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旅游演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25白嘉奇
白嘉奇,卫 红
(1.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2.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在我国,旅游演艺的发展只有短短三十年,经历了从主题公园或景区表演项目发展到成为可以独立吸引游客的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宏观来看,旅游演艺具有促进当地景区产品升级,带动就业,提高旅游收入等优点,是现代服务业的最新业态[2,3]。同时,在旅游市场上,旅游演艺的发展非常乐观,是当前促进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产业。
山西作为我国文化旅游大省,其在旅游演艺方面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近年来,山西旅游演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作品不断涌现,演艺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学者对山西旅游演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旅游演艺项目的真实性、游客体验、游客感知等方面的研究[4,5]。从单项旅游演艺产品来看,主要集中在《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优秀演艺作品上,缺乏对山西旅游演艺产品的综合性分析。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对山西旅游演艺进行了综合性研究能够推动旅游演艺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山西文化的影响力。笔者通过观察法、GIS分析法,对山西省旅游演艺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山西省旅游演艺发展提供借鉴。
1 山西旅游演艺分类与特点
1.1 山西旅游演艺项目分类
山西位于中原腹地,有表里山河的美称,长久以来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改编。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山西各旅游景区积极展开资源与文化的深层次结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旅游演艺作品[1]。从不同角度尤其是节目特色、内容、形式等对山西旅游演艺进行了梳理与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1.1 沉浸式表演。这种旅游演艺是通过游客与舞台结合,把游客纳入表演中来,游客既是观赏者,又是节目中“乡亲们”的表演者。这种表演形式能够极大增强游客的代入感,使游客沉浸在故事中,伴随故事的进行,游客能多方面的体会节目的深层次内涵。这种形式的旅游演艺需要景区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演艺的创作和演出地点的搭建,耗时很长。同时也要求景区本身文化底蕴深厚,否则经艺术改编的旅游项目就无法深入人心,造成资源浪费。
1.1.2 山水实景式表演。 山水实景表演是一种突破了传统舞台的演艺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将舞台搭建在景区的自然风光之中,将自然与舞台融为一体。在演出形式上,山水实景表演往往会大量借助灯、影、光等技术,给游客带来视觉上享受与惊叹。在演出内容上,往往与当地神话传说相结合,地域色彩浓厚,游客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人文知识,也从其他角度重新认识了景区的自然风光。
1.1.3 庆典型歌舞表演。 庆典型歌舞表演一般是在全国性的节庆活动或当地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结合景区自身文化,塑造短小精炼的小型演出。其中内容一般为歌舞,主题性强,更新速度频繁,甚至每天的表演内容都不一样,在游客高峰前进行集中排练。演出地点往往都在景区门口广场处或景区内宽阔区域,以便游客欣赏,时间不长,能够起到带动游客情绪的作用。
1.1.4 传统歌舞表演。 传统歌舞型演艺是旅游景区中最常见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有着固定的表演地点和节目内容,并且有固定演员。表演地点一般修建在景区内或者景区附近。表演内容一般都是歌舞、杂技、当地传统艺术等,同时也会与景区所蕴含的文化故事相结合,是对景区文化的再升华。
1.1.5 开放式表演。 所谓开放式表演是景区充分利用景区地域,在多个景区内部景点设置表演活动,即表演都是开放的,随时随地进行的。表演时间一般固定但可以根据游客数量与游客集中情况灵活调整。表演地点就在景区内部有代表性的景点附近,这种地方一般相对开阔,游客比较集中。演出内容一般是当地或者景区中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故事等,歌舞类的节目相对较少。
1.2 山西省旅游演艺特点
1.2.1 旅游演艺数量较多,各地区均有代表性作品。目前看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山西的旅游演艺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见表1)。山西省旅游演艺起步较早,最早的形式是各个景区自由开发,借助景区内部资源,聘请民间艺人进行表演活动。主要表演内容为戏曲乐舞、传统民俗等,并没有集合自身旅游资源,大部分仅为传统习俗表演。
表1 山西旅游演艺一览
1.2.2 山西文化丰富多彩,旅游演艺创作素材多样。 山西省文化特色种类多样,各具特色,并且有不同文化都有其代表景区。丰富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使得旅游演艺创作素材多种多样,形成具有山西各地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同时,各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各有特点。因此,各景区在开发旅游演艺时应当找准定位,突出自家景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山西优秀旅游演艺项目,只有寻找山西文化的“魂”,才能形成山西文化旅游的独特风格,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1.2.3 旅游演艺脆弱性强,易受各类因素影响。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种脆弱性强的产业,很容易受到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旅游演艺本质上还是一种演出,需要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观看。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游客骤减时,旅游演艺的收入就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甚至难以为继。由于旅游演艺前期开发时间长、投资回报速度慢,一部节目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回本,导致旅游演艺很难在短时间内填补成本,需要长期保持活力才能盈利。因此,在选择开发旅游演艺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保持市场活力,及时做出转型。
