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水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
2022-03-25裴海林赵晓嘉陈映喜牛利涛
谈 博,裴海林,赵晓嘉,陈映喜,牛利涛,张 钢
(1.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2.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云南 大理 675702)
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自动控制中枢神经,其设备可靠是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保证[1-3]。目前各类型水电厂均配备成熟的监控系统,但其核心软硬件设备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4-5]。国内外主流水电监控系统制造商为中水科、南瑞水电、国电南自、安德里兹及西门子等。
随着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厂的建设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电力网络安全和“卡脖子”断供风险是当前水电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保障国家能源领域安全,“华电睿信”“华能睿渥”全国产水电计算机监控系统在近期投入商用,初步解决了我国水电行业控制系统的“卡脖子”问题,堵住了生产运行安全的“后门”[6]。
本文通过收集、调研和分析某集团各水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及运行状况,发现控制功能存在的问题,如系统老化后的性能降低、早期产品停产导致缺少备品备件、软硬件兼容性不足、多产品互联互通困难、系统构架不满足新标准等[7-8]。同时,以华能睿渥HNICS-H316全国产水电监控系统为例,结合该系统在某大型、中小型水电站的运行效果,从使用成本、通用性、适用性、控制性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全面开展水电监控系统的国产化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1 控制系统概况
水电监控系统的核心设计原则是“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功能上满足调度自动化的要求,能远程实现监控机组开停机、功率设定、负荷调整、电气开关操作等功能[9-10]。广义的监控系统包含厂站级系统、现地控制单元、辅控系统及关联设备[11]。
1.1 监控系统配置
监控系统以核心交换机为枢纽,采用开放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现地控制单元接入交换机,厂站级上位机也通过装设的双网卡接入交换机,形成上、下位机间信息互通。各辅控系统以通用PLC作为分布式IO,通过Modbus TCP/IP、IEC61850等协议与现地控制单元进行通信[12-13]。
某集团下属32家水电公司53个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 700万kW。经过调研得知,该集团监控系统集成厂家有11家,分别为南瑞水电、安德里兹、中水科、国电南自等,设备型号达到20余种。集成厂家具体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各水电厂监控系统集成厂家统计 Fig.1 Statistics of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manufacturers for hydropower plants
1.2 辅控系统配置
辅控系统指水电厂辅助设备的油、水、气系统及闸门等控制单元,具体为油压装置控制系统、推力外循环系统、高顶控制系统、防水淹厂房系统、技术供水系统、主变冷却供水系统、顶盖排水系统、检修/渗漏/防洪排水系统、压气系统、制动系统、进水口闸门系统、泄洪表孔/中孔/底孔控制系统、水位测量系统、发电机定转子测温等[14]。
该集团各水电厂的辅控系统主要使用8家通用PLC,见表1。系统集成厂家超过20家,使用PLC的型号达到30余种。
表1 各水电厂辅控系统PLC情况 Tab.1 Application of 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PLC for hydropower plants
1.3 关联设备配置
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实现智能水电站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相对独立性,该集团各水电站还配置以下智能单元:同期装置、测速装置、励磁系统、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振摆保护/在线监测系统及调速器系统等。这些关联设备为专家远程设备监测、分析、故障诊断及维护决策提供了交互式信息平台,为运行人员把握设备健康状况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15]。
2 运行状况及问题
该集团各水电厂监控系统控制项目基本齐全,分布于机组、厂用电及公用系统、辅控、开关站、坝区等。随着投产年限的增加,部分水电厂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出现一些问题。
2.1 运行年限
监控系统运行年限超过10年,设备故障率逐渐升高,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运行年限,将安全系数分为正常运行(0~10年)、一般严重(10~15年)、比较严重(15~20年)及非常严重(20年以上)。该集团各水电厂监控系统运行年限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各水电厂监控系统运行年限分布 Fig.2 Operation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ydropower plants
由图2可见,超过20%的水电厂监控系统严重老化,控制性能降低。部分水电厂在机组启停、运 行期间曾出现卡件损坏、通信模块故障、数据丢失、控制器死机、服务器宕机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0%的辅控PLC已停产,备品备件短缺,面临急需改造升级的状况。
