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片成形作品“美好生活”创作论*
2022-03-25马煊贺
马煊贺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中国雕塑历史悠久,是古代工匠和艺术家的杰作。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优秀的艺术作品来丰富内心世界并陶冶情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外出活动,不聚集、少聚集并调整心情,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也有了创作的时间和素材。
1 汉代人物陶俑的时代背景
汉朝是个大一统王朝,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力量甚至要强过当时的另一个世界强国罗马帝国。在发明技术上,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在当时的成就辉煌至极,并成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早期的陶俑在性质上与秦兵马俑相似,它们大多是用于埋葬的军事编队的仿制品,但比秦朝的兵马俑要小得多。沿袭秦俑的风格,其形态比较僵硬,主要用整齐的阵列来表现丧葬的森严制度。此外,还有彩绘的侍女俑,烧制的彩陶,轮廓生动优美,线条简洁流畅。其艺术风格超越了军队兵马俑,充满了生活情趣。到了东汉时期,侍、仆、舞、乐俑在当时成为了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兵马俑也不再成为人们创作的目标。模仿对象转变为舞者、仆人、农民等。造型也从之前的僵硬、呆板向着生动、活泼转变。在古代,说唱艺人是一种表演滑稽戏和娱乐节目带给人们欢乐的艺人。击鼓说唱俑的发现,标志着东汉时期的说唱艺术日趋成熟和普及。
2 击鼓说唱俑的造型特点
汉代民风之体现——击鼓说唱俑(见图1)。1957年,在四川省天回山出土的一件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塑作品。雕像上的原始绘画已经脱落,留下了白色粉末和棕色土壤的痕迹。高56厘米,佣身坐在圆基座上,头戴着小帽子,扎头巾,额头上打着花结。左臂环绕一个圆鼓,右臂高举鼓槌,两臂有串珠花环。整个俑造型夸张,表情幽默,面部表情极为丰富,能使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会心一笑。弯曲的眼睛和嘴巴,上翘的苹果肌,鼻梁上有一个小痣,高耸的肩膀,突出的腹部,右脚,看起来十分可爱。但是他前额深深的皱纹,体现出他的笑容背后有一个坚强的灵魂。
图1 击鼓说唱俑
3 创作过程和作品展示
泥片成形法:一种是人工将陶泥或瓷泥通过碾、拍或者切割成片等方式拼接制作成器物或雕塑的方法;另一种是用泥板机通过滚轮挤压将泥块压成任意厚度的泥板拼接制作成器物或雕塑的方法。泥片成形是中国陶瓷制作工艺的传统工艺之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泥片成形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手工陶瓷技术。
在整个创作过程是相对自由的,泥片成形这种陶瓷制作方法对笔者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笔者进行了不断摸索并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对泥性的掌控有很大的要求,泥巴软的话会塌掉,泥巴硬了的话会干裂。陶瓷雕塑不同于别的材质的雕塑,它对造型的要求非常具有局限性。无法像玻璃钢和石膏那样可以表达夸张而又有张力的造型,也无法像钢铁铸造和木雕那样棱角分明。所以只有掌握了泥性,使泥巴的软硬适中,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创作。泥片成形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造型上都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泥片较薄也较软,所以容易走样或变形,和架上雕塑相比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会有令人赞叹的效果,再加上泥巴的可塑性可以添加多样的肌理或纹饰,产生多种效果。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我们才有了美好的生活,笔者创作了这件作品“美好生活”(见图2)。他们席地而坐一人弹琴、一人吹箫,一些小动物陪在周围(见图3),仿佛是要“唱支山歌给党听”。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人民外出活动减少,用不聚集少聚集的方式丰富生活并调整心情,使得这件作品充满活力。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总归不能脱离生活,一旦雕塑作品脱离生活,那作品就仿佛失去了灵魂,这件作品承载着笔者对整个创作的热忱、包括对人生思考和雕塑语言的体现。
图2 美好生活
图3 美好生活局部
在创作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泥片在成形过程中可能会破裂,主要原因是在卷泥片时,在手的挤压或工具的压力下滚动时使泥片的局部产生应力,所以泥片成形的作品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开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卷泥片或者泥片成形的过程中在底板下边用纸或者布拖着,会减少泥片开裂的概率。其次,泥浆在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也十分重要,粘接采用的泥浆要具有很好的粘附力,所以泥浆要保证一定的浓度。
4 启发
现代雕塑始终处在一个发展期,每个时期的雕塑发展,展现着当时的社会的文化内涵、社会风气等。汉朝“击鼓说唱俑”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出一个充满戏剧性又诙谐生动的精彩场面。该作品以它独一无二的艺术感染力,不仅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东汉雕塑的高超技艺,而且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和民间说唱艺术提供了生动的史料。
作为一名研究生要继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进一步发展。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生命在一代代延续,但我们不能摒弃传统,一些传统的雕塑技法也是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大的。用雕塑作品释放头脑中的灵感闪现,用雕塑作品体现不同风貌精神。我的作品用泥片成形的雕塑创作方式,来展现“美好生活”。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艺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更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这个创作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构思到最后形成,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两个月。困难主要在前期,因确定不好素材和拿捏不定材料,之后有了大的方向,还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说到创作感悟,更享受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每每有新的想法,总会激发我去探索创作的可能性。比如减少泥片开裂的概率,可以在泥片下面垫一块布如果是追求开裂的效果,那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卷泥片时想要一些肌理效果,笔者选择了一块网格较大的布,其他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看自己喜好。在用泥片创作的过程中,泥浆有着不可忽视的的作用,在泥片拼接的时候,如果不加泥浆,其开裂的程度会大大提高。当然,泥浆的浓度要适中。在创作过程中,笔者查阅了许多材料,如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姚永康教授制作的《世纪娃》、《晨鸡》等都是极为成功的例子,泥片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更能够体现出姚老师高超的造型能力。
5 结语
人类社会是一代代生命的延续,艺术作品也注入了灵魂,五千年来从传统到现代始终在不断发展。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雕塑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进一步创新发展。艺术总归要讲传承,中国传统雕塑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用泥片成形的方法完成的雕塑很有特色,造型的表现上也很有古典的味道。泥片成形的传承发展,也是文化自信的别样体现,也使中国雕塑在陶瓷材质得到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