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2-03-25杨英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摘要]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既是强国战略,也是高职院校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工匠精神培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最终教育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匠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工匠精神培育窄化为技术技能培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形成制约。因此,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议从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等维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审思,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澄明和厘清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与本真。同时,学校、企业、家庭应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生成全面性育人理念,促进主体全面性发展,创设全面性教育场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工匠精神;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杨英(1982- ),女,湖北襄阳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  广州 510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司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SZK13930003,项目主持人:杨英)、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产教深度融合: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三阶梯递进式’协同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WTSCX173,项目主持人:杨英)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科研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项目编号:KYZD2019008,项目主持人:杨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5-0107-06

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从学术领域的探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并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与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侧重从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態度养成等“形而下”维度培育工匠精神,影响了人的潜能激发、社会关系丰富、自由个性实现等全面性发展意蕴,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完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分析当前高职校院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工匠精神培育进行反思,并重塑其培育路径,以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一、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缺场”

(一)工匠精神本义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

工匠精神内涵主要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持续专注等,具有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着、坚持等维度。首先,强调对技术技能的探索钻研与熟练掌握,达到“技进乎道,艺通乎神”的至高境地。其次,强调工作态度,即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一丝不苟的专注品质。显然,工匠精神侧重于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由“技”而“道”,掌握改造“对象之物”的方法、技能和规律,并在“人”对“物”的改造关系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形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品质。技术技能的提升、职业操守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人的潜能激发的意义,但较为隐晦。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潜能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自由的充分实现。而人的社会关系丰富、人的个性自由实现等意蕴则没有在工匠精神的本义中直接呈现。工匠精神内涵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旨归没有得到直接体现,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技术技能的培训、专注工作的品质完全服务于资本追逐利润的需要,在物的价值上升中,人的价值贬值。二是人更多是面对充满技术技能的物质世界而不是意义世界,掌握的是知性的知识与技术技能,而情感、价值、个性,以及人与人的相互交往、真挚交流或是被遗忘,或是没有开放与敞亮,人的更全面发展可能性、生命的意义没有得到丰富和拓展。

(二)将工匠精神培育等同于技术技能培训

为了迎合市场对技术技能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性和价值性的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束缚。一是在育人目标上,存在把“人”当作“劳动力”培养的倾向。片面强调“人—物”的逻辑,强调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生产和改造“对象之物”的产品、作品,而忽略了以“人—人”的逻辑从深层次把握工匠精神的育人本质,忽略了关注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潜能的发展性、需要的多层次性、个体的独特性等。片面强调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有高质量的就业,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不断增加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上的权重,迎合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强化对学生的改造,而培育学生的感情、精神价值、职业操守等人文教育类课程权重减少。

(三)社会上工具理性膨胀对价值理性的制约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与初衷,也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社会应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工匠精神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然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消费主义、功利主义都对工匠精神培育中发扬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性造成了困囿。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尊严和地位,工匠精神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致使部分高职学生对技术技能学习不感兴趣,主动、自发、自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在学习中激发潜能、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更无法在技术技能学习中形成敬业品质、专致精神等工匠精神,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实用价值、工具理性占主导,而思想性、人文性的价值理性被边缘化。部分高职学生只是把学习作为获得薪酬和高职位的手段,部分高职院校过度地追求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的“实用价值”,从学生学习目的到学校办学理念都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审思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人的各种潜能发掘体现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

教育的可能性以人的潛能激发和人的可塑性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要唤醒自然历史赋予人类自身的“沉睡力量”——人的各种潜能。教育是开发和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与引导,各种潜能与潜质将一直停在“沉睡”、未开发状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就不可能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体现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追求,挖掘学生内在的素质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工匠精神培育要通过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职业价值观,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的思想、体力、智力等全面发展,改变自发性、片面性、偶然性的自然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培育要通过实习实训等生产劳动,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专注投入、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品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训生产中获得操作现代生产工具的技能,促进学生内在的各种潜能和素质外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而使其潜能和内在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与锻炼,各种需要、能力、活动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

(二)人的社会关系生成体现工匠精神培育的“广度”

