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野文学中的“生存技能”

2022-03-25张煜

世界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河狸印第安人荒野

张煜

从荒野文学中可以窥见求生技能在野外遇险时的重要性。

现代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荒野情结”。许多人渴望远离尘嚣,在荒野的广阔天地里追求人生价值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些人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停留是生存,旅行是生活。”法国诗人和作曲家古斯塔夫·纳多的这句名言镌刻在克莱尔·阿克曼的纪念石堆上的一个铜牌上。2010年8月14日,喜爱野外旅行的克莱尔在阿拉斯加州特克拉尼卡河里溺水身亡。据她的家人介绍,她每次出发前,都要详细地研究自己的行动路线。但是,在横渡特克拉尼卡河时,她并未意识到这条河的水流有多么湍急,没有携带足够的装备就强行渡河,结果被急流卷入河底,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贸然前往荒野,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若要探索荒野,必须首先了解荒野。

阅读荒野文学可以使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我们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们的“荒野情结”。荒野文学里主人公在面临山火、迷路、翻船等危险时的种种化险为夷的办法,不失为我们可资借鉴的明镜。阿奇博尔德·斯坦斯菲尔德·贝莱尼的《萨卓和她的河狸一族》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印第安人小兄妹从火海中突围的经过。

早晨,兄妹俩醒来时,闻到一股淡淡的木烟味,混合着苔藓、灌木和树叶的气味,他们知道远处的森林起火了。哥哥沙宾想尽快把独木舟划到远处的一个大湖。他们离那里还有一段距离,中间要穿过一个陆地中转站。一切都笼罩在蓝黑色的烟雾中,兄妹俩只能参照离湖岸最近的那排树,听着前方急流的声音来保持方向。他们到急流附近时,沙宾尽可能站着划桨,熟练地沿着岩石间弯曲的通道前进,用桨全力对抗着强大的急流,巧妙地一会儿摇摆着独木舟,一会儿让独木舟侧身贴水。他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几个地方停住独木舟,站起身来瞭望,接着再次冲进汹涌的水中。

沙宾拼命地划动着独木舟,他知道一旦被火追上,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窒息而死。他们冲进了一个幽深静缓的池塘里,透过烟雾依稀看到四面八方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经过,它们要么在这片水域里游泳,要么单独或成群结队地沿着浅滩飞奔,都朝着大湖前进。动物们现在不感到饥饿,也不再惧怕天敌。

他们到陆地中转站后,很快把东西扔上了岸,把小河狸留在原地,把独木舟翻扣到河狸篮子的上面,两个孩子各自背上行李小跑起来。他们呼吸了几口远处湖面上吹来的新鲜空气,把东西放在大湖的水边,马上返回来取河狸和独木舟。为了减轻刺痛感,他们一半时间闭着眼睛,喘着粗气,摸索着前进。沙宾把妹妹萨卓的头巾拽下来,浸上水,包在妹妹的头上,只露出了眼睛和鼻子,又把水泼到她的衣服上,让她带着小河狸赶快跑。

沙宾看着妹妹离开了视线后,把自己的衣服弄湿,背上独木舟飞跑起来。刹那间,大火向他袭来,他被烟雾熏得眼睛肿胀,头脑昏沉。他咬牙继续往前跑,跳过正冒着火光的树干。落地时,他跌跌撞撞地跪了下来。他站起来,又跑了几步,却被一个柔软的东西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到地上。他看到妹妹正脸朝下趴在小径上,一只手紧紧地抓着篮子,但小河狸不见了!他爬起来,抱着妹妹摇摇晃晃地走到湖边,把她放在地上,往她脸上撒了点水,揉了揉她的手,让她清醒过来。

他们身边浓烟滚滚,整个中转站都着了火。沙宾把妹妹的披肩弄湿,盖到她的脸上,就回去扛独木舟。他抓住独木舟的一头,把船拖到水里,让船头朝着岸边,船尾朝着湖水,以便更快地装船。他飞快地把捆好的东西扔进去,把妹妹放在船头,尽快地调转了船头。这时,湖面上传来了小河狸的拍水声。他们接上小河狸,当天下午到了湖心一个安全的岛上。沙宾从树上剪下几片树皮,把河狸篮子的破洞补上,又做了一个篮子盖,用几块补丁和一些新鲜的树胶把独木舟固定好。同时,萨卓忙着用针线修补帐篷和毯子,夜幕降临时,他俩把一切都收拾完毕,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传统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颠沛流离,意外和危险随时不期而遇。印第安人的孩子也早早地就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应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在突如其来的山火面前,这两个孩子智勇双全,沉着冷静。哥哥沙宾责任感强,具有风险意识,临危不惧,想方设法带领妹妹和小河狸冲出大火的重围。妹妹萨卓信任哥哥,和哥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故事里的动物规避危险的行为是本能的反应,但是这两个印第安儿童却通过深层次的谋略及细致的规划,得以逃生。200年前,手头没有必要的装备,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如何幸存下来?凯瑟琳·帕尔·特雷尔的《加拿大的鲁滨孙》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6月的一天,安大略省边远山区14岁的海克托与12岁的妹妹凯瑟琳以及将近15岁的表哥路易斯一起,到山里找牛。他们边走边玩,兴奋得忘记了沿路做上路标。黄昏时,他们准备往家走,却怎么都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在巨大的橡树下面过夜。

第二天,他们以野草莓当早餐,海克托用石子打死了一只母鹧鸪,路易斯把窝里的12个鹧鸪蛋捡起来。他们在湖岸上找到了一块燧石,捡了一把易燃的干莎草,笨拙地拿着刀子和燧石摩擦生火,把指关节上的皮都磨破了,才生着了火,煮好了鹧鸪蛋,烤好了鹧鸪。晚上,凯瑟琳在山路上崴了脚,疼得一夜无眠。次日,她的脚踝肿起来,他们只能停在原地休息了好几天,路易斯每天摘来新鲜的草莓捣碎,给她敷在脚踝上。他们这几天把周围的野果吃得所剩无几,也没有小动物可吃,经常饥肠辘辘。后来,他们想到了可以去不远处的湖滨钓鱼。

