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
2022-03-25王瑞
王瑞
在科学技术支持下,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随之出现新媒体。新媒体对媒体传播平台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想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必须充分融合各个类型传播媒介,全面而细致分析媒介融合特点和优势,缩小各个媒体之间界限,增强彼此之间联系,促进具有新面貌媒介传播手段的形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b)-0000-00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电视媒体,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必须全面而细致地分析媒介融合特点和优势,从电视新闻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节目,以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提高观众满意度。
- 1.1 媒介融合内涵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这一词语,原意是指不同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体化功能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此种媒体融合想象主要集中于融合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从本质上看,媒体融合通过对多种媒介自身优势渠道、手段的应用,能够实现互相融合、互补优势、扬长避短目的,最终促进一种新传播技术或传播媒介的形成。此种新技术或者媒介保留了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一些特征,但是却具有一定独特性。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定义媒体融合是:视频的、音频的、印刷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战略性、操作性、文化性联盟。此种联盟同时融合不同媒介技术和不同组织。媒体融合的出现,有利于传统媒体的再造;与此同时,媒体融合促进新媒体发展,必然使媒体融合成为当前传媒产业主流趨势。1.2 媒体融合分类 在国内电视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当前处于我国特殊电视体系阶段,国内传媒产业并不适合应用所有权融合和结构性融合。因此,从狭义上看,可以将媒体融合分为以下类型:其一,网络与电视融合。其二,手机与电视融合。其三,报纸与电视融合。媒体融合类别除上述以外,还包括其他形式,例如网络与报纸融合、网络与广播融合、手机与报纸融合等,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带动媒体融合的全面快速发展。
2.1 技术化与全能化特点 融合技术是媒介融合的主要内容,对于媒介融合而言,必须以提高数字技术为保障,因此,想要融合媒介,必须以大力发展广播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前提,因此,媒介融合的实现表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广播技术等得到飞速发展,也就是媒介融合具有技术化特点。
媒介不同,传播的文化也有所不同。媒介融合的实现表明实现共同传播各种文化目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各种文化还表现出兼容并包特点。因此,媒介融合下的文化传播具有全能性,也就是媒介融合表现出全能化特点。
2.2 集约化生产信息内容与全民写作新闻
传统媒介具有独自生产与传播特点,经过媒介融合之后,新媒介能够融合与加工不同类型媒介的生产和传播优势,从而发展为具有多种生产与传播手段的媒介,大幅度降低收集信息内容工作成本,促进独具特色融合新闻的产生。
另一方面,媒介融合将专业电视新闻工作人员撰写新闻的界限打破,为大众创造发挥能力机会,将发表观点的平台提供出来,也就是具有全民新闻写作特点。此种特点能够将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体现出来,进而吸引更多受众。
2.3 互相融合内容和传播渠道
媒介融合实际是融合学习技术、数字技术和广播技术等各项技术的融合,因此,融合后的新媒介,可以多渠道收集和传播信息。在多样化渠道影响下,信息收集内容更具全面性和融合性。
媒介融合下创新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制度阻碍电视新闻制作
在我国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电视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平台,负责宣传党和政府指导思想,因此,相比网络媒体受到的限制更多。而对待网络媒体具有更放松态度,其可以将更多具有生活化和吸引力的新闻提供出来。虽然部分电视台可以将自身官方网站构建出来,用于打造自身良好形象,然而,受到自身属性和特点影响,仍然没有能力与网络媒体展开激烈竞争。
3.2 挑战电视新闻节目服务功能
在传统媒体时代,针对观众的信息传输需求,有机结合声音与图像的电视媒体可以很好地满足。因此,电视媒体优势是新闻交流。电视媒体能够很好响应其他媒体个性化服务的互动平台,进而凸显电视新闻节目在人们认知中的重要位置。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服务功能面临巨大挑战。以微博为例,用户不仅可以关注细致分类的内容,还有机会关注名人动态,并与其互动,这些功能电视新闻都无法提供。如果电视新闻缺少网络媒体功能性服务,必然会丧失大量用户。
3.3 挑战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
传统媒体时代的观众被动观看电视新闻,仅仅能在固定时间获取新闻信息。新媒体时代逐渐转变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年轻人是新媒体主要受众,他们不愿被动接收信息,已经形成主动获取信息习惯,更青睐借助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此外,电视受众将固定信息源确定为电视新闻,并且借助新媒体渠道对信息进行补充。因此,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节目影响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创新成效,必须采取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先进数据新闻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媒介融合下成功创新新闻节目目的,必须将先进新闻技术引进来,这样才能促进节目创新水平的提高。首先,将先进技术应用于节目中,使创新渠道得以拓宽。其次,有关部门主动应用数据新闻技术,通过对可视化新闻传播方式的应用,提高节目独特性和新颖性,使节目感染力持续增强。第三,促进节目编辑质量的提高,应用数字新闻技术和新型技术实施编辑新闻操作,将与受众需求相符合的新闻内容选择出来,将更多受众吸引过来,使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最后,将数据分析类节目开发出来,借助各种先进技术,对新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将模型图制作出来,对大众求知欲望进行满足,促进节目收视率的大幅度提高。
4.2 创新电视节目播报方式
促进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的转变,从“播”新闻变成“说”新闻。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和制作者,这是网络媒体最明显特征,同时是自媒体时代突出标志。由此看来,媒介融合下播报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播报方式,必须重视评论新闻,也可以利用脱口秀方式播报新闻。从本质上看,具有明显主观性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实际是媒介融合下的创新。以20世纪90年代的《凤凰早班车》为例子,该节目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并且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应用说新闻方式播报新闻,部分栏目取得良好成效。再如,辽宁电视台的《说天下》节目,主持人以聊天方式向电视观众传递新闻信息,减少枯燥乏味,增加生动活泼。主持人突破各种限制,幽默诙谐的语言随着新闻内容持续变化,更容易获得百姓支持。