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个人的“单子式”孤立发展,而是在置身于他人、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激发自身的天赋潜能和养成道德品质,融入社会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特别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人的社会交往,提高人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获得更为充足的社会资源支持和更为全面的锻炼,得到更为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以增进其社会关系更为丰富和社会交往更为普遍为导向,在社会关系丰富上促进全面发展。一方面,工匠精神对劳动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绝不只是反映人对“物”的改造,还是满足社会需要,造福他人与社会,促进自身和社会融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反映,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生产实训中加深理解并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经济关系、厂商与消费者的法律关系、员工与管理者的伦理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使其自身的社会关系获得开放、丰富、深度的发展,促进其自身更新观念、掌握技能、开阔视野、提高境界,突破发展的片面性,使各方面素质获得综合、协调、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善于与周围人合作的职业能力,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交往能力。高职学生具有“准社会人”“准职业人”的身份,其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也更为丰富、完善。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要关注其日常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企业师傅与现代学徒关系、准同事关系等关系的处理,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普遍交往中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技能、丰富阅历、锻炼才能,从而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和发展自己。

(三)人的自由个性实现体现工匠精神培育的“高度”

人的全面发展集中体现在人的自由个性发展,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具终极价值。因为实现了自由个性发展的人,能按自己志愿自由地挖掘自身潜能,自主支配社会关系,最终实现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要把握自由个性发展的三个维度。一是自主性的发展。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各方面能力的增长,会减少对外部的依附性,持续增强按自己意愿自主行动的能力。通过工匠精神培育,高职学生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产业行业发展的前景,深刻认识到发扬工匠精神、学好技术技能是时代发展之需、个人成才之需,自觉将职业理想与产业改革、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高职学生自觉承担历史的重任,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二是独特个性发展。个性是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有个性的个人”代替“偶然的个人”的过程。在工匠精神培育中,高职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独特职业品质,形成自身所独具的职业能力,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爱好,形成职业理想,成为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独特个性的个体,社会因此也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充分自由,其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也得到持续发展,人的全面性也得以最大程度地呈现,同时也使社会成为充满个性活力、不断向前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三是创造性的发展。自由个性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自由个性”个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变化,而是对外界和自身的不断改造。一方面,对外界事物的变革与改造,推动外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在对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工匠精神的熏陶有利于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富有创新精神,在严谨细致中改进和提升工艺、在精益求精中否定和创新产品,使工艺和产品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同时,在对产品的改造、创新中,锤炼品格、激发创造力、提升能力,实现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思路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学校、家庭、企业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应片面地追求就业率、高收入、高产能等工具性目标,将学生变成知识或技能的奴隶,或将学生训练成为“劳动力”,而应更新育人理念,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思路,即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致力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与自由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发挥潜能,掌握技术技能,增强合作意识,拓展社会关系,形成独特个性,不断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完善。一是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品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精神、道德、品质、人格、信仰的培养,引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社会意义的理解,增加社会交往,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能力发展、社会关系丰富、个性发展中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二是家庭要发挥好作为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家风。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义利观,以身作则,以自身服务社会、吃苦耐劳、专注细节、追求品质的精神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拒绝投机取巧、远离浮躁功利,引导子女在敬业、专注、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锤炼心性,锻造品格。鼓励和尊重子女自主选择专业,养成子女独特的个性,尊重子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三是企业要坚持促进实习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推动实习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企业将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在训练、传授实习学生技艺技能的同时,注重人文道德修养、职业精神培育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在敬业、精业、乐业中增强合作观念、奉献意识、创新意识。