2 山西省旅游演艺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分布不平衡
宏观来看,整个山西地区的旅游演艺从北向南呈条状分布,可以简单分为晋北、晋中、晋南三块地区。从资源上来看,旅游资源在山西境内的分布相对平均,各地区都有代表性景点,但旅游演艺的分布却集中在晋中和晋南地区,晋北地区相对较少。如图1微观来看,各个景区修建的表演地点距离景区有远有近,有的直接修在市区内。以《又见平遥》为例,《又见平遥》演出地点距离平遥古城景区非常近,游客能够同时观赏古城与演艺,所以相对于远距离的表演地点来说更加有优势。对第一次来游玩的游客来说,由于时间上的考虑,都倾向于近距离的表演,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因此,未来旅游演艺的地点选择方面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是交通条件比较差的地区。
图1 山西省主要旅游演艺分布
2.2 经营观念落后,精品演艺少
山西大部分景区依然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很多景区创办旅游演艺活动仅仅靠演出的门票收入来维持旅游演艺的开展,实际上这种方式相对落后,持续盈利能力较差。门票收入虽然是旅游演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若将其当作唯一的收入来源,则会导致景区经营方式落后,持续盈利效果不佳。很多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仅仅是为了打出旅游演艺的名号,没有考虑演艺节目的质量等情况。反而使耗时耗力开发的旅游演艺成为了景区的一处败笔。旅游消费者在观看完这样的旅游演艺后的心理变化是可想而知的。此外,景区自身对旅游演艺的看法也比较落后,看不到其强大的带动能力,狭隘的认为旅游演艺投资大,收入低。经营观念的问题也导致山西旅游演艺发展相对缓慢,仅仅只有几台代表作,后续发展慢。
2.3 开发过于集中
山西旅游演艺在2010年左右有一阵开发高潮。在2010年,许多旅游大省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性旅游演艺产品,根据本文对山西旅游演艺项目的调查,目前平遥景区、大槐树景区、皇城相府推出的演艺节目还在演出,其他演出每年偶尔表演一两次,甚至已经处于停演状态。以《云冈》系列乐舞为例,自2010年首演后,经过多次再版与更新,往往都是相应当地旅游节或国家重大节假日,当节日过去后就处于停演状态。说明山西景区还没有熟练把握旅游演艺的定位与开发,一项优秀的精品旅游演艺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淬炼,旅游演艺的开发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盲目从众。
2.4 文旅融合程度低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最优结合点。山西旅游演艺主要作品是《又见平遥》《太行山》《又见五台山》。反映的正是山西最为出名的晋商文化、红色文化和佛教文化。实际上这几项旅游演艺到现在已经展演了至少5年以上,目前,山西省新开发的旅游演艺所结合的文化还是局限在这几样文化当中。由于这些文化传播度广,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可操作性强,易于改编为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加上之前作品取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他景区的旅游演艺开发很大程度走不出这几类文化圈。实际上,前文中已经阐述过山西文化丰富多彩,可塑资源多,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优秀的旅游演艺产品。反映出山西省文旅融合水平比较低,没有做到充分融合。
3 山西省旅游演艺发展建议
3.1 因地制宜,规模适中
旅游演艺应当把握好自身景区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在创作旅游演艺时,应该思考我们有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我们的景区是否能够基于这种文化进行创作。此外还应该重视地方自身条件,对旅游演艺的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去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因地制宜。尤其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要根据景区地域和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旅游演艺的开发,以免资源浪费。在旅游演艺开发的规模上,应该适应自身景区的大小与自身实力。旅游演艺无论是物质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因此必须结合自身景区的大小来选择旅游演艺的形式与规模。
3.2 结合自身特色,重视游客体验
好的旅游演艺想要吸引游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可以。目前大部分旅游演艺还停留在传统的歌舞表演上,没有深度把握自身景区文化内涵。很多演艺节目急于求成,单纯把其他优秀作品简单改编,仅仅是把主题词换成自己的就匆忙上演,这种演艺并没有核心文化的支持,无论采用多好的舞台或者技术,都无法给游客带来深入的思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绚丽。目前,有很多旅游演艺被贴上了低俗的标签,但是很多地方的旅游演艺过于艺术化,游客很难理解。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景区还是应当从自身出发,适当艺术化,迎合市场上的大部分游客。同时在表演形式上也要进行创新,不局限于表演的内容。
3.3 推陈出新,文化融合
旅游演艺内容应当随着时代发展要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文化。由于旅游演艺属于一种表演、演出,很多游客在观看第一次后基本不会再看第二次。这要求旅游演艺开发人员应重视旅游演艺项目的更新。很多旅游演艺节目在文化结合上只考虑了某种或几种文化,没有考虑更多。在旅游演艺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适当放弃一些之前已经被大部分观众看过、熟知的内容,去结合之前景区存在,但还没有开发成某些文化。同时应当跟随时代的变化,结合时代新内容,对已有文化底蕴进行适当改编。只有保持旅游演艺节目的更新才能长时间的保持旅游演艺的活力,发挥旅游演艺的带动作用。
3.4 延长产业链,发挥旅游演艺的带动效应
目前山西省大部分旅游演艺还是局限在门票经济上,主要是打造景区门票+演艺门票捆绑销售的模式。在扩展产业链方面,首先可以从旅游演艺的衍生作品上考虑,景区可以在演出后根据演出内容展示物质文化产品或者塑造相关IP人物商品进行售卖。其次可以考虑演艺产品中的故事拓展,通过与影视行业合作,结合景区特色文化,在开发旅游演艺的同时,同时对景区内的演艺节目进行电影化或电视剧化的改编,不仅能够拓展旅游演艺传播范围,还能增强提升景区自身的知名度,也可以从相关影视作品中进行改编,借助知名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