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以惠州市为例

2022-03-25王金梅

乡村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惠州市区县矩阵

王金梅

(1.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2.中煤数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详细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此,多位学者从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出发,分别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同时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关键是产业融合[1-3]。目前已有研究对于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任务的具体界定较为详尽,但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4-5]。因此,笔者提出在多准则的影响下对乡村振兴发展进行评价,全面、多方位地反映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从自然地理条件、农业资源、开发建设及休闲娱乐4个准则层出发,利用熵权TOPSIS法,构建指标体系,计算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同时,对2018年惠州市1 270个村庄的乡村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评,为乡村分类发展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惠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惠州市总面积11 347 km2,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城市之一。研究区共有 1 270个村庄。研究矢量数据源于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库,栅格数据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利用栅格数据源,可以对自然地理条件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利用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可以对农业资源、开发建设、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计算下层指标层的数据支撑。

2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对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的分析和对乡村布局的研究,笔者构建了4个准则层,同时,将这4个准则层细分为17个指标层,笔者采用的“四准则十七指标”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现阶段乡村的客观发展条件,并且根据数学量化方法,对17个指标项进行量化处理,为之后的发展指数计算做准备。笔者建立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2 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笔者利用构建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中较为常用的熵权TOPSIS法,计算各乡村的振兴发展指数。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而且结果能精确地反映各评价方案之间的差距。

熵权TOPSIS法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指标体系构建评价矩阵,并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数的权重大小,从而构建加权评价矩阵;最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以此得出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加权欧式距离,计算出各个评价对象的排名。当计算得到的熵值越小,说明信息量越大,确定性越高,反之则相反。此次研究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构建评价矩阵:

式(1)中:a指被评价对象的数量;b指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数量。

其次,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差变换法对选取的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通过式(2)将指标xij转换为指标zij,以此形成规范评价矩阵Z。

式(2)中:i=1,2,…,a;j=1,2,…,b。

再次,确定指标权重。在规范评价矩阵Z的基础上,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xj的熵值,计算公式如式(3)、式(4)。随后,通过式(5)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xj的权重。

然后,构建加权评价矩阵。通过rij=wj×zij将指标zij转换为指标rij,以此形成加权评价矩阵R=(rij)a×b。

最后,计算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先确定加权评价矩阵R的正理想解向量,[见式(6)]和负理想解向量[见式(7)],并以此计算出各评价单元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见式(8)、式(9)。再通过式(10)计算各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Ci),其数值大小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正相关。

3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基于上文构建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对惠州市1 270个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得分进行定量评价。评价对象a为1 270个村庄,每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b为17个,计算得出惠州市1 270个村庄的发展指数得分如表2所示。

为了验证笔者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利用计算得出的各村庄的乡村发展指数结果按高低排序,取前20%为中心村。将识别中心村的结果与已编制镇域规划、村庄规划成果中对规划村等级的定义相比较,结果与笔者计算的乡村发展指数耦合程度较高。因此,笔者构建的“四准则十七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乡村分级分类发展。

另外,整理得出惠州市各区县乡村发展指数如 表3所示。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惠州市乡村发展水平不均衡。1 270个村庄的乡村发展指数得分的平均值为0.057,仅337个村庄得分超过平均值;最高值为0.509,是最低值0.015的35倍。

表2 惠州市1 270个村庄发展指数得分

表3 惠州市各区县乡村发展指数统计

另外,乡村发展指数得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各区县乡村发展指数平均值和高于平均值村庄占比较高的是大亚湾区和仲恺区,表明经济建设开发区的设立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发展指数较低的是惠城区、惠阳区和龙门县。其中,惠城区是主城区,惠阳区靠近深圳,城镇化水平都较高,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源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指数得分,后期该区乡村应继续向城镇化方向发展。龙门县处于惠州市北部生态区,开发建设水平较低,后期该区乡村应补齐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将计算得出的各区县的发展指数平均值与2018年惠州市各区县的人均GDP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发展指数大小与人均GDP之间的拟合度较高,总体向右上方倾斜,为正相关关系(见图1)。这也反映出人均GDP高的乡村,乡村发展指数也高。可以看出,大亚湾的人均GDP最高,相应的乡村发展指数也就最高。但是,惠阳区的拟合度较差,这也反映出目前惠阳区城镇化水平较高,相应的乡村发展指数较小。

图1 惠州市各区县的发展指数平均值与当地人均GDP的关系

4 结论

惠州市乡村发展水平不平衡,乡村发展指数得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乡村发展指数大小与人均GDP之间的拟合度较高。由此可以得出,该研究为评价乡村发展现状、指导乡村分级分类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现实操作性的方法,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现有研究数据不足,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后期将增加社会、经济、政治、乡风文明和产业等指标,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惠州市区县矩阵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班级里的趣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矩阵
矩阵
矩阵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