(二)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向度

作为全面发展主体的高职学生,其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以潜能发展、社会关系丰富和自由个性实现为向度,统摄职业品质、职业能力、职业信仰的形成,在工匠精神的养成中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一是持续激发高职学生潜能发展。邀请“工匠大师”进校园演讲,发挥榜样力量,促进学生感悟工匠精神,强化职业意识,沉淀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精神。组织专业技能竞赛,让学生感受技艺之美,激发职业兴趣。加强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学习,培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挖掘潜质,为工匠精神培育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开展实训实习,学习企业师傅精益求精、坚守专注的品质,进行岗位操作和打磨工艺产品,在追求完美中内化工匠精神,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素质,使之形成自身的本质力量、内在潜力,为全面发展开辟道路。二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来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断明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习得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能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获得个人发展的社会支持。组织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增强学生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广泛、深入的交往和联系中,丰富和提升其活动的全面性。通过思政课程和专业教育,將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嵌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工匠精神要素,在学习和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和发展社会关系与社会能力。在校企合作、实习顶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向企业师傅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精神,与同学、同事交流思想体会、技术技能,向他人学习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品质,摆脱个人认识、能力、视野等方面的狭隘性,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三是促进自由个性发展。自主性和创造性是自由个性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工匠精神培育,增强学生成为能工巧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自主意识,坚定职业发展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信心。在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实习实训中,将“你说我听”的单向说教转为双向互动的学习实践,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学生养成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中,启发学生思考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自觉自主将专业知识、工艺技能变成自己学习、实践的对象。同时,工匠精神是一种指向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品质。专业教师、企业师傅要引导学生在重复的岗位操作和日常实习中,在熟练技能的基础上,做到设计创新、操作过程创新和方法创新,生产、制造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升创造能力。

(三)重塑工匠精神培育的新策略

场域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关系概念。场域含有行动者、惯习、资本、规则、实践、信念等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高职院校、企业、社会以及教师、企业师傅、学生等行动者,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联结成客观关系网络,形成了高职教育场域。高职教育场域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的学习场域和实训场域,还包括学校、企业以及师生等围绕教学、实习而产生的主体间关系。在高职教育场域中,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教育与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共同发展,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旨归。一是协调行动者全面育人目标,深化“学校+企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与企业是高职教育场域最主要的行动者。双方加强合作、深度融合,健全合作机制、协调行动,共同承担学生培养工作,不断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改革。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用教材、共同组织开展教学实训工作,共同制定学生考核的评价标准,将蕴含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二是优化互动关系,打造“双主体+双身份”教学共同体。在高职场域中的互动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企业师傅与现代学徒(即学生)之间围绕教与学的内容,通过语言交流、精神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联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关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形成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教育者的“双主体”,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扩展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身份”。倡导平等对话、民主自由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既要大兴学习工匠精神之风,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意见,师生共同探讨知识和真理,共同研讨技术技能,形成人格平等、沟通民主、相处和谐的师生关系。企业师傅与现代学徒(学生)之间,企业师傅应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忠诚专注、敬业乐业的品格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技能学习、岗位实训兴趣,改变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观念,强化自主性学习。在对技术技能、工艺改进的交流、沟通和协作中,使工匠精神与技能培育、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普通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扩展为企业师傅与学徒关系,学生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社会关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不断拓展、丰富。三是不断增进实践感,搭建“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融合育人平台。学生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间接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掌握专业技术概念、理论、原理等基础知识,学习工匠精神与品质,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则让学生感受职业的氛围和现场感,经历、感受岗位规范和行为准则,反复操作机器设备、参与产品生产等,生成职业技术能力,成为独立而熟练的技术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形成实践感中激发潜能潜质,生成和发展独特个性,提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四是营造个体惯习生成的良好环境,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惯习。学校与实习企业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生成职业惯习的最重要场域。学校通过优化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如陈列大国工匠的雕塑及作品、开设“工匠精神”宣传栏和工匠文化景观,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辩论赛、文艺表演、创新创业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展现天赋,锻炼能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形成个体独特的心理定式与惯习。企业则通过工匠大师的榜样引领、岗位规范准则等企业文化,促进敬业、专业、严谨、创新等精神品质不断在学生身上积聚,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逐步生成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惯习。而随着惯习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将进一步形成稳定、持久的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品质结构。

[参考文献]

[1]贺文霞.唯物史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9(11):34-37.

[2]张群,厉晓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40-43.

[3]陈曙光.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2):22-32.

[4]阳作林.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式微的表现、成因及其应对[J].教育与职业,2020(23):88-92.

[5]朱永跃,马媛,欧阳晨慧.工匠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68-76.

[6](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7](法)皮埃尔·布迪厄 ,(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