2.2 软硬件问题
由于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水电企业进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但部分电厂监控系统软硬件性能无法达到最新技术要求,主要表现为:
1)网络安全设备缺少前瞻性以纵向加密认证、横向隔离、专用防火墙及逻辑隔离为核心的被动防御机制,对已知安全漏洞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然而,信息网络的各种漏洞和脆弱性严重威胁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需借助安全态势感知、安全审计、漏洞挖掘/扫描、入侵检测及堡垒机等系统,构建多层级的主动防御框架。部分水电厂设计时缺乏前瞻性,监控系统核心交换机的内存容量、预留网口/串口的数量等无法适应网络安全设备的更新,上位机房的物理位置也存在不宜扩容的窘境。
2)CPU及I/O模件的性能降低少数水电厂监控系统存在CPU及I/O模件性能降低的问题。当设备重新上电时,只有多次冷态重启CPU后,才能正常工作;当机组运行且现地控制柜门打开时,附近对讲机带来的电磁场干扰会引起I/O模件信号突变,造成机组调节、保护误动或拒动;测温控制柜内的RTD模件故障,导致温度数值无法正常刷新,只有热插拔模件后,采集数据才能正常上送。
3)硬件配置无法兼容软件升级、系统扩容的需求随着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厂等新兴信息技术的 发展应用,部分水电厂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过低,无法兼容软件升级后的需求。例如:监控系统升级软件时,出现上位机、触摸屏、现地控制器运行速度慢或卡顿现象;远动通信装置频繁出现宕机,造成上送数据中断故障;辅控系统使用的早期通用PLC,其通信接口极易损坏。
2.3 多产品互联互通困难
近年来,各流域水电厂投产时间跨度较长,流域内水电厂、集控中心及电网调度的上位机/远动通信装置往往有数个厂家,控制系统间需增加额外的网关机,遵循相同的通信规约,方能确保全流域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
部分水电厂辅控系统使用的PLC种类繁杂,通信规约各异,增加了运维检修的成本和难度。个别水电厂采用不安全的单环形网络联接至核心交换机,影响监控系统分层分布的安全网络布局,不满足《700 MW及以上机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 1626—2016)的要求[7]。
2.4 系统构架不适应最新标准
老、旧、小水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满足反措及标准规范要求[7-8]。例如:监测机组运行的温度、振摆等重要参数未送至监控系统;水机后备保护系统的输入信号、供电电源不独立于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监控上位机系统与开关站GIS保护柜、涉网设备等共用一套UPS电源。
部分水电厂I/O测点的布置缺少预见性,将备用通道留在最后模件。当个别I/O通道发生异常故障时,由于线缆长度受限,无法接入备用通道,只能通过更换整个模件来解决,增加了监控系统的维护成本和难度。
3 国产化系统的实施及研究
3.1 国产化系统配置
本文以华能睿渥HNICS-H316控制平台为例,对水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说明。国内首套700 MW水电机组全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云南某大型水电厂投运,中小型水电全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云南某中小型水电厂改造完成,下位机均采用华能睿渥FCP100型PLC搭建。大型、中小型全国产水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见表2。由表2可见:集成平台、上位机操作系统、核心交换机与时钟同步系统等配套不同国产厂商设备,大型水电机组监控系统的AGC/AVC使用下位机控制机架。通过2个水电厂实际运行状况,检验全国产水电机组监控系统的性能,为后续水电机组监控系统的改造提供经验。
表2 全国产水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 Tab.2 Configuration of domestic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ydropower plants
3.2 网络架构
以大型水电机组全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例,其整体网络架构是双环形+双星形混合网络架构,分为厂站控制层、现地控制单元及网络安全系统,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厂站控制层由集控通信服务器、省调/网调通信服务器、SCADA服务器、历史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ONCALL工作站、数据转发服务器、AGC/AVC装置、核心交换机与同步时钟系统等组成。现地控制单元分为机组LCU、测温LCU、辅控系统LCU、开关站LCU、公用LCU、坝区LCU及厂用电LCU。其中,机组LCU包含主控PLC、水机后备保护PLC、辅控直送PLC与进水口闸门远程I/O柜。网络安全系统的主要设备为纵向加密装置、横向隔离装置、工控漏洞扫描平台、日志安全审计、堡垒机、态势感知和安全防护管理网等。其中,安全防护管理网包含安防交换机、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工控安全审计、数据库安全审计、网络威胁感知及安全管理平台。
图3 大型水电厂国产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Fig.3 Network architecture of domestic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large hydropower plants
4 国产化系统的难点及建议
4.1 系统迁移方案
