验收等内容[3]。

(4)检修信息化管理。施工管理系统和检修信息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具备施工计划、作业请销点、停送电、轨行区施工作业令及施工作业负责人资格管理等功能,通过系统代替人工办令及控制程序,增加施工作业有效时间,提高施工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具备检修流程、设备告警、人员行踪、故障履历分析等功能,通过代替人工检修记录分析及自动告警,提升员工生产力,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靠性。

(5)设施设备运行检测和监测工作。对桥梁、隧道等结构设施,委托第三方单位每年开展专项检测评估工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分级响应制度,对结构变形量和警戒值进行定期分析,确保安全。对轨道、接触网开展月度动态检测并制定检测标准和考评机制,对轨道、接触网的状态及检修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检测、监测技术力量,对运营线网桥梁、隧道结构、轨、网检等进行统筹管理,强化检测工作。

(6)作业管理规定。制定《重庆轨道交通正线轨行区施工作业管理办法》《重庆轨道交通各线车场轨行区施工作业管理办法》《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车站区域施工作业管理办法》3 个施工管理类制度,制定正线、车站、车场三类地点施工作业请点和销点、施工作业安全防护等规定。

3 重庆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困难

3.1 外部因素影响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隐患突出

(1)轨道控制保护区施工风险凸显。重庆独有的山地城市特征使轨道交通具有车站埋深较深、高架线路桥梁和穿山隧道多等特点,造成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目前,重庆正在监管的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施工项目超过1 000 个,轨道运营企业采取的人工巡查手段难以进一步提高巡查频率和质量。规划、建设、运营线路的增加,加大了控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各种违反控制区保护区管理办法的事件时有发生。

(2)线路周边地质灾害风险突出。轨道高架线路占比高,多处线路穿越山地林木密集区域和岩土不稳定区域,造成滑坡、危岩、树木倒伏和孤石坠落等风险偏多。如重庆轨道2 号线大坪至佛图关区间曾因树木倒伏侵限导致运营中断。穿越中梁山、铜锣山等超长山岭隧道多,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压力偏大,突水和涌沙风险高,列车在隧道中发生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乘客快速疏散、故障抢修的难度较大。

(3)市政设施接口安全风险突出。轨道车站、车场等设施与周边市政管网、道路等设施存在较多物理接口,受制于建设时序及工程质量的影响,部分市政管网与轨道运营设施接口间存在一定建设遗留问题,市政设施老化造成管网渗水、异味进入轨道车站等问题逐年增多,影响轨道运营安全及服务质量。

(4)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被撞击风险大。轨道交通部分高架车站、线路沿城市道路设置,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高架线路、车站的设施设备载重货车、轿车等机动车辆,造成设施、设备严重受损,导致线路和设备停运。对此,轨道运营企业对道路岔路口、车流密集地段等被撞风险较高的沿街墩柱加装防撞钢护筒,优化了墩柱被撞击应急预案,尽可能减少墩柱被撞击后对轨道设备设施造成的损失和对线路运营带来的影响,但轨道墩柱被撞击的风险仍难以防范。同时,重庆轨道交通线路跨江设计特点明显,线网有跨江大桥10 座。其中,跨长江5 座、嘉陵江5 座;轨道专用桥5 座,公轨两用桥5 座。跨江大桥多,且尚未安装防撞设施,桥墩被船舶撞击风险较为突出。

3.2 建设运营多元化模式带来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

(1)在建线路与运营接口关系复杂,运营安全风险突出。重庆轨道交通采取了自建、PPP、EPC 等多种建设模式,在建线路的部分施工与运营线路、车站存在交叉问题,PPP、EPC 的建设方为赶工期、赶进度,在与运营接口的交叉施工时对运营安全重视不够,甚至不按运营安全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增大运营安全风险,威胁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

(2)“多元化”建设导致运营设备维修管理难度增大。重庆轨道4 号线、9 号线等轨道交通PPP 建设项目将逐步投运,部分PPP 建设的线路将委托轨道运营企业运营。PPP 建设方对设备选型、技术标准等方面差异化,导致一种设备多种品牌,增大了运营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对线网运营安全服务和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是一种考验。

(3)重庆本地轨道设备厂商研发实力较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复杂,子系统多,其中车辆和信号系统尤为重要。为配合重庆产业配套和发展,扶持本土企业参与轨道交通建设,重庆轨道交通部分设备未能采用国内外一线成熟品牌,使用的重庆本地轨道设备厂商产品,导致设备自身设计缺陷多、整改难、故障率居高不下。如重庆轨道6 号线列车电牵设备,近年来故障频发,经过多年运营磨合整改,问题依然突出。

(4)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大量流失。重庆轨道交通PPP 项目将逐步投入运营,重庆多家PPP 建设运营单位已开始招聘、储备运营人才,PPP 建设运营单位的待遇不仅高于线网主要运营企业目前的待遇,开通运营(一条线运营)后安全运营的压力也远低于多线运营的安全压力。线网主要运营企业大量的专业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向PPP 运营单位外流,造成基层技术岗位、业务骨干、管理岗位的人员缺失,弱化了安全管理和技术力量,给运营安全保障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5)调度指挥权责不清,增大行车安全风险。多运营主体下线网运力匹配、换乘时间节点的匹配、施工作业中接口界面施工点的统筹安排等矛盾突出,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增大运营线路间调度、指挥的协调难度;相邻线路突发故障、事件的处置难度增大,处突效率降低,应急处置风险增大,影响线网的安全服务和运行效率。

(6)线网票务清分存在风险和难度。由于各运营主体票务系统设备选型的不同,存在软硬件上的功能性差异,导致运营参数管理、数据管理、票务清分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结算层级多,协调难度大,管理界定不清等增大各条线路票务清分难度。线网突发应急情况时,票务应急处置没有统一的组织、调度,增大票务应急处置的风险和协调难度。

4 结束语

随着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客运量不断攀升,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难度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外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探索更符合重庆实际情况的运营管理模式是今后重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重点工作。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轨道重庆
重庆客APP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