部分电视节目将地方特色凸显出来,应用方言播报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播报形式,增加较强随意性和个人色彩,如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受众虽然仅是该省或者该市观众,受众范围较小,但以其强烈的地方色彩得到观众朋友的喜爱。
4.3 电视新闻信息容量的扩大
现代年轻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得到飞速发展,可将网络信息引入新闻播报中。由此看来,媒介融合下的传统电视新闻必须主动融入网络媒体,在新闻播报中插入网络信息、图片和视频等。或者进行评论,或者深入挖掘、跟踪报道,除了使电视新闻节目得以丰富之外,还能有机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促进传统新闻与网络形成共同开发的空间,使过去电视新闻传播态势得以改变,将新鲜元素注入到电视新闻节目中。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将表现形式确定为新兴媒体,将更多具有新颖形式的栏目创造出来。以新闻杂志节目为例,有机联系电视新闻与杂志,任何报道风格都可以应用记者或主持人斜坐在电视屏幕故事书框架前的介绍;结束报道后,记者或者主持人回到故事书框架前进行总结和预测。
媒介融合时代具有多樣化的传播渠道和信息来源,电视新闻面对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必须将信息筛选、加工、重组工作做好,使具有特色的观点得以形成。
4.4 常态化直播
飞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是网络时代的显著特点,网络直播已经成为播报新闻的重要模式之一。媒介融合下,现场报道新闻事件已日益常态化。现场报道指新闻报道人员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直接面对摄像头,以各种不同身份如采访者、参与者、目击者等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述和评论,辅助图像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较强时效性,较大信息量,较强参与性,较强现场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不仅使过去新闻节目的封闭性得以打破,还对观众追求新闻真实性需求进行满足。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未来发展主流已经转变为媒介融合。因此,发展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关键与核心是融合电视新闻节目和媒体业务内容、服务。重视提高栏目质量。从栏目内容角度看,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改革创新工作,将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创造出来,将目光放在现实和更有意义的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使观众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富有情趣,对百姓生活进行丰富。
4.5 新型专业人才队伍的打造
节目创新必须依靠创新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电视台和有关部门必须将新型专业人才引进来,将满足大众需求的节目制定出来。其次,加强培训新闻从业人员,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借助定期有计划的培训,使有关人员对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和新技术进行了解。再次,将优秀人员选派出去学习其他媒体的创新经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奖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员,派遣专业人员指导具有薄弱创新能力的人员,支持和鼓励其大力创新,主动献计策和谋略,促进其工作水平的提高。
4.6 贴近群众生活
人民生活服务水平的提高将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来。新时代促进社会与世界的一体化,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受到媒体融合影响,电视媒体必须立足社会现实,将贴近群众生活丰富多彩的新闻事件编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群众注意力,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目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原则,将新闻话题科学设置出来,并且对其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度了解和独特分析,将目标受众精准定位出来,引发观众深度思考,第一时间对其反馈意见进行了解,使其自身功能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要保障电视新闻内容的专业性,防止随波逐流,必须将民生大事件真实准确报道出来,对娱乐化内容进行抵制,将自身公信力、权威性维护好,使社会正能量得以大力宣导,这样才能使鲜活有力的竞争基础保持住。
4.7 跨业态多元化
广告收入是传统电视媒体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单一利润获取模式会限制媒体发展空间,甚至很难维持现状。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创造新形式业务。城市电视台不仅要包括民生新闻,还要将专业服务项目提供给当地观众,这样才能受到观众青睐。与此同时,可以推出各大城市项目品牌,促进产业链接的交叉。以长沙电视贸易通道的《电视购买》为例子,自从推出之后,持续积累项目品牌公众影响力,将良好社会形象和声誉创造出来,电视购买俱乐部观众已经超过2万。除了对当地观众需求进行满足之外,还能实现电视台与企业的共赢。此种消费服务类节目可以帮助其转化为专业电视购物节目。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下创新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长期化工程,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作保障,积极创新节目内容、播报方式,同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报道新闻事实,对其背后的现象和表现进行深入解读,且将良好互动制度构建出来。最后,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的措施和建议。
[1]王海涌.浅谈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8,9(5):101,122.
[2]于媛.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6,2(10):78-78,90.
[3]杨海筠.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224.
[4]李贵谦.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46.
[5]田翠平.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探究[J].电视技术,2019,43(9):29-31,39.
[6]赵晖.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148.
[7]邹辉,何红伟.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趋势探析[J].传媒论坛,2020,3(23):63-64.
[8]林家羽.基于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20):162-163.
[9]邓鸣琴.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创新突破[J].新媒体研究,2017,3(13):121-122.
[10]刘筱云.媒介技术视野下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生产与融合传播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