路易斯的衣服口袋里装满了各种东西:小折刀、锡片、生锈的锉刀、一段绳子。他用锡片做了一个简易的鱼钩,把绳子拆成线段,把鱼钩固定在线段上。海克托用从家里带来准备砍树叶做扫帚的斧子砍下一棵幼树,做了一根鱼竿。两人连搀扶带背抱地把凯瑟琳带到了湖滨,她坐在阴凉处休息,两个男孩子忙着钓鱼。湖里的鱼很多,他们用湖畔上到处都是的蝗虫和黑蟋蟀做钓饵,很快就钓上了几条鱼。然后他们忙着收拾鱼,用燧石生了火,按照印第安人的方式,把鱼放到用几根棍子交叉地插进地里搭成的一个木架上,向炽热的余燼倾斜,几分钟后就烤好了鱼,三人饱餐了一顿。

饭后,两个男孩子继续钓鱼,准备次日食用。太阳落山后,他们把鱼小心地穿满了一根柳枝,顺着折弯的山茱萸做成的路标,回到山谷里的下榻处。夜晚,他们听到狼在巨石上嚎叫,接着听到了什么动物痛苦的叫声。三个孩子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抱在一起。他们不敢睡觉,唯恐已经跑走的狼会回来。但睡意渐渐袭来,次日清晨,鸟儿的叫声将他们唤醒。傍晚,他们认为火光会把食肉动物驱走,就生了一大堆火。他们每日以鱼、越橘浆果以及营养丰富的覆盆子为食,就这样在山里度过了前两周。

他们每天清晨就开始寻找回家的路,跟着太阳走,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原地。后来,他们仿照印第安人棚屋的风格,在山谷里用树皮和树干搭建了一所夏季小屋,在地上铺上一层芳香的雪松木和铁杉树的小树枝,用草和树叶铺成了床铺。木屋被暴风雨摧毁后,他们又建了一所木屋,准备在山里过冬。路易斯和凯瑟琳忙着采集野果,晒干后装进用树皮制成的袋子里,储存起来。海克托用坚硬的山核桃木做了一副弓箭,用土拨鼠的内脏做了弓弦。他们后来射杀了鹿,就用鹿筋做了弓弦。海克托还做了一张弩,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每天都练习往树上射箭,进步神速。山上有大量鹿、鹧鸪、鹌鹑、鸽子,他们很快就猎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三个孩子是早期移民的后代,习惯了边远山区的艰苦生活,身体结实,具有荒野生存技能,会打猎,会取火,能吃苦,能用木头搭建木屋,尽量使生活相对舒适。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能够乐观地忍受物质上的匮乏;倘若娇生惯养,处于这样恶劣的环境,势必意志崩溃,丧失生存的机會。因为生活穷苦,两个男孩子早早就学会了设捕兽夹、设圈套、设陷阱来捕猎动物,他们能熟练地使用弓箭射击,会用石子或木制飞镖击落飞行中的各种鸟类或飞跑的野兔。

女孩子会织补,会做饭,会料理家务。他们走起路来脚力雄健,堪比小鹿。他们能辨识出可食用的野果野菜,懂得如何就地取材,用野生植物煮水当茶饮,在湖上收获野生大米。他们苦中作乐,冬季享受着用雪橇滑雪的乐趣。他们的缺点是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没有地理方位概念,手中没有能定向的罗盘,加上山路崎岖,原始森林树木茂密,经常有食肉动物出没,因此在山里滞留了两年多后,才在一个猎人的帮助下回到家里。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荒野生活中的强者。

上面是荒野文学作家的虚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作者本人在荒野中生存的经历就十分精彩,足以惊艳我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水泥大楼里的当代人。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在自己的科学考察纪实《北极大草原》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翻船的始末。1907年10月20日,西顿一行四人乘坐的独木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阿萨巴斯卡河的中段激流处触到暗礁,人和所有物品都落入水中。

独木舟翻船后,大家的共识是各尽所能,努力去抢救船及船上的各种物资。印第安人罗布和比利深知记载着各种宝贵资料的三本笔记本对西顿来说尤为重要。他们不惜长时间、长距离、辛苦地在结冰的河岸上连蹦带跳地追赶顺水漂流的装有笔记本的袋子。他们用手头能找到的原木扎成筏子,冲到水流中间去打捞袋子,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两个印第安人水性好,了解每段河流的特点,连河流里礁石的地点和河底的情况都一清二楚。他们站在砍倒的云杉树上,用钓钩把掉到水底的两支枪钩了上来。

西顿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到野外探险,十几岁时甚至用别人废弃的原木在森林里搭起了一座木屋,每到周末,他必到小木屋里呆上一整天。他常年在野外观察动植物,学会了用摩擦木棒生火,非常清楚身上寒冷时要及时生火取暖,否则就会失温冻僵。他在其他人忙着抢救物品的同时,先是尽量去捞出零星的物品,而后捡来桦树皮撕碎,用作引火柴,生起了火,让自己暖和过来,还做好了烘干物品、做饭烧水等后勤保障工作。西顿的助手也精通野外生存之道,抢救出独木舟,并随后和印第安人一起修好了独木舟。他们在河上遇到的商人热情好客,慷慨大方,送给他们必需的生活用品。有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他们才能顺利地一路逆流而上,返回家园。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河狸印第安人荒野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会啃树的河狸
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名称和标志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不一样的河狸
英勇反抗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