在充分考虑新、老监控系统部分设备并行运行的基础上,确保国产化改造期间水电厂的安全、平 稳过渡,制定“安全、可靠、实用”的迁移方案。提前研发与集控中心远动装置间的网关机及通信规约,与调度、集控的通信符合电力网络安全的要求。大型水电厂监控系统迁移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大型水电厂监控系统迁移方案 Fig.4 Migrated scheme of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large hydropower plants
上位机迁移方案的具体步骤为:
1)以改造网关机为中介,通过IEC104规约完成新、老监控系统通信机、SCADA服务器的数据交互。
2)将老系统集控通信机2作为新系统网关机使用,老系统集控通信机1通过原电网、电信通道与集控中心进行IEC104通信,集控通信机2通过局域网通道与改造网关机进行IEC104通信。
3)增设2台交换机和网关机形成双机双网结构,在老系统集控服务器端口配置与新系统通信的相关参数。
4)网关机与新系统SCADA服务器、集控/网调/省调通信服务器均按照IEC104通信规约进行配置,与AGC/AVC装置采用Modbus协议联接。
5)信号接入与调试,完成迁移工作。
4.2 改造实施难点
监控系统国产化改造是技术全面升级的机会,解决了多项生产运维、技术监督、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遗留问题,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引起非停的风险,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
1)依据水电行业的标准、规范及习惯,优化上下位机系统的组态、画面、数据库、功能及人机界面等内容。代表项目包括:图形编辑软件增加适于水电设备的基本图形;解决数据库组态完成发布而引起SCADA服务器运行中断的故障;优化四遥一览表的列举及时间筛选功能;组态软件增加多个适配水电控制的逻辑块(如变脉宽输出块、多路选择模块等)。
2)利用国产化改造的契机,解决日常技术监督遗留问题[8]。例如:高温保护项内,所有温度点进行温升速率及元件品质判断,提高保护的可靠性;排查水机保护逻辑的单点问题,增加独立的输入信号进行冗余判断,降低保护误动、拒动的风险;检查上位机、控制器、网络、电源、水机后备保护及I/O点分布等系统配置,达到安全、可靠、易维护的要求;核实监控系统为单点接地,确保机柜及电缆屏蔽层通过等电位网可靠接地。
3)合理设置组态逻辑的扫描周期,避免功率调节的最小脉宽受到限制。研究机组处于各段水头的运行工况,判断功率调节的性能是否满足精度和速率的需求。当存在较大偏差时,将功率调节的组态放置在更小的扫描周期逻辑页内,同时兼顾CPU的负载率,不超过额定负载率的70%。
4)下位机组态配置新增全局变量后,触摸屏无法显示测点正确状态;上位机无法反应50 ms以下SOE信号的时序。这主要是由于触摸屏、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Modbus协议不匹配,原通信地址全部错乱。重新校对Modbus协议后,解决了此问题。
4.3 与现役成熟系统比较
当前,安德里茨、ABB、南瑞水电和中水科等国内外厂家拥有成熟的水电监控系统,已在各类型水电厂大规模应用。全国产华能睿渥HNICS-H316系统与现役成熟系统进行对比,其性能参数见表3。
表3 全国产水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 Tab.3 Configuration of totally-domestic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ydropower plants
全国产华能睿渥HNICS-H316监控系统的多项技术指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能够满足水电厂运行要求。该监控平台的操作系统、SCADA软件、数据库等核心软件均使用国产软件,核心芯片全部国产,首次实现软硬件100%国产化,解决了核心芯片断供风险,堵住了信息安全的“后门”。
华能睿渥HNICS-H316是在华能睿渥HNICST316(火电版)的基础上,结合水电机组的特性及现场需求改造而成,已在某大型、中小型水电厂运行一段时间,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是与成熟监控系统比较,在使用成本、通用性、适用性、控制性能等方面仍有不足,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
4.4 研发方向建议
通过与成熟监控系统比较,明确了华能睿渥HNICS-H316系统的优缺点,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全国产华能睿渥HNICS-H316系统,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PLC型号多样化华能睿渥HNICS-H316水电监控系统仅有FCP100型的高性能PLC,对于功能简单的辅控系统,其使用成本过高。因此,可开发功能简单的国产小型PLC,以适应水电厂分层式监控的特点,也是降低使用成本的关键。
2)单对LCU、全厂的数据变量总数扩容对于全厂制的水电监控系统而言,数据变量总数的受限将直接约束机组远程I/O柜的拓展。以某大型水电厂监控系统为例,国产系统单台机组PLC的数量为10个,比原系统多1倍。扩充监控系统的数据变量总数,可提高国产水电监控系统的性价比。
3)国产监控系统的通用性该系统支持IEC104通信规约、IEC61850、Modbus协议,但是各水电厂的部分辅控PLC、闸门编码器等系统仅支持其他通用或私有规约,部分地调管辖的水电厂使用IEC101通信规约,因而提前研发适配更多协议的通信模块,是增强国产监控系统通用性的途径。
4)数据库的同步问题 国产水电监控系统进行数据操作时,必须分别修改上、下位机内的数据库信息,然后手动依次发布。今后,可优化数据库更新后选择节点发布和一键发布功能,完善数据库更新的智能化操作。
5 结 语
本文以某集团水电监控系统的配置及运行状况为调研对象,重点关注监控系统老化后的性能、备品备件、软硬件配置、多产品互联互通及整体构架等方面问题,掌握了各水电厂监控系统、辅控系统及关联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华能睿渥HNICS-H316全国产水电监控系统为例,结合其在某大型、中小型水电站试运的良好效果,从其使用成本、通用性和控制性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全